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恨歌》是以玄宗和杨贵妃为主人公描述爱的无限力量的作品。一个男人,如果真爱上一个女人,就会沉溺于中不可自拔,从而一味地向这个女人求爱;而一旦失去了这个女人,就会沉浸在无限的思念和悲叹之中,这就是《长恨歌》描述的爱的真实。这与《李夫人》一诗中用"苦"、"惑"等负面形容词来表达对爱美女的厌恶之情而达成"鉴嬖惑"的目的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白居易认为,《长恨歌传》是讽刺李杨沉溺情爱的文章、《长恨歌》是描写玄宗对贵妃之情爱的诗歌。由于有了《传》,"批判"的任务可由《传》一力承担下来,所以白居易就可以毫无顾虑地让"深刻的爱情"成为《歌》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帝王故事的传奇书写是我国古代小说、戏曲的重要表现题材。唐明皇是个传奇帝王,其故事包括后妃故事、君臣故事、好道故事、梨园故事等四类内容,其中尤以唐明皇杨贵妃故事最为知名。起于晚唐五代的笔记杂录、盛行于宋元小说戏曲中的唐明皇后妃故事,关注宫闱秘事,附会安杨私通,编织唐明皇情史,渲染后宫行乐,乃至意淫杨妃,表现出鲜明的秘闻化、艳情化写作态势,在《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骊山记》《温泉记》《梅妃传》《天宝遗事诸宫调》中表现突出,有力地推进了唐明皇故事的传奇书写。  相似文献   

3.
杨妃籍贯考     
关于杨贵妃的籍贯,史书记载颇多抵牾。《新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贵妃杨氏,随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太真外传》说她为“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其父元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新唐书·杨元琰传》载杨元琰是“虢州阌乡人”。 偶读《全唐文》,看到有篇文章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见《全唐文》卷四○二),是唐天宝时(公元742—756年)四门助教许子慎撰文。碑文说:“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初诞时,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署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  相似文献   

4.
一 关于“会通之义” 郑樵一生与宦途无缘,亦终未借重皇家藏书,但他还是撰成了《通志》这部巨著。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称:“臣之精力,尽于此书。”郑樵毕生精力,也是尽于《通志》了。 《通志》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共200卷,含帝纪18卷、年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载记8卷、列传115卷(内有后妃传2卷,附于帝纪之后;宗室传8卷,附于同姓世家之后;四夷传7卷,置于载记之后,以及其他列传98卷)。全书记事,起于三皇,迄于隋末,诸略所记下及于唐,其所综合的6种体例,略由书、志而来,年谱系年表别称,世家继承《史记》,载记采自《晋书》。它是《史记》以后纪传体通史著作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张良死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张良传》云:高帝末年,张良“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諡曰文成侯。”据此,知张良之死,在刘邦死后六年,亦即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司马光《资治通鉴》系张良死年于是年,正  相似文献   

6.
宋真宗朝宰相张齐贤,家住洛阳,撰有《洛阳(扌晋)绅旧闻记》一书。该书卷3,有《齐王张令公(全义)外传》一文,对张全义颇有称誉之辞。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7则载:“张文定公齐贤,河南人。少为举子,贫甚,客河南尹张全义门下。”如是,张齐贤乃张全义门客。其所记张全义之词,不免有谀词之嫌。然细思之,张全义乃晚唐、五代初期时人,而张齐贤为宋太宗、真宗时期人,其间相距近百年,张齐贤果能为张全义门客乎?按《旧五代史》卷34《庄宗纪》,张全义卒于后唐同光四年(926)三月;《旧五代史》卷63与《新五代史》卷45《张全义传》所载相同。而《宋史》卷265《张齐贤传》云:“生  相似文献   

