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嵩焘不仅是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更是一位以精通洋务而著称的洋务思想家。其洋务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而是把办理洋务提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就是其洋务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治河方略、治河技术、治河保障措施体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观。郭嵩焘的治河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河道治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和开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受湖湘文化的影响甚大,在风云激荡的近代社会,湖南绅士的政治倾向经过了一个由保守到激进,由激进到多元的变迁过程。在这个变迁过程中交织着新与旧、退与进、变用与变体、改良与革命的激烈斗争,从而使湖南的政治显现出时好时坏,波澜迭起的不稳定局面,中国近代社会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奇特景观。一湖南地处内陆,地理氛围迥异于江浙与岭南之地,故其儒生人格的构成与沐浴于滔滔文风之中的沿海区域士人相比,更具有某些刻厉内忍的内陆特征。自宋代理学根植于湖南这片土地,并被弘扬光大之后,湖南士人就很难从“正统”的理…  相似文献   

3.
近代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特殊社会群体,曾国藩纠合失意绅士而组合成的湘军跨越省界,铁蹄所及“南至交趾,北及承德,东循潮汀,乃渡海开台湾,西极天山、玉门、大理、永昌,遂度乌孙,水属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海,湖南兵威之盛,未有过此者也。”①不仅造就了下层绅士以军功显赫于世,而且也造就了大批军功绅士,从而突破了“湖南人物,罕见史传”的惯例,导致了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吾湖南绅士之权力,其强盛实在诸行省之上”②的特殊现象。一湖南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在民族迁移、融合的变迁过程中,由于湖南一直远离全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湖南绅士的反洋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湖南绅士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对儒家文化怀有特殊的感情 ,加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成功 ,更加滋长了湖南绅士卫道仇教的心态 ,使得湖南的反洋教运动此伏彼起 ,连绵不断。本文从全局的高度概述了湖南绅士反洋教运动的基本情况 ,分析了造成湖南绅士仇夷反教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5.
许顺富 《船山学刊》2002,(4):44-46,55
思贤讲舍和禁烟公社是郭嵩焘联合一部分湖南绅士自发建立的民间社团组织 ,其目的在于通过社团组织 ,利用集会演讲 ,刊刻、散发《禁烟公社条规》,定期致祭船山等多种形式 ,景仰湖南先贤 ,阐明禁烟意义 ,来逐渐改变湖南士民的传统意识 ,启发民智 ,开通社会风气。思贤讲舍和禁烟公社的活动 ,较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开化和民众禁烟意识的增强 ,也直接推动着甲午战后湖南维新运动的迅速兴起 ,而郭嵩焘在其中则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一 )1 872年 (同治十一年 ) ,湘人为感念曾国藩 ,互相筹集资金 ,在长沙小吴门正街 ,建立了曾文正公祠。光绪七年 …  相似文献   

6.
许顺富 《云梦学刊》2004,25(6):61-62,70
湖南绅士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特殊社会群体,近代湖南绅权势力的膨胀得益于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军功绅士势力的膨胀,给湖南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它导致了绅士队伍整体素质的下降、社会风气的恶化、顽固守旧习气的滋长和官绅矛盾的加剧,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的政局。  相似文献   

7.
"绅士革命"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信生 《船山学刊》2010,(2):179-182
辛亥革命时期,绅士阶层主要由守旧派绅士和立宪派绅士两部分构成。由于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加之现实利益考量,立宪派绅士逐渐摆脱封建体制的束缚,转而支持或参与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此为"绅士革命"现象。绅士革命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展,但是由于立宪派绅士转向革命不彻底、民主共和观念淡薄,也极大地制约了辛亥革命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1818-1891年),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他是晚清统治集团上层中自称和被人称为通洋务,并以办好洋务为己任的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通洋务、爱洋务的人,非但没有在洋务运动期间飞黄腾达,反而被洋务弄得身败名裂,从统治阶级上层摔落下来,被弃置一边,伏处乡野,落拓残生,死后还被剥夺了援例可以得到的立传赐谥的资格,甚至在死去十年之后,还有人建言要对他鞭尸,落得  相似文献   

