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从军行》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中较为特别的一首,然而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定位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李颀是盛唐时期一位比较特殊的边塞诗人,因为他从未到过边塞,所以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本文一方面结合汉代史料考察并解释《古从军行》的内容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李颀的边塞诗题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边塞题材入诗虽不始于唐代,但唐代的边塞诗最著名,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品。而唐代的边塞词,却很少人详细论及;甚至有人把北宋中期范仲淹的《渔家傲》看作是以边塞题材入词之始,那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一首长达万言的纪行诗,也是一首描写从灌县到松潘茶马古道上边地民族风情、边塞风物、自然景观的鸿篇巨制。它的内容题材堪称我国古典诗歌史上最后的边塞长诗。从边塞诗的构成要件如诗人董湘琴其人、文人入幕传统、平定边民暴乱历史,都可追溯到边塞诗的踪影。  相似文献   

4.
鲍照对盛唐边塞诗的影响全面而广泛。盛唐边塞诗派承继了鲍照边塞诗的主题、题材、诗题及诗体,对鲍照所开创的写作典范都有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以高适、岑参为中心的边塞诗人,几乎都受到过鲍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学渊源和时代背景我国历史上留传下来的边塞诗,开初多数限于反映边塞的战争生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国境、边塞不断变化:往往其先是边塞,后来成为内地了;其先国族不同,后来成为同一国族了.如《诗经》豳风中的《东山》,写周人对淮夷的用兵;小雅中的《采薇》、《出车》、《六月》,写周人对西戎和猃狁的用兵,它们都可以看做我国边塞诗的滥觞;但那些周人征伐对象的戎、夷后来都与周人融合为一,成为同一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边塞诗在南北朝之前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了肇始于《诗经》,发展于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边塞诗的内容、风格及对后世边塞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海滨 《殷都学刊》2003,(4):105-109
检索和考察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 ,发现在各种诗体并存、各擅胜场的唐代诗坛中 ,七言古体边塞诗独树一帜 ,既深受古诗泽被 ,体式自由不羁 ,又浸润于格律诗潮 ,具有律化趋势 ,呈现出独有的艺术特质 ,最适宜表现边塞题材 ,因此成为唐代边塞诗成就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与唐代边塞诗相比,宋代描写边塞题材的词实在太少了。但它仍不失为宋词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北宋边塞词的思想内容、在诗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这类词数量甚少的原因等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从北宋边塞词的思想内容看,主要有如下两类: 第一,反映当时戍边将士爱国守边的思想和边地苦寒而产生久戍思乡的矛盾心情。这类词应首推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凤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相似文献   

9.
出现于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是文学史上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边塞诗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许多值得珍视的优秀诗篇,但盛唐时期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和宋、辽、金、元之际,明、清之际,有明显的不同,边塞诗的风貌,和南宋、晚明以救亡图存为旗帜的抗战文学也有所不同。对边塞诗不加分析地一概视为爱国主义而全盘肯定,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学术界正在进行的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是由吴学恒、王绶青同志的《边塞诗派评价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引起的。《质疑》认为,开元后期至天宝时期的民族战争,唐王朝统治者应  相似文献   

10.
姚皓华 《东岳论丛》2005,26(4):83-89
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诗派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大历十才子”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而不凄,而“大历十才子”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  相似文献   

11.
北朝文人的临战心态及边塞诗的格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文人的临战心态及边塞诗的格调李炳海我国唐代形成了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边塞诗人。边塞诗派的产生虽在唐代.但其存在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就有数量可观的这类作品。在探讨唐代边塞诗派形成的原因时,一般都注重共时性的研究,从大唐...  相似文献   

12.
田峰 《学术月刊》2015,(2):120-127
边塞诗是唐人对"异域"世界感知的重要载体。初盛唐时期,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边塞诗人对新开拓的西北边疆有了全新的地理感知,这种感知使该时期的边塞诗显得恢宏豪迈、雄浑壮阔;中晚唐时期,西北疆界被不断压缩,诗人对边塞的地理感知随之与盛唐有异,在诗歌中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可见,唐代疆域变迁对边塞诗的创作有重大影响,从唐代边塞诗人对西北边疆的地理感知入手,可分析疆域变迁与边塞诗创作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以边塞生活为主题写诗,始于汉乐府古题,及南朝宋鲍照创造性地运用乐府古题和自制新题,写了《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等十三首,是反映了那个时代苦难人民的悲愤情绪和为保卫国家不惜献出生命的勇敢精神的边塞诗,可以说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边塞诗的诗人。至南朝梁则有江淹的《戎行》,吴均的《边城将》四首、《闺怨》。北朝则有卢思道的《从军行》。到了隋代薛道衡对边塞诗的写作更有所贡献,他的《豫章行》写闺妇之思征夫,感情悱恻缠绵,他和杨素同题唱和的《出塞》描写北方风  相似文献   

14.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边塞诗研究自古以来即倍受关注。作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座重镇,隋唐时期的边塞诗更是如此。然而,研究者多将注意力集中于此一时期的西部边塞,对于东北地域的边塞作品少有重视。隋唐时期发生在东北边塞的诸多民族战争和东北地区独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都催生了为数不少的优秀作品。经由对这些作品的梳理探究、分析归纳,力求为隋唐时期边塞诗研究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应晓琴 《兰州学刊》2007,5(1):135-137
帝王边塞诗多凯旋题材.隋、唐时期有三位君主创作了不少的边塞诗作.其中隋炀帝诗多耀武扬威之作,风格凌厉;唐太宗诗将乐观必胜的宏伟气度与悲壮的情怀融为一体,开创了唐边塞诗风;唐玄宗诗稳健明畅,表现了他开边黩武表面行为之下的深层思想.晚年的玄宗仍保持了一定的清醒,对于民族政策是开明的.唐朝能够战胜安史之乱,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颀是盛唐一位著名而特殊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从李颀边塞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来谈他的边塞诗创作以及探索了他的边塞诗创作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李益边塞诗的主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在唐诗中占有重要一席。因所处时期不同 ,其创作各有特色。李益以不同于盛唐边塞诗在雄奇瑰丽、深广悲壮豪健之风方面而独树一帜 ,充分体现出中唐边塞诗中厌战和思乡、逃避战乱和边塞的冲动以及对边愁的凄苦感伤体味的主流情绪 ,从而成为盛唐之后边塞诗举大旗者。  相似文献   

19.
情词在《花间集》里占有压倒的比重,虽然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它类别的词作,诸如边塞题材、隐逸题材、怀古题材、宗教题材、南粤风土、农村风光、科举取士等,也都多少不同地进入了《花间集》题材摄取的视域,并得到了相当出色的表现,值得读者予以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隋代边塞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虞世基、杨广等诗人作品的分析,论述了隋代边塞诗兴盛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以及边塞诗所具有的内容、风格方面的特征,探讨隋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