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真正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而真正的艺术又必然是最真实地反映了作为特定民族成员的作者的鲜明个性,因而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不是无根之木。从民族群体看,一定的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民族意识,决定了一定民族绘画的基本风格;从艺术家个体看,绘画风格的形成与艺术家个人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生活阅历、文化结构及个人气质有关。艺术家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个人风格的形成必受其民族群体特定文化意识的限制。换言之,个人风格不可能超越民族和时代,而一定民族各自风格的总和,就构成了该民族时代的民族的风格。封建黑暗的欧…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是科学的声乐艺术,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的咬字吐字对从事民族声乐演唱的演员是极为重要的,歌唱时,要特别注意民族声乐对咬字吐字的基本要求,防止咬字、吐字不清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对于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分析我区当前的民族艺术教育现状入手,着重论述了加快民族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
民族化:民族审美实践的过程杨立元一关于民族化的概念,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一种认为:民族化,“就是把他民族的艺术成果,作为丰富以至改造本民族艺术的外在条件加以利用,并成为本民族的艺术手段,其目的在于壮大和发展本民族的艺术”,①即“化他为我”。另一解...  相似文献   

5.
民族审美文化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主要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中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蒙古族的审美文化资源博大丰厚,它深系着蒙古民族的文化之根,同时兼具历史传统与地域特质的双重性。对民族艺术“自足性”的辩证观点将有利于关于民族艺术未来的探索,既不能简单地实现“与世界接轨”,也不能单纯地在“保护”中“返璞归真”。民族艺术的出路在于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审美文化资源并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世界文化营养,创造具有新的民族个性和现代气派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曲牌的创作艺术车得驷引言《格萨尔》是藏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典型代表。它是许多世纪以来,藏族文艺创作的精华,在华夏文明之中,也不愧是个佼佼者。其艺术魅力之大,使人不敢与接,若与之相触,则不舍弃之。其中似乎充盈着多种美的旋律,丝丝藏民族特有的文学情...  相似文献   

7.
曹娅丽,女,满族,1963年10月出生,天津市宝坻县人。1985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当年分配至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从事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工作。现任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艺术这种古朴而且稳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开始成为一种参与经济的活动,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以探讨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任何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选择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回族文学作品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是人、地方与时间的联结之物。“地方”“记忆”与“艺术”具有层层关联及丰富的意义,“地方”是人与自然地点建立意义的精神空间与交往场所,是人类经验与有意义的“场所”。人类的记忆、想象与认同需要具体场所,而记忆、想象与认同则又重塑地方的“场所精神”。地方艺术连接着人对于地方的往昔历史经验,是人重返地方的记忆之物。地方艺术携带着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集体记忆,并帮助我们重建人的身份认同与民族认同。在世界民族处于一种松散结构的后民族时代,地方性知识与地方艺术对于身份认同具有重建意义。人通过地方艺术的可见形式,回到不可见的往昔历史经验。人通过充盈着地方场所精神的社会记忆,从而获得故土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地方艺术回到精神所栖息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广告设计艺术中都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烙印。尽管文化的相互交融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 ,但要使一个民族真正接受外民族文化 ,还须经过一个过程。在广告设计艺术中过分强调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但是简单否定民族文化对广告效果的影响也是设计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学习、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及方法,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声乐艺术经验的基础上,使发声更加科学化,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和技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试析藏族舞蹈《高原》的民族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作品的艺术个性。民族舞蹈艺术个性的表现,在于牢牢把握民族精神本质的东西——民族性格。本文以藏族男子群舞《高原》的创作实践,阐述了只有运动中的矛盾性——对比才能产生威力,这威力便是性格的显现这一观点,进而探讨民族舞蹈创作继承与发展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艺术特征中看民族审美心理苏仁先一、创造和欣赏的群体性特征由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因,民族传统艺术表现出创造和欣赏的群体性特征,就民族舞蹈来说,大都十分古老,除维吾尔族等少数几个民族存在单人舞和双人舞外,其它民族的舞蹈都是集体舞,而且大多是队列舞和圆...  相似文献   

15.
阿库乌雾的诗力透彝族文化的深处,写出了民族生命的本源美和力量美,并在宗教文化的溯源、思考中,显示出一种元初客观真实状态及多元存在观念。哲学的深思与现代艺术观念的结合,又促使诗人走向预谋新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形象的重构,其终极目的是圆成一个民族现代生存精神与艺术精神完美同构的梦。在艺术美的追求上,诗人力图以出走而后回归的视野来审视民族历史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意象组构中,昂扬着一种来自民族文化深层的阳刚之美。其艺术手法多样,艺术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6.
对民族文化心理坐标的背离──评我国受众难以接受的几种广告陈亦愚有人说,广告是一种劝说的艺术,诱导的艺术,怂恿的艺术。这话诚然不错。但是,此说须有一个不容忽略的前提: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必然受到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道家黄老思想对两汉初年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大而且十分积极的影响。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平等的民族观念,以及以一种宽容、克制、忍让而又不违背原则地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的统治艺术,造就了两汉初期国内各民族间的和谐局面,也为两汉初年统治者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苗族服饰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它的艺术创新过程,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经过接触、混杂、分裂、融合,按照人类造物的需要,通过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凸显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蕴藏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霜叶》主要展现的是:商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的矛盾与纠葛;儒家文化与新文化的冲撞,两者的交错与融合,构成艺术上的“双声”复调。婉卿在女性系列中具有特殊的丰富性,她的心态很多近于母性而乏妻子与丈夫的情分,自觉不自觉间留下了传统文化的投影。艺术表现上是民族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从而构成作家创作新的峰峦  相似文献   

20.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6):F0002-F0002
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成立于1997年3月,是全国唯一专门研究中国朝鲜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机构,是为中国朝鲜族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的中心。目前,民族研究院下设机构有民族历史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体育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等。该研究院现有教授12名,有国内外特约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24名,资料室藏有图书资料3万余册。该研究院现有民族学、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民族艺术和民族经济5个硕士学位点,在读硕士研究生达120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