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身世,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的生卒年代,虽有几种说法,但绝大部份人都认为他生于公元七○一年,卒于七六二年,几乎成为定论。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他的生平事迹、诗歌系年都造成许多错觉,致使有些诗文难于理解。记载李白身世及出生年代最原始最权威的材料,要数李阳冰的《草堂集序》。这篇序文不仅对李白家世的变迁,而且对李白的出生时间、地点、名字的来源都作了交代.既是诗文集的序文,也是作者小传,是今天我们研究这一伟大诗人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2.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3.
李白崔令钦交游发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署名李白的两首词;《菩萨蛮》和《忆秦娥》,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尊之为“百代词曲之祖”。由于两词不见于李白本集,北宋前没有记载(《尊前集》为明人顾梧芳所乱,不足据),其真伪问题,长期纷争,悬而未决。近人证其确为李白所作,最有力的一条证据是:天宝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有“菩萨蛮”的曲名,李白已具备作词的条件。至于李白和崔令钦本人的交往,典籍中未有明确记载,所以一直不为人们注意。其实,从现存的零星材料中,两人的交往情况尚可探索  相似文献   

4.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所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灸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则少为人知了。李白集注本,传世的有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贇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的《李诗通》,  相似文献   

5.
李白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人皆认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 1983年李从军先生首先提出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说。本文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的辨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及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的考辨,论证了李白不卒于宝应元年, 而卒于永泰元年。  相似文献   

6.
李白耕田考     
李白是否参加过耕田种地的生产劳动?史传均无记载。五十年代,林庚先生在《诗人李白》一书中曾简要地予以肯定,却遭到学术界的“革命批判①”从此,关于李白耕田的问题便无人问焉。笔者认为,在李白研究中,弄清楚这一问题,对于深入评价李白及其诗歌的人民性是大有益处的。现略考如下。一、李白耕田的直接佐证  相似文献   

7.
李白部分诗歌一直有真伪之争,辨伪工作是李白诗歌研究史和接受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宋代,有关李白诗歌的辨伪曾形成过一股风气。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编集不是很完善,存在大量佚诗,在宋敏求、曾巩的整理本之外,书法、笔记小说、诗话等文献记载的李白诗歌真伪杂陈,因而引起学者、诗人、诗话家的关注与辨别。宋人在辨别李白诗歌真伪的过程中运用了文献溯源、书法鉴定、辨别语言、体悟风格以及直觉判断等方法,这些辨伪方法是宋人诗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体现。诗歌辨伪的结论并不强求统一,相反,辨别争论的过程才是李白接受史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卷一九0一据明张表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录余壹《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一首,此诗第四句为“津途去不迷”,集自李白。检安旗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铁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均未收录,当为李白佚句。”太白斗酒诗百篇”,其散落人间者甚彩,然历经宋、元、明、清以及当今学者的收集,遗珠渐次归读,但仍有遗佚。余读《全宋诗》而有幸发现李白两个位句(另一句为“满舢载酒糙鼓过”——《寄贺监诗》),甚喜,特为表出,供李白研究者之参考云。“津途去不迷”──李白佚句@房日晰  相似文献   

9.
游国恩、王起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蜀道难》“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也久成定论。自古及今,研究此诗者经久不衰。对于李白写本诗的意旨,《唐诗鉴赏辞典》称“有种种寓意之说”。追溯到传世较早的两宋本《李太白集》,在《蜀道难》题下均注有“讽章仇兼琼也”。赞同此说的著名学者有北宋的黄庭坚、沈括  相似文献   

