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余正敏 《科学咨询》2008,(12):39-39
目前很多老师,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老师经常哀叹:语文课难教.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甚至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跟我们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我想学生一定会喜欢上你并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的.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我想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帅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很多老师,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老师经常哀叹:语文课难教。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甚至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一些客观的因素外,跟我们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语文教师,我想学生一定会喜欢上你并爱屋及乌的喜欢上语文的。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我想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许多语文教师甚至产生了语文"不知道怎么讲"的困惑.他们把语文课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因而以"讲"为主,但逐渐又产生了-介疑问,每一课都是按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句子分析、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这一顺序依次讲一遍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篇文章都讲透,也没有必要一字一句地讲,因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不是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探讨语文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学好语文难,教好语文更难",这是一直以来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课改给我们的语文课吹进了一缕春风,也给历来遭受众议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祈盼已久之事,也给千千万万的学生带来一片曙光.  相似文献   

6.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却对三国等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但这是为什么?我常常想:学生喜欢那些读物,一定是让他们得到了一种享受,体会到了一种趣味,一种情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是否也应该多增强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从种享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呢?我们应该多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多研究自己语文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努力去增强语文课的魅力,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的魅力呢?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历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历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绝大多数都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完成。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喜欢听也得听,不喜欢记笔记也得记,不喜欢读书也得读书。因为上语文课就是三部曲——读书,听讲,记笔记。常常是语文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听得头脑发胀。教师常念叨:没办法,  相似文献   

8.
任何课堂教学,如果丧失了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便根本谈不上效果.语文课,自然也非例外.一个学生在日记中真诚地写道:"其实我挺爱看文章,甚至连我表弟的小学语文课本也爱看,可我上语文课总是走神.语文课的内容特别散,无从下手.学数学像踩着梯子一步一步地攀登:学语文,如掉在海洋里漫无目的地游泳."可见,学生厌烦的并不是语文而是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语文包罗万象,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所抱有的热情也不那么高涨,在他们眼里,语文课似乎多一节可以,少一节也无所谓.但我却认为:语文课是一门活动课,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是喜闻乐见的.若能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积极而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它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的.如烹制一碟精美小餐,即课前三分钟.  相似文献   

10.
教材资源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文本;打开视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许多教师认为课前学生找不到一些资料,就认为没有开发语文资源,课上学生没有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演一演就没有拓展新课程资源.教师、学生花大量时间去上网,查资料,去想出很多新颖别致的花样来,恨不能一堂语文课将教师、学生所有的才能和知识都得到展示,将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得以渗透,语文教师承载了太多不该承载的责任.一堂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学生没有掌握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没有潜心地同文本对话,没有认真地落实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杨中兰 《科学咨询》2010,(18):61-61
上学年任教的是五年级语文,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只读读书上的课文,很少看见他们看课外书籍,即使偶尔看看,也只是囫囵吞枣,没看见有学生做读书笔记,作文也写得差,知识面较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下决心要改变此状况,除了要上好语文课外,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且已少有新鲜感缺乏激情之后,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充分利用学生换了一所学校、换了新的老师、有了一点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新奇的契机来重新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激情呢?我认为,抓好语文的第一节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上好第一节课,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这个语文老师和他(她)的这堂语文课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无疑是相当的好的。我是这样上我的第一节语文课的: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九年的语文学习且已少有新鲜感缺乏激情之后,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充分利用学生换了一所学校、换了新的老师、有了一点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新奇的契机来重新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激情呢?我认为,抓好语文的第一节课,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上好第一节课,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它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这个语文老师和他(她)的这堂语文课保持一种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无疑是相当的好的。我是这样上我的第一节语文课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标出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一种对话,它不仅强调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多边互动过程,而且强调这多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文本则是重要的凭借。反思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认为文本就是课本和教参,不感越雷池半步;有的教师认为什么都是文本,引入大量课外资料的充斥课堂;有的教师认为对话就是让学生说,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作用弱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泛语文、非语文倾向比较严重,语文课改进入‘高原期’。"常常感叹名师们在课堂中以情体会情、以心感受心,引导学生与文本真情对话,在课堂中收放自入、游刃有余,他们教学的视角巧妙而别致,独具匠心。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对文本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厌学情绪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还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那就会是自讨没趣.除加重大多数学生的厌学情绪,百无益处.本文主要论述语文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养成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该如何改革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材资源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的创造过程。好的语文课应是教材创新与开发的"加工厂"。语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文本;打开视野,利用好其他课程资源。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是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许多教师认为课前学生找不到一些资料,就认为没有开发语文资源,课上学生没有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演一演就没有拓展新课程资源。教师、学生花大量时间去上网,查资料,去想出很多新颖别致的花样来,恨不能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可读性强,有很多文质并美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少涉及大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生动有趣的文章,还有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材料.真是"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教材,应该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心里都清楚,不是每一堂课都能吸引学生.有时一篇课文被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抽象的分析,课堂上就极其干瘪,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有气无力,厌厌欲睡.长此以往,相当一部分学牛对语文毫无兴趣,学习极为被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的语文课改教改可以说是搞得如火如荼,注重语文教材的改革,注重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讨.语文教材作一定的改进,以更适合适应学生,这是应该的;进行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方法的研讨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这也是应该的.但仅就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应用来说,不乏失败的例子(包括什么高水平的优质课、观摩课以及一般的公开课、平常的上课等)呀.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语文的课前预习.恰当的语文课前预习是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得以良好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必备条件,那么如何搞好语文的课前预习呢?本人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经验谈谈看法,以求教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9.
唐金秀 《科学咨询》2009,(14):53-53
一 课改以前,大家"教教材",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语文教材编排了系统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点的"知识",教师按部就班实施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形成似乎总是"两张皮",揉捏不到一块儿.  相似文献   

20.
如何教学生学好语文,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作者认真总结多年从教学实践,以一名"战斗"在第一线的普通职业高中语文老师的身份,从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等多个不同角度,对如何教学生学好职业高中语文课这个课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