7.
《清史稿》卷四二三《宗稷辰传》云:“宗稷辰,字涤甫,浙江会稽人。……稷辰父霈正,官湖南零陵知县。”《清史列传》卷六十七《宗稷辰传》亦谓“稷辰父霈正”。但就笔者所见史料而言,上述两传所载宗稷辰“父霈正”恐有误,其父名应为“宗霈”。查陈乃乾《清代碑传文通检》(北京图  相似文献   

8.
萧贯生卒年,《宋史》卷四四二本传失载。《全宋诗》小传定其卒在景祐四年(1037),所据乃孔武仲《萧贯之挂冠亭记》(《清江三孔集》卷一四)。《挂冠亭记》云:"贯之之没,今五十年。天下之人皆知其可用之材,而未必知其高尚之志,非有子,其能追迹而显扬之欤?于是又知潜夫之贤也已。元祐元年七月二十七日,鲁国孔武仲记。"《挂  相似文献   

9.
《卷一·宋本纪上》二年春二月……执政使使者诛皇弟义真于新安。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30页 )按 :庐陵王义真之死 ,《宋书·少帝纪》亦记在景平二年二月 ,而《宋书》之《徐羡之传》、《武三王传》则记在是年六月。《通鉴》卷一二○从传亦记在六月 ,《考异》云 :“《宋》、《南史》《本纪》 ,二月废义真徙新安之下 ,即云 :‘执政使使者诛义真于新安。’《宋·义真传》 :‘六月癸未 ,羡之等遣使杀义真于徙所。’《羡之传》亦云废帝后‘杀义真于新安 ,杀帝于吴县’。按《长历》 ,六月庚寅朔 ,无癸未 ,盖癸丑也。”福林按 :《宋书…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我发表了论述白居易与道教的二篇论文,除了探讨白居易一生与道教的关系。重点在论述《长恨歌》的创作与唐朝道教有极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又发现了更有力的资料,故作补充的论证,是谓三论。《长恨歌》主旨在写李杨爱情悲剧,造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就主客体观察,李杨结合的全过程,是在道教的旗帜下进行的,李隆基获得杨玉环的爱情,(?)的是道教;贵妃死后,李隆基寄托深情,靠的也是道教。白居易写《长恨歌》时,正是他一生崇道最厉害的时期,也是在他的好友、道士王质夫请求下,才写《长恨歌》的。诗人借助道教的刺激,写出了这一千古名篇。现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11.
裸女     
裸女画来自西方,西方名画家多有此作,已流传遐迩,中土无有也。其见于画者若《杨贵妃出浴》,主题在明皇之窥,不能露全体,且始自何人尚未洋,亦不经见。若见之文字者则传有汉《杂事秘辛》似为杨升庵所假托。 近见《橄榄集》(世界和平友好国际书画艺术大赛选集,吉林北国书画社新刊)中有黑龙江张朝阳画《梦之舟》一帧,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句,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即是。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乃“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多习用。《汉书·杨雄传》即有:“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之句,《周书·苏绰传》亦言:“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义《资暇集》言:“梁武帝读为寝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两唐书,发现对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籍贯的记载有牴牾。《新唐书·后妃传》云:“太宗文德皇后,河南洛阳人。”而《旧唐书·后妃传》则谓长孙皇后系“长安人”。两说究竟孰是?本文拟考辨之。 如何确定一个人的籍贯?一般是以其祖居地或本人出生地为准的。据此,则考察长孙皇后的出生地及其父、祖辈的居住地,当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唐代赐官制度赐官是中国古代延赏制度的一种形式。关于延赏制度,《册府元龟》卷一三O《帝王部·延赏一》有简要的概括。“《虞书》曰:‘赏延于世。’《春秋传》曰:‘善善及子孙,斯道德之政也。’三代而上靡得以记,汉氏之后,乃或录功元之胄,褒宗臣之裔,宾礼贤者,奖劝能吏,旌扬忠烈,甄叙故旧,赏勤职之效,采死政之孤,由是加其爵秩,申之锡予,俾奉其嗣世而高其门阀,使永缨之不坠,宗奠之有寄焉。”自西汉以来,历代对于功臣、忠烈等子孙的延赏,基本以回封因为主,赐官并不多见。唐代不仅赐盲人数众多,对象广泛,而且玄宗…  相似文献   

