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化是指存在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制度本身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价值的合道德性、合伦理性;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贯彻执行的活动。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催化剂;社会公正是制度与伦理的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蕴含着功利、公正、平等和共富的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2.
道德伦理是美好生活之价值生态的重要元素.美好生活意味着人们对生活中共同价值的共通理解,既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由个性即全面发展的生活,也是遵守道德顺应伦理的生活.道德伦理是人们在生活中因道德而结成的一种正式伦理,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伦理价值形态,以人们生活中的正当利益为基础.道德伦理在护卫美好生活时,以关系和乐协调、秩序共建同构、价值共享互通为基本理念,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社会和合共存、人的自我身心和解共益等原则得以具象化.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原则需要人们付诸行为、诉诸践履,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要求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关系上要求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人合作;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要求社会尊重个人、个人融入社会;在人与自我身心关系上要求个体自尊自律.  相似文献   

3.
精神哲学视域中的伦理、道德是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相统一为本质的精神现象形态,伦理是真实的精神,道德是自我确定性的精神。伦理认同是指潜在的道德主体在自我实现过程中,在情感、价值和行为上不断地向伦理实体(公共本质)复归,以实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动态展开精神气质的过程。伦理认同既是道德主体从实体出发克服任性实现自由回归家园的一种精神冲动,也是道德主体在生活世界中坚守伦理普遍物实现特殊性与普遍性同一的一种精神努力。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伦理认同具有三大精神气质:追求伦理本真的道德自由;回归"家园"的伦理冲动;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我党的基本纲领,也应是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参照系。在德治主义文化传统下形成的道德生活模式与现代法治社会显然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法治社会有自身固有的自由、权利、平等、正义等道德精神,基于这些精神品质,就要求我们对中国当代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思路,侧重于在官德重于民德、群体道德先于个体道德、注重道德回报、规范伦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制度的价值本质是限制和保障,集中表现在空间上的界域性和时间上的方向性。政治制度既是一种权利资源,又是一种利益资源,其管理价值主要表现为设置权力边界,规定责任和义务;规范社会行为,矫正社会失衡;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社会利益,引导社会行为。政治制度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伦理构成、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实践规范诸方面。政治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管理价值与伦理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萍  魏则胜 《中州学刊》2005,(6):131-134
"文化伦理"一词,一是指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指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20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开始了文化发展的伦理转向;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成果,伦理或道德价值成为西方社会追寻的基本目标.在我国,文化伦理经历了"从手段到目的"的命运转折:道德价值和伦理关怀摆脱了纯粹作为政治和经济生活附属品的工具意义,使自身显现为目的.我国文化发展由此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超越了纯粹的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时代,一个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时代.由此,我国文化发展被内在地嵌入了道德价值的指针,道德进步也因此具有了文化必然.  相似文献   

9.
民间造物艺术的伦理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伦理观念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情感追求在民间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中有大量具体的体现,特别是在民间艺术的题材内容、风格特征等方面。同时,在民间艺术的造物思想、用物观念、材料选择、加工技艺等方面,也时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物、物与物等关系之间和谐的道德伦理观念,这种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人类、自然及造物活动共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生命伦理学对东西方道德文化传统资源存在着双重的误读,在引进和应用西方理论资源时,没有注意到它们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背景的复杂关系,轻率地建构评价和指导体系并以此来影响政策制定和科学实践;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已经变成了箴言式的、支离破碎的道德训条,被随意整合进当代生命伦理学规范体系之中,没有机会与外来的生命伦理信条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隔阂的状态必然导致伦理认知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错乱状态.  相似文献   

