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构和谐世界: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不断的战争与动荡促使人们探索建立一种永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秩序。西方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人性、国家属性、国际体系、文化观念入手,试图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理论家们从理性主义、权力政治、相互依赖、共有观念等多种视角,提出了各种世界秩序理论范式。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超越传统的权力政治,确立合作共赢的全新理念,在多极均势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和睦、和谐的世界新秩序将是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针对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先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应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等国际战略思想.三者思想虽表述不同,但具有本质的共性和逻辑上的有机关系.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必要前提,和谐世界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统一.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全球性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愈加密切;在政治上努力建设一个长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旋律。作为国际关系产物的国际法律制度,要努力适应国际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和谐的法律理念。新的国际法律规制的构建,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的国际法治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理论不同学派都依据其各自的世界观推导出理论体系,其相互间的分歧争论又可以相应地归结到世界观的分歧。在世界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流派基本认同。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观有相似的一面,但更多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由此在战争与和平、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理念的渊源、蕴涵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充满民主精神,具有全球眼光的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和广泛赞同。它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既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思想,又是对中国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的升华。"和谐世界"理念内涵极为丰富,蕴含着从实现国家利益之间的和谐、世界的共同进步与繁荣到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从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它是理想主义为实现国际社会的公平与善治而设计的新范式,也是为满足世界不断变化需要而创造具有东方意蕴规范理论的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6.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e)战略是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造成的"安全困境",是目前中国如何统协崛起与和平发展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困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大国崛起引发的原因及起可能性与影响提出了经典的解释。作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国,如何理解、应对源于西方文化并被西方世界全球化了的现代性问题已成为中国崛起的理论思考。中国的崛起与世界转型相约而行,这种历史的重合既给人类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国际关系研究兴起与迅速发展的世纪,其中西方的研究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在这一百年中,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从一种理论或流派独领风骚,到各种理论或流派辈出、相互竞争,它们既有一定的继承关系,有相互论战;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的国际关系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拓展.但这种研究的多样化,也带来了研究的琐碎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潘桂媚 《理论界》2014,(6):22-24
20世纪中后期,政治营销理论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西方国家政治传统和现代经济领域中的营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独特的内涵。"政治营销"已成为西方国家总统选举、政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模式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着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政治营销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认为政治营销理论为政治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和批判性重建。在学术思想转型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希利、德里安等人重新解读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如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无政府状态、主权、安全和外交等,重建了后现代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和挑战为国际关系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际关系伦理视闽中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追求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主要包括三个历史向度,其最新发展趋势是以"类伦理"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伦理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求与我国对理想国际秩序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相协调的利益观.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与政策,对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雪飞 《中州学刊》2007,87(6):9-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学派。认真研究和分析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现代主义女作家.本文探讨伍尔芙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创作了一部部思想深刻的文学文本来揭示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战争带给无辜者的伤害,以及她如何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把反对战争和反对男权主义相结合,指出男权主义是和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是阻止人类实现和平的两大敌人,从而揭示她渴望男女两性和平共处的愿望和对人类世界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秩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调整,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冷战结束后,适应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作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建设和谐世界是中国国际秩序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智慧,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成为中国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本理念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是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谐世界的理念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和谐经济全球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强调全球生态和谐。从现代化发展的角度看,它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所需世界环境不断得以改善的过程。是一种拓展现代化发展的国际空间新战略。和谐世界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助于从各方面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中国成为经济大国,胡锦涛将中华民族的一向追求与世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人类和的思想精髓有机统一,绘制了一幅乐观积极的世界图景。和谐世界立足人类关怀,放眼全球未来,既超越了大同世界尚需物质丰富的原始和谐,也超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缺乏科学路径的乌托邦和谐,又与和谐世界最高境界的共产主义相应相通,给人类以可依赖预期的美好憧憬。和谐世界建设不仅要消除战争,建设战争与冲突不在场的消极和平,实现持久和平,还要建立良好社会结构和环境,建设无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实现共同繁荣与和谐,从而开辟了建设和平的广阔空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和平思想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李东 《理论界》2013,(3):203-205
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时代任务。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存在的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进程,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与人的社会性特质具有内在联系,关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的内在要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揭示了建设和谐世界是与人类自由解放理想相互联系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矛盾影响和制约着建设和谐世界的历史进程。高扬和平发展的伟大旗帜,坚持世界和谐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努力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民主的世界;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建立公正的世界;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实现各国和谐安全,建立和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一面旗帜.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扬弃传统中国“天下”体系和西方“绝对主义”国家强权外交理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和平主义外交理念;从空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狭隘性和“民族—国家”的扩张性,集中关注人类整体命运和世界和平,致力于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本质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转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治理的一种新型文明观.这种文明观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的顺利开展,建设和谐有序的世界秩序提供全局性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键 《社会科学》2013,(10):4-16
虽然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从思想发展史来看,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着很深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只有一处用到"世界体系"这一概念,而且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尚未真正形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以世界体系的眼光来分析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生活。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的本性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逻辑、空间结构纽带和运行机制,并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生命周期。不仅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以马克思的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而且马克思的理论本身就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不能说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人和奠基者,但可以认为沃勒斯坦是"世界体系理论"的概括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体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才是真正的世界体系论者。  相似文献   

19.
理性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精神的主题,也是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最有力武器。但20世纪以来,理性片面发展,工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胜利导致了"生活世界"的破碎,哈贝马斯把这一现象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融合哲学与社会学思想提出的基于语用学的交往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了人类的理性意识,努力实现理性精神的全面均衡发展,重建破碎的生活世界,这在非理性思潮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机制论已成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最早始于美国,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国际机制理论发展,其研究也受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影响,难免打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范式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