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视域下的文化丰富多彩而又内容庞杂,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导致道德失范.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构建现代德育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网络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切实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现状,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引导大学生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思想体系,培养出适应改革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因此,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完善高校的德育体系,探索切实可循的途径,改进现行的德育方法,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值得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生的主旋律,是理想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是对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反应。新时期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提高。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是高校德育应有之义。本文试图从确立培养个体幸福能力的德育目标,创造幸福的德育过程,发展受教育者创造幸福能力三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德育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不是由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主观任意选择的,而是有其自身的科学依据。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基本依据主要包含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高校德育的新要求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校德育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高校德育目标的新框架是一个由“意识形态认知与实践”、“文化认知与实践”、“个体与社会价值认知与实践”、“心理认知与实践”和“道德(法纪)认知、道德实践与道德境界”等诸多要素构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时代精神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以时代精神的积极精神引领高校德育创新,需要从德育目标的转换、德育内容的拓展、德育方法的创新、德育评价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使高校德育工作真正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目标影响着学生工作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对学生成长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正确的高校德育目标观对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此,学生工作亟待树立正确的高校德育目标观,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在学生工作中的导向、选择、协调、激励及控制和评价等作用,形成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有效学生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低效,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消极懈怠。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校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切实强化德育地位,优化和创新道德内容,丰富德育的工作方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德育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局限性,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构建新的高校德育观(生活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协作性德育、发展性德育),并提出高校德育的三个心理层目标:培养学生确立协作型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发展坚强和成熟的自我、培养学生构筑正确的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目标具有政治性、重复性和层次性等方面的特征。确立与实施高校德育目标应遵循社会需要和满足个人需要相结合、立足于现实与着眼于未来相结合、精神效益和物质效益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发挥"两课"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加速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但是 ,中国高校德育内容构建存在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因而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 ,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二是要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是西方社会的重要哲学思潮,而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则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刻体现。在高校德育中,存在主义教育思潮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内核,又需要对消极部分进行改造和超越。要通过学生个性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德育目标的确立,理论讲授与沟通对话互补的德育方法的完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同步的师生关系的培养,真正建构符合中国现实状况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从不同侧面促进着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 ,在全面提高个体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共同一致的目标。新时期高校德育广泛引进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方法 ,对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 ,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在理论基础、运作机制、具体内容和原则方法等诸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因此 ,弄清心理辅导和高校德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充分发挥两者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独特作用和有效促进两者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心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的社会特点及其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指出在社会全方位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心理呈现出积极与消极两种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心理建设,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可以对高校德育效果进行反馈,便于及时完善德育内容、反思德育过程、重构德育方法、提升德育效果。道德教育所育之德是否有价值以及德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是评价高校道德教育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构建医学模式与德育模式相结合、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德育功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构建医学模式与德育模式相结合、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其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诸多道德失范现象,但作为道德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普遍受到大学生的冷落.反思当前高校德育现状,过分强调观念性德育目标,忽视德育目标主体的嬗变和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并淡化了事实上的道德伦理行为是造成高校德育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德育目标应从弘扬人的精神生活追求、尊重个人价值选择、建立德育主体的道德信念并发挥高校的社会批判功能等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效果是德育界永恒的话题,也是整个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高校对大学生这个准社会群体实施德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高校德育系统的生态化程度。德育生态建设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德育目标的统领性建设、德育制度的供给性建设、德育主体的人本化建设、德育手段的实践性建设以及德育环境的功能化建设则是高校德育生态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不接受心理研究及对策李元卿,张春香不接受心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消极、低落的心理现象,它与学校思想教育的目标相悖,对教育计划的实现具有阻碍作用。加强对大学生不接受心理的研究,对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20.
略论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校德育目标是培养国家合格建设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必须从"两课"教学、日常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学生自我教育等多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德育工程,才能确保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