15.
《卷十·顺帝纪》(明二年正月 )辛未 ,镇军将军、雍州刺史张敬儿克江陵 ,斩攸之子光琰 ,荆州平。(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196页 )按 :“光琰” ,本书《沈攸之传》、《通鉴》卷 134、《建康实录》卷 14、《南史》之《沈攸之传》、《张敬儿传》、《南齐书》之《高帝纪》、《张敬儿传》皆作“元琰”。考元琰 ,沈攸之之长子 ,明元年末 ,沈攸之起兵往攻京师 ,元琰留守江陵 ,至是为张敬儿所杀 ,事详见本书《沈攸之传》及《通鉴》卷 134。此“光” ,乃“元”之形讹。《卷十六·礼志三》晋武帝咸宁五年十一月己酉 ,弘训羊太后崩 ,宗…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五年中华书局新版点校本《金史》,是目前最为通行而且完善的《金史》版本。然亦偶有疏漏,今举几例以供再版参考。一、《金史》卷二《太祖纪》:“(太祖)乃入见宣靖皇后,告以伐辽事。”(见23页) 按:“宣靖”有误。《金史》卷六十三《后妃传》:“肃宗靖宣皇后,蒲察氏。太祖将举兵,入告于后。”事与《太祖纪》同。又《金史》卷三十二《礼志·上尊谥》:“(天会)十四年八月庚  相似文献   

17.
唐杨贵妃嗜食荔枝,乃置驿传驰,此人所皆知也。且人多以为南海所贡。李肇《唐国史补》云:“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杜甫《病橘》诗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乐史《杨妃外传》亦以贡自南海为言。然余常疑之。以为南海者,属岭南道,大言之,则谓今五岭南之两广地;小言之,即今广州市郊。其之于唐都长安,不啻数千里之遥。荔枝极易败坏,白居易有《荔枝图序》云:“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况南海之于唐都长安,犹有汉、湘、大江,以驿马之力,虽“飞驰以进”,亦已色香味尽去矣!《本草》有言:“荔枝生岭南及巴。”又云:“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然以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  相似文献   

18.
傅自得字安道,生平与南宋初某些政治社会重大事件有涉,《宋史翼》卷十二有传。其生平事迹之详载,莫过于朱熹为其所写的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近得见傅自得撰文、其弟傅自修书写的《先太夫人墓志》,即傅氏兄弟为其母撰写的墓志铭,从中可进一步考查出傅自得的家世及生年。《先太夫人墓志》记:“先太夫人姓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之幼女,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李格非传》云:格非之“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由此并参考诸人生活的年代可见,傅自得乃赵明诚,李清照的外甥。由于傅自得的父亲傅察早在宣和末年抗金殉国,其母亲“携诸孤南度(渡)”,从今存诸多地方史料中,未见与赵明诚、李清照有什么联系。《先太夫人墓志》还可补《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傅察传》有关婚姻问题记载之不足。其传文中说,傅察中进士时,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赵挺之与蔡京是政敌,《宋史》卷三百五十一《赵挺之传》云;挺之“既相,与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对于蔡京“将妻以女”,傅察“拒弗答”,而娶赵氏女为妻,我们可透过联姻关系,窥见政治斗争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马嵬诗辨     
李义山《马嵬二首》,向被视为讽谕玄宗荒淫误国之作。其七律,尤为诸选诗家所喜录。最新出版之《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仍守此法,并做注云:“原有两首,都讽刺唐玄宗。”由是观之,马嵬诗之旨在讽谕,乃世所公认。 然近读《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见载有秦似同志《李商隐诗》一文,  相似文献   

20.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