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选》陆善经注是唐代《文选》学中的重要一家,只是其注文入宋以后在中途散佚。本文根据近年出版的《唐钞<文选集注>汇存》一书,探讨了其中所载的陆善经注文的特色和得失;结论是陆注的性质是对于李善注的补注;其注简洁而失于浅陋,精短而嫌于零碎,虽有切当之处而阙误也颇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题目是指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召集一批学者给<后汉书>作注.章注<后汉书>的目的并非是影射武则天专权和外戚专权,而与唐初史学的发展、社会需要和他对<后汉书>的喜好、政治投资有关.章怀太子既是<后汉书>注的组织者,又是执注者之一.他采用了较为科学的方法,从注音、释义、校勘、补遗等方面对<后汉书>进行注释,从而提升了<后汉书>的学术价值.<后汉书>注体现了章怀太子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也反映他对唐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高亨先生是我国20世纪学术史上的一代大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遵循朴学方法,以文字音韵训诂为工具,研治先秦典籍,抒录个人心得,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取得了以《诸子新笺》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对于先秦诸子文献的整理研究,数量既多,方面亦广,其中尤以《老子正诂》、《墨经校诠》等著作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高先生对于《诗经》、《周易》的注释研究,影响远及海外。《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诗经今注》等名著,从一个方面体现了20世纪《易》学、《诗》学的应时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选>陆善经注是唐代最后一部<文选>注释学成果,是研究唐代文选学的重要文献,可惜没有传世,也未见诸任何公私书目,所以其影响力很有限,远远不能和李善注、五臣注的地位相提并论.19世纪中期,由于日本所藏唐钞本<文选集注>残卷的发现,陆善经注本<文选>才开始为世人所知.从<文选集注>的特征和体例来看,其中的陆善经注是经过删略的,并非陆善经注的原貌.陆善经注在<文选集注>残卷中存量不多,其注释中引典与释词、串释并存,其引典可以弥补李善注.在释词和串释方面,陆善经注既注重释典,又直接解释词义,间有串释大意.  相似文献   

5.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的重字词训诂、稍讲阴阳五行,又决不征引谶纬;更是在其少部分注文中偏重义解,不过其大多数的义理发挥又不离字词训诂;从汉晋间论语学的前后走向看,何晏<论语>注透露了一些玄学信息,将一些儒学观念初步玄学化,更规定了以后魏晋<论语>注经的主要发展方向;若具体到其<论语>注与魏晋<易>、<老>、<庄>的关系,何晏则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三玄之学注解了<论语>,并有意使其玄学化.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学者研治<左传>,一方面崇汉尊古,另一方面集矢杜<注>.焦循的<左传>研究,不以搜求汉儒旧说为主,也不满足于仅以名物训诂匡正杜<注>之讹,而是着力从义理的角度批判杜预,否定杜<注>的思想价值,并认为<左传>违失<春秋>之义,跳出了汉学的藩篱,在清代<左传>学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选集注》在校勘《文选》刊本正文及注释方面的价值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文选集注》和宋代《文选》刊本的文本关系中找到《文选集注》在我国流传的蛛丝马迹。在以北宋本为首的刊本李善注本系统中,其李善注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刊本李善注本中混有《文选集注》中所存《钞》和陆善经注的内容;同时,刊刻于南宋的《文选》尤袤刻本李善注也有与《文选集注》写本相一致的地方。众多迹象表明,北宋本校理者及南宋时期尤袤刊刻李善注时,应该看到过类似于今天所见《文选集注》残卷的集注本子,并参考吸收了《钞》、陆善经注以及类似于集注本的李善注。这反过来说明,《文选集注》是我国唐代人所编撰,在宋代仍有流传,有些部分被吸收编入李善注。  相似文献   

8.
华喆 《西域研究》2012,(3):96-106,140
通过对吐鲁番地区出土《论语》郑注残卷内容的分析可知,郑玄《论语》注具有尊用《周礼》、参用《仪礼》、《礼记》的学术特点。《论语》郑注是郑玄礼学的延伸,对研究郑玄的经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金坤 《人文杂志》2003,(2):124-130
“唐人最重《文选》学” ,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创作诗文之需要 ,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科举考试之需要 ,而归根结底却是为了科举考试。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为了满足广大士子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文选》的要求 ,李善注《文选》和《五臣注文选》等注本亦便应运而生 ,由此形成了唐代“文选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迎来了中国“文选学”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0.
戴兆国  耿芳朝 《东岳论丛》2015,36(1):107-110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主要引用了郑玄、程子和吕大临的注。解读朱子引郑氏注,可发现汉儒、宋儒解经之别,以及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解经方法。朱子引程子注则兼采训诂和章节刊定裁分,并且和会二程子意以注《大学》。引吕氏注则彰显朱子解经治学不流于学统门户之见、广博援引各家学派观点的解经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