10.
永王东巡与《永王东巡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永王李璘的东巡和李白写的《永王东巡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永王和李白同属叛逆,罪有应得;有的则替永王和李白鸣冤叫屈;还有的只骂永王而把李白解脱得一干二净。这些看法,孰是孰非,很有考察清楚的必要,因为它关系到李白思想的评价,是李白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白发表有关他的文学思想的作品不多,并且大都比较零碎。从他的《古风·其一》和孟的《本事诗·高逸》的记载来看,李白推崇《诗经》,而贬抑汉魏以来的诗赋,表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复古色彩。究其原因,一是李白在特定场合下发表的言论,带有片面性;再则是受当时政治措施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71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此后,几乎所有涉及李白生平的出版物,都遵此说。笔者根据最早受李白委托为其编集的魏颢的《李翰林·序》、由李白临终前“枕上授简”为之编集的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以及李白友人范伦之子范传正为李白所立墓碑的碑文三条资料,得出李白确确实实生于蜀地而非蜀外任何地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袁凯曾自编其诗为《海叟集》四卷,明清两朝有多种选集与全集传世。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明诗》,亦收录了《海叟集》与其集外诗。出于各种原因,袁凯诗集存在漏收与误收情况。其集外诗所收录的一首诗歌,亦可从图画文献中得到印证。借助目前较为丰富的明清各类相关文献,可以对袁凯诗歌进行辑佚、考正与考误,此项工作对于袁凯基础文献整理,大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草书歌行》是李白写的吗?苏轼最早提出李白《草书歌行》是伪作。他在《东坡题跋》(丛书集成本)卷二“诸集伪谬”条中说:“近见曾子固编太白集,自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数首,皆贯休以下词格。”尔后,陆游《入蜀记》也记载:“或曰十咏及归来矣、笑矣  相似文献   

15.
李白涉岐考     
李白入长安,曾有涉岐之行。北宋曾巩在《李太白集后序》中详为之记:“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倾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徒金陵,上秋浦、寻阳。”很显然,曾氏把李白此行系于天宝三年离京之后、天宝十年北游塞垣归来之时。但是不少研究者认为曾氏所述有误,多不采纳。近来李从军同志关于李白三入长安的发现确证曾氏所述不误。李文认为:“李白在待诏翰林被放还山后,于天宝十一、二载间,又到过长安一次,‘西涉岐、邠’即在这个时期。这次即是李白的第三次西入长安”(详见《李白三入长安考》。此文收于《纪念李白逝世一二二○年及江油李白纪念  相似文献   

16.
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虽然非常关注李白诗文集的编集、辑佚、笺注工作,但是对李白年谱的编订却用力甚微,由宋迄清仅有三种年谱流传于世:南宋薛仲邕的《唐翰林李太白年谱》明代胡震亨的《李白年谱》和王琦的《李太白年谱》。相对而言,薛、胡所订年谱疏误甚多,内容较简略;王琦编订的李白年谱则准确度颇高,在李白生平重大问题方面,年谱编纂方法和李诗系年方面都有自己的贡献,为李诗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白《将进酒》一诗,前此诸家均以为是天宝三载李白去朝以后的作品。自李白两入长安说基本确立以后,《将进酒》以及其他与此诗相类的作品,其系年问题都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了。夫诗为心声,李白之诗尤多系至情之流露,至情之流露又多缘感遇而发。其笔底之波  相似文献   

18.
注李札记     
本人主编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十年规划重点项目《李白全集校释》二百七十万言已经交稿。在注释《李白全集》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别人的著作有些不同看法,兹举两例,加以申辨,以期通过讨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中文系部分师生搞唐诗,我分担李白的部分。当时有人说李白是法家诗人,不少人对此有怀疑。为了弄清问题,我初步调查了李白的时代、生平及其诗文创作的情况。现在从李白的时代说起,最后谈到有关古典作家评价的一些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白暮年曾有《经乱离后忆旧游书怀》诗,对其生平经历以往事追忆的方式做了较为完整的叙述。但诗中既有写实性的记述,也有出于某种原因的改写,其中围绕"幽州之行"与"从璘入幕"两大重要经历的叙述,即与其此前所作诗中的相关描写有所参差,这种前后诗作记述上的不一致,可看作是李白对其身世经历的自我记忆重构。他在诗中的记忆重构,既与两次重要经历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的特殊性有关,也与其写作此诗特定的情境以及其本人暮年亟欲报效国家的热切企望有关。追询诗中这种重构记忆的成因,对于正确评价李白的人格精神与人生追求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