11.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论特别是道德价值论,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确立了价值导向。义利范畴的内涵是义利问题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探讨。本文对此从古文字学、价值、伦理三方面作一点探索。 一、古文字学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与民众"公共精神"品质的培养与化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内在地禀赋着重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现代社会本质应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民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达的社会"公共生活"气象;"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精髓,它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位于社会最深、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中国市场社会中民众"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品质的培养和化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拓展中国公民的"社会空间";加强全民族的现代"公民意识"及其"公共规则"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伦理文化资源,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风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技术性道德失范事件的频发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焦虑与不安。现实情境中,专业技术的恰当运用有赖于行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作为科技人才的专门培养机构,理工科院校在传授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要以价值理性引导技术理性,从而使科技的应用达致使人类生活趋于美好的终极目的。具体而言,要在专业课中融入伦理教育、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伦理教育,通过社会实践进行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杨慧 《社会科学》2022,(3):74-82
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起社会情感风险。基于灾害伦理的情感面向,可以将社会情感风险划分为道德性、文化性和结构性三种类型。道德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由于伦理抉择偏离了常规性社会道德标准,情感上的冲击使个体或群体陷入坚持原有道德价值判断标准与突发状况下进行价值标准调适的不确定性之中。文化性社会情感风险是指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问题处理与伦理抉择难题。结构性社会情感风险关注情感在社会结构中如何流通并塑造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贯穿于微观人际关系至宏观社会运行中并对其造成功能性影响。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情感伦理困境进行反思,能提升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服务的专业性与解决问题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概念源于人类自由-权利辩证发展的历史产物,即人类寻求自身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全面发展和实现的历史实践与创造。这意味着伦理国家的实践建构,必须以精神和道德的自由与平等概念为根本价值准则,使所有公民个体获得生命生存和财产安全及幸福自足的物质生活,发展以公民自治的社会共同体为基础的伦理教育和民主政治,建立与公民普遍利益及其理性自我意识相一致的伦理政治秩序,使人们在普遍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的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回归自身精神和道德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具有深厚伦理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体的发展史是人类道德生活的进步史;共同体不仅是政治共同体,更是伦理共同体;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的伦理价值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于反思和应对现代性问题以及当代人追求和理解自由,从哲学上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诚与信的本义从本体论和道德论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凝练为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这一诚信的基本涵义,凝结出做人之本、为政之则和成业之道等伦理价值。诚信作为一种伦理现象,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社会文化土壤的不同而有所变异。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探讨水伦理?从形态学视野看,水之道德意义可按照自然生态、社会资源和精神象征分为三大形态。水的道德形态三分及其知识谱系,有其历史合理性和学术史支持:古代神话、哲学中的水伦理是通过宇宙论和本体论的知识谱系展现的;现代性意义的水伦理被界定为人类中心论伦理的应用;当代生态世界观对道德的扩展,使水伦理的生态定位成为一种新的道德形态。由此,水伦理的道德形态,从精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三方面区分出隐喻形态、应用形态和扩展形态,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边界和范围。精神形态的水伦理是一种以水喻道或以水比德的传统德性伦理。应用形态的水伦理是现代规范伦理在治水、用水、管水等问题上的应用,是以人为本、兴利除弊的现实或务实的道德形态;扩展形态的水伦理是对水的生态伦理定位和对水的自身价值的亲证。区分三种水伦理的形态,并依据事实与价值的不同联结方式厘清其各自适用的范围,是一门关于水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的基本任务。这一尝试在道德哲学上有方法论典范的意义。三种形态的水伦理的历史合理性揭示了水伦理的生态定位作为"合题"的重要意义,而通过水伦理的形态区分及其生态定位,我们至少可以确定水在道德形态学上的"地理位置",以使大自然的价值透过水伦理的生态定位获得某种确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伦理把道德产生和道德标准都归根于社会,依凭社会寻求普遍的、理性的道德规范,由此造成个人道德责任感的扭曲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衰退.后现代伦理则把道德交还于个人,在承担绝对的、无条件的和非对称的责任之中,个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在后现代伦理之思中,自主和自由的道德责任,使得个人道德行为具有风格化的美学特征,个体的道德生活呈现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性格特征.任何伦理精神都必须采取特定的民族形式,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对从根本上把握民族伦理的国情,建设中国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情主义——民族伦理精神的传统形态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首先必须对传统伦理精神进行考察和反思,因为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