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病根归结为形而上学,并试图通过基于强力意志的"重估一切价值"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克服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他不仅是一位规定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而且建构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即极端的主体性形而上学,所以,在尼采那里,虚无主义和形而上学不但没有被克服,反而得以完成。当然,关于尼采是否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时代的新样态,其本质在于通过否定党的历史、成就和现实,从而达到消解主流价值、扰乱政治秩序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价值冲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帮助青年甄别网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认识其危害性;要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四史”宣传教育,发挥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发挥其对青年的价值导向、精神驱动和思想保障功能,从根本上破除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现代人价值虚无主义命运的批判性分析.通过揭示现代性的核心理念"理性"及其解放承诺的虚幻性,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早阐明了价值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资本虚无力量的剖析,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价值虚无主义的现实根源.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深层关系,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理论背景、理论性质、当代意义等重大问题,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对于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学术界多数是从世俗化的经验论、唯物论以及反神学的人本论的立场去解读的,忽略了培根哲学复杂的时代内涵,尤其是其中的神学内涵,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误读;当代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者对其科学观的父权制解读,也因忽略了其中思想的复杂性与传统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哲学与科学观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5.
对于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创造性贡献评述不足,朱德发先生费数年之功,完成著述《为大中华造新文学——胡适与现代文化暨白话文学》(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以下简称《胡适与现代文化》),探究胡适的现代文化思想与白话文学观念,重估其思想观念的当代价值.这本著作的出现,既开拓出五四文学研究的新境界,也为当代中国的新文艺复兴再造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无主义的本质是:不再信仰;其内容是对价值的虚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既有前现代,又有现代和后现代,因此当代中国虚无主义内容既包括对传统价值的虚无,也包含对现代和后现代价值的虚无.因此,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认识和对待当代中国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尼采在价值的意义上系统地探讨了现代性所暗含的虚无主义困境,从而使得虚无主义成为一个必须给予克服的当务之急。但是,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从尼采到海德格尔,由于始终囿于价值论的视域,因而并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其实,在尼采之前,马克思就已经意识到了,伴随着"神圣形象"解体的是虚无主义的来临,但马克思并没有把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寄托于如何在哲学的意义上重建新价值,而是很快实现了视域的转换,转向了对现实历史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就是后来《资本论》的诞生。《资本论》不仅发现了虚无主义产生的现实根源——资本,而且也通过确证资本的虚无本质,为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现实的道路。?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梁柱 《中华魂》2014,(19):16-19
《中国社会科学报》登载了一篇记者对我的访谈录:《历史虚无主义“重写历史”有何诉求?》,其中谈到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些观点。访谈录只是分析某些观点,没有点具体的人;在我们看来,人的态度是可以转变的,我们也衷心欢迎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学者能够通过自我批评回到正确的立场上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理解神话语言的关键之一,变形这一神话现象有待更深入的阐释。黑格尔在《美学》中将神话变形现象的寓意定性为"精神界事物的堕落和所受的惩罚",表明其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立场。在对变形神话的评价上,卡西尔与赫伊津哈用各自方式进行解析,前者的利器是"情感",后者引入"游戏"说,或许可以视作黑格尔对变形的解魅式批判后之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0.
价值虚无主义直接关涉人的生存根基。中国日益严重的价值虚无主义精神状况使马克思的批判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当代意义。对于马克思哲学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之间的关系,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本身就是一位虚无主义者,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致力于批判和克服虚无主义。国内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出了克服和批判的方法和路径,但学者们对于马克思如何致力于批判和克服,却见仁见智。近十年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展示出丰富的有创见的理论成果、新的研究维度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就其主题、方法、内容、观点、成果等而言,中国《资本论》哲学研究已经具有了自身的鲜明特色。中国特色《资本论》哲学研究包括基本立场、研究对象、主要方法、理论意旨等要素。其中,中国特色这一基本立场的形成,依附于中国道路的实践经验,表现在比较研究与学术对话中。相应地,中国特色《资本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只限于《资本论》的笔记、手稿、定稿、书信,更应囊括中国道路之于《资本论》思想精髓的检验与发展。实现文本思想与中国道路的有机结合,离不开现实问题的导向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方法论依据,例如,研究逻辑与叙述结构的变迁,观照与把握社会和历史的方法,当今现实问题的破解之道,《资本论》当代价值之重估等。不仅如此,中国特色《资本论》哲学研究还应置于世界历史发展中并产生意义,方可具备完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写作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叙事医学热潮下医学生叙事思维与叙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当前医学生写作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不足、理念滞后、课程教学与方法落后、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重新审视叙事医学模式下写作教育对医学生知识(语言)、认知(思维)、价值(情感)的培养,从强化组织机构保障,重估写作教育价值,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加强师资遴选培训等方面提出医学生写作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尼采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尼采哲学是“非体系的”或“反体系的”,因而拒绝对其进行体系化的解读。然而,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之间呈现出紧密的关联,有必要找出尼采思想尤其是其“重估一切价值”的内在统一性。从世界和万物的“实然”即权力意志出发可以总结出尼采的存在论。同时,由权力意志还可以引申出视角论,因为所有权力量子在相互斗争中都试图统治彼此并将自己的视角强加给他者。视角论否定绝对者和世界全景,这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从永恒轮回学说和超人理念入手,尼采试图在价值论上克服虚无主义,以此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哲学和基督教道德,强调差异、等级秩序和主人道德。  相似文献   

14.
〖HT2DBS〗     
从中医学角度对明末清初岭南名僧澹归的《徧行堂集》进行分析。从基础理论、疾病症状、病名、治疗方法、方剂名、药名、医家及医著等方面对《徧行堂集》进行梳理,发现《徧行堂集》中的医学史料广博而丰富,其医学思想可总结为两方面:第一,论病首重虚损;第二,调摄重于服药。这些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思想致力于将当代医学与人文相连接,他通过为医学哲学奠基并探索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为美国当代医学人文学把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确证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保证对医学进行哲学化反思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旧有的医学道德观的批判性分析,力求建立一种新的以哲学为基础并辅之以美德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再次,通过对具体临床境遇中作为个体病人的关注,把握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方向。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事业,祛除了医学中"去人性化"的颓势,为医学的内在道德性树立了根基,重现了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与尼采的价值虚无主义相呼应,罗伯-格里耶认为存在的价值和小说的深刻意义不过是一种深度神话。因此,他努力营造了一个道德价值、政治价值和心理价值虚无的新小说世界:《窥视者》等小说以无动于衷的姿态录入了大量非道德的场面与情景;《弑君者》涉及“最大的政治罪”,却没有任何的政治动机、目的和价值;《嫉妒》等文本给读者展示的是一个价值空无的原生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施特劳斯认为当代自由主义抛弃了自然正当观念,试图将自身建立在价值相对主义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必将导致虚无主义的严重后果。然而,施特劳斯所批评的价值相对主义是韦伯版本的"价值多神论",并不是自由主义版本的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论认为,存在着多元的异质性的善,在不同的善之间进行选择有时可能是艰难的,但好与坏、善与恶之间的分野是客观的,并可以进行理性地辩护。价值多元论或者说善的多元论不等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而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丰富多彩的多元价值的承认,体现着对自由和个性的尊重以及包容性国家的自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时泛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成为其虚无的一个重点指向,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对全党的思想统一、社会共识的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产生严重消极影响。面对“非毛化”错误思潮不断变换的形式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思想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守历史底线,与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回击这股错误思潮的历史经验表明,清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空间,需要进一步从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80年的《子夜》研究经历了赞誉与质疑并存,拨乱反正与价值重估和多元解读这样跌宕起伏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