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2.
《市民》2006,(5):15-15
1997年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他还向哈佛大学赠送了一套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2003年温家宝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主题是“把目光投向中国”。2006年4月,胡锦涛来到耶鲁大学,他以“了解是信任的基础”为基调,向美国听众解释了在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影响下中国的发展道路。胡锦涛演讲前,中方还向耶鲁大学赠送了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1346册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3.
演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卓著的演讲家和关于演讲的著作。诸子百家争鸣,讲学论道析理,巳为演讲开辟了道路。孔子开设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中“言语”就是孔子开的演讲学。子贡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可见演讲学之重要性早为古人所认识。《晏子春秋·晏子使楚》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在强敌楚王面前,从容不迫,用巧妙的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名篇,在语言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很有特点.他非常巧妙地以“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人物或事物作明暗对比,渲染强烈的感情色彩;非常善于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正面肯定的语气,使说理更为有力;非常擅长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段,以突出强调,加强语势;非常多的短句运用,既简单明了地叙说了事理...  相似文献   

5.
田汉1929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南京某中学的三篇演讲,既未收入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田汉全集》,亦未收入张向华《田汉年谱》。这三篇演讲从不同面向呈现了田汉对“戏剧与民众”“艺术与时代”关系所作的思考,体现了“向左转”之前田汉文艺观念在不断冲突折返、自我调适中最终完成“奥伏赫变”(自我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曾举办过“保卫想像力”童趣欢乐阅读全国行活动,在演讲现场,针对目前学校和家庭教育忽视想像力的普遍现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以“保卫想像力”为主题,以他本人靠稿费完成学业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并以其创作的科幻探险小说《校园三剑客》与《冒险小虎队》为范例,向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解读阅读与想像对人一生的重要性。“这两者不仅是欢乐的源泉,更是成长、成功的必备条件。”杨鹏说,  相似文献   

7.
演讲概述     
(一)演讲也叫讲演、演说。演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语言传播给听众,并希望为听众所接受,变为他们的思想观点。演讲,广义地说,每一个会说话的人,天天都在给自己周围的人讲这讲那,也可以说天天都在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8.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6):F0002-F0002
9月1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外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莅临我院,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主题演讲,并欣然为我院题词:“百色学院:教学相长,与时俱进,为祖国,为人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打造行业品牌影响力的方法,“演讲机会”有其直接性、广泛性、深入交互性等诸多优点,如若合理使用,既可帮助企业在整个行业内扩大品牌影响力,又是打造领导者个人声誉管理的绝佳机会。因此,全面审视和理解这些“演讲机会”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演讲断想     
演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可以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演讲活动。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的《甘誓》篇记载的就是公元前21世纪我国夏王朝启的一篇演讲辞,在古希腊的雅典时期也出现过演讲的黄金时代。演讲活动的发展虽然时盛时衰,但是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曲折地向前发展着。  相似文献   

11.
演讲二题     
<正> 演讲的建构由于演讲类别性质的不同,形式自然各异,相应的要求各具特性的建构。所以,演讲建构是个可变体。一般讲来,学术性强的演讲采用的是“逻辑建构”,叙事性强的演讲采用的是“时空建构”,艺术性强的演讲采用的是“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国王的演讲     
公元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带领孤军深入法国腹地,最后他的军队被法军逼到一个没有防卫的要塞. 莎士比亚为我们描绘出当时的场景.在战役打响之前,国王作了这样的演讲:“谁没有心思打这一仗,就让他离队好了.我们发给他通行证,还让他带上钱作盘缠.既然他不愿和我们一起以身报国,我们也不愿和他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亚伯拉罕·林肯,这位举世闻名的美国平民总统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废除了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消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他领导美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世人还应该知道他著名的只有10句话、271个词仅持续了不到3分钟的《葛底斯堡演讲》及其背景和影响。这一演讲被认为是英语演讲中的最高典范,这篇文稿的遣词和民主思想还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宪法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14.
4月22日,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苏叔阳和谢飞应我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邀请,来我校访问并分别作了题为《面对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导演艺术与影视欣赏》的演讲。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的苏叔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他曾经创作过话剧《丹心谱》、电影《夕照街》、《新龙门客栈》、《周恩来———伟大的朋友》、长篇小说《故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苏叔阳先生现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剧作家苏叔阳、著名导演谢飞来我校演讲  相似文献   

15.
“场论”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同时,它也广泛地被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借用。而在演讲实施过程中,亦同样真实地存在着一个“演讲场”。它由共融于演讲的主体、客体、媒介和时境四要素构成。“演讲场”不是一个单一场,而是一个复合场。其主要子场有三个,即“思维场”、“情感场”、“心理场”。场存在必然有场效应,“演讲场”的场效应的特征是:共时(境)性、整体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遇到演讲,或者是推销自己,或者是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说演讲与青年是密切相关的。而让人们在听演讲中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受到一次美的教育,这是成功演讲不可少的。下面就演讲中如何展现美进行论述。一、“崇高美”的感召力。“美向着高处走,不断地将人的本质力量提高和升华,以至超出一般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象中形成一种不可企及的伟大和神圣境界,这时就产生了崇高’——这是蒋孔阳的(美学新论观点)。古罗马的朗吉努斯在论述崇高的审美效果时强调“崇高风格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它能唤起人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与其师康有为共同发动了中国历史上震惊宇内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又以其学识之博、著述之丰、讲学之多和影响之大成为近代中国公认的著名学者和演讲家。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自幼聪敏过人,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1890年就学于康有为,几年中不仅打下了雄厚的旧学基础,而且也完全接受了康有为的改良主义思想,走上了维新之路。1895年他随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与康一起发动了“公车上书、创办了维新刊物《中外纪闻》,组织了维新团体强学会,表现了他优秀的文笔、过人的口才和杰出的才干,成为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1896年,梁启超又赴沪办《时务报》,任主笔,他以条理明晰、平易畅达,极富感情和鼓动性的“新文体”大声疾呼变法,文名蜚声海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改良运动。1897年赴湖南,任时务学堂总教习,参与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推动了湖南的维新事业,培养了一批维新事业的人才。1898年初春,应康有为之召赴京,以满腔热忱倡办维新团体保国会,演说变法救国之路。“百日维新”开始后,梁启超屡上书奏事,又被光绪帝召见,受命办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  相似文献   

18.
王肇辉 《21世纪》2007,(2):16-17
校园狂飙“李开复旋风”尽管对于演讲可能出现的受欢迎情况有所准备,但现场的火爆仍大出乎我的意料。9月22日,开复在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演讲,这是他重新回到中国后在大学首次公开亮相的第一场报告。两层礼堂挤得水泄不通,所有出口排满人。大概从6点开始长队就在礼堂外绵延。有位博士生说:我在交大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火的演讲!在清华大学演讲当天,天气特别热,建筑学院报告厅爆满,不少同学趴在窗户上听,礼堂里就更显闷热。开复西服已湿透,但他始终保持着一贯的风度和儒雅。在我的印象里,开复永远一副神闲气定的样子,即使大家都挥汗如雨,…  相似文献   

19.
演讲的心理素质问题是演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演讲的成功与否.演讲的心理素质表现并取决于两个方面——演讲处境与演讲过程.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很好地说明了演讲处境、演讲过程决定着演讲心理及其素质.  相似文献   

20.
隐喻性表达不仅可以使演讲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有时候会产生很强的劝说功能。在概念隐喻理论与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基础上,从隐喻论证和语用论辩的角度,对企业家(以马云为例)演讲中所存在的隐喻性表达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论证中的“反驳”要素,以及隐喻论证的劝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