9.
李斌 《船山学刊》2005,(4):43-45
晚清以来,在籍绅士是湖南的一支特权社会势力,在湖南社会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南绅士的思想行为矛盾而复杂,但总体上说,具有爱国情怀、保守性、卫道性、变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绅士阶层与近代社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绅士阶层与近代社团王先明绅士阶层或者以绅士为中心形成的乡土社会以及浸透着伦理观念的生活秩序,是分散隔绝的农耕经济和“大一统”儒家教化高度整合的基本社会需要。“人类活动和作为人类活动整体系列的历史,是人的生命的向外索求,它们的唯一起点和最终归宿,始终是...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他在清末以宣传洋务和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而闻名于世,虽然他曾被誉为“当世所识英豪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为最。”(《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8)但实际上,他的洋务思想却远非当时洋务派代表人物所能及。他的中西体用观已突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同时也比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高出一筹,并为后来维新派所继承。本文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湖南的留学教育起步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甲午战争打破了"湘军无往不胜"的神话,使一向自负的湖南人陡生了一种沉重的负罪意识,产生了求知于外洋,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渴望.湖南士人纷纷远渡重洋,留学国外,湖南因此成了清末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些留学国外的下层绅士,经过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系统洗礼,逐渐地改变了自己传统的思想观念.他们有的投身于学界,以"磨血"的革命,培养离经叛道的新式人才;有的投身于军界和革命团体,以流血的革命,直接成为了封建皇权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湖南绅士为了稳固封建的统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疯狂地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中尤以湘乡、新宁等地的团练武装最为突出。他们在办团过程中,开创的“以书生训山农”,注重对团丁进行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的思想教育工作,推行宗族组织和保甲合一政策,为曾国藩创办湘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陈焱 《船山学刊》2020,(2):30-36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的大将与旗手。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自强求富之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引进与对峙西学的重要一环。而郭嵩焘在推动洋务运动的时候,以船山实学思想作为方法论依托与理论参照来接续西学。在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中,体现了船山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变革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启蒙性的代表,船山的哲学方法论在郭嵩焘务实求变的洋务思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是晚清首任驻外公使、著名的洋务思想家和走向世界的先驱者。本文以西学东渐与郭嵩煮开眼看世界为线索,系统论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郭嵩焘在对近代中西文化教育的比较借鉴中,洞察到了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以及一个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不畏清议,极力主张经世致用,“用夷变夏”,全方位效法泰西,用“实学”取代“虚学”。他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者地位是无法抹煞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阶级分化是社会历史运动中较深层次的变动。世界历史向近代社会转变,无例外地发生剧烈的阶级分化。在近代中国,首先走向大分化的是绅士阶层。那末,何谓绅士? 绅士所指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广泛的。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绅士,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不是现任官,而属于相反的“民”。二,获得一种不同于平民的,为封建制度所  相似文献   

17.
湖湘洋务教育思想是在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大举入侵的情况下,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湖湘有识之士为培养洋务新才,反思传统教育并学习与探究西学的结晶.湖湘洋务教育思想以义理为体、洋务为用为核心,以务实济世、自强御侮为目的,以注重技艺、突出功利为取向,这些特点是湖湘文化与时代背景交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宇权 《学术论坛》2004,71(1):154-157
刘锡鸿晚年以出使和反洋务而闻名,然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并不为人所注意。实际上,由于晚清社会的动荡,其中举之后,就先后跟随张敬修、毛昶熙和郭嵩焘办理团练,镇压农民起义。后到京师任刑部员外郎,直到光绪二年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  相似文献   

19.
16世纪是英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埃利奥特的《统治者之书》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阐述了以统治者为培养目标、以绅士为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在绅士或者说未来的统治者所需具备的各种素质中,他突出强调学识、美德和爱国主义。他的思想超越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思想家,对于英国绅士教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30-139
绅士是清代特别是晚清湖南举足轻重的社会阶层。湖广分省增加了湖南生员的数额,而晚清湘军的崛起使通过军功和捐输取得功名成为乡绅的人数剧增,成为一个影响地方社会的庞大群体。清末资本主义的发展、乡村政权的建立、国家对地方公共事业的干预以及宗族势力的瓦解,造成士绅阶层的分化;士绅通过创办或接受新式教育、参与地方自治等公共事务、兴办近代企业等途径,逐步实现了自身的转变,成为清末民初湖南立宪的广泛社会基础,并影响了湖南辛亥革命前后的地方政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