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平 《世界民族》2006,(5):67-72
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Pulau Flores)上,有一个族群特别引人注目,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面孔却又是欧洲人的样子,信奉的宗教也是天主教。在当地,许多人把他们称为“黑色葡萄牙人”,说明他们是由葡萄牙人与当地民族混血而形成的一个新族群。但是,这个族群是什么时候以及怎样形成的?他们在当地发展、演变的历史如何?许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因此,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个族群的由来以及他们的历史变迁做一个简要的论述。弗洛勒斯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东部,离帝汶岛很近。“黑色葡萄牙人”的由来显然跟早期葡萄牙人在帝汶岛一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罗美珍 《民族研究》2006,2(5):94-96
笔者在《民族研究》1981年第6期上发表了《从语言上看傣、泰、壮的族源和迁徙问题》一文。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笔者对此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看法。探讨一些民族的发展脉络及文化历史,尤其是无文字记载的史前文化史,除了考古发现外,就是靠语言这种“活化石”的证据了。对于傣泰人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当地土著说和迁徙说。笔者的看法是:傣泰族(即操侗-泰语族语言的广义“泰人”)的先民属于原始马来人种的一支,即古书记载的我国上古时期东南沿海的“东夷”。古书上说,这支人民好冒险,喜迁移。在那时他们就有一部分人从海路迁徙,经过台湾(…  相似文献   

3.
阿托尼人是帝汶岛西部一个人口较多的民族,共有53.5万人。阿托尼人住地大部分是高地,干燥贫瘠的石灰质土壤上生长着稀疏的针叶灌木丛和带刺的阿兰阿兰草。高大的桉树和伞形棕榈树在这里很少见到。只是在帝汶岛中部的峡谷里尚保留着热带森林。大片的空旷原野都是人为造成的,是多少世纪以来人们毁林造  相似文献   

4.
在谈到形成今天“泰人”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泰”字的含义。“泰”字为什么没有“亻”旁呢?我之所以提出“亻”字旁问题,是因为在素可泰王朝的碑文里的“泰”字都带有“亻”字旁的缘故。碑文写道:“傣”既指“人”又指  相似文献   

5.
一、高山族简况 台湾省学术界认为:高山族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通常所说的高山族包含泰雅人、布农人、邹(或称“曹”)人、赛夏人、邵人、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阿美人和雅美人十个支系。一般直称为“泰雅族”、“布农族”、“阿美族”等,有时也称之为“高山族”(用于对以上十个支系的综合研究),或采用台湾当局使用的“山胞”、“山地族”等概称。实  相似文献   

6.
芒加赖人是一个较大的民族(35万人)。他们虽然在历史上受到邻族松巴哇岛的比马人以及苏拉威西岛的布古人和望加锡人的强烈影响,但是仍保留了独特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引起了民族学家的很大兴趣。芒加赖人分布在弗洛勒斯岛西部。这里是大山谷横贯的山区,有为数不多的河床,这些河流以中部为分水岭分别流向南方和北方。这里天气炎热,属赤道气候,但比帝汶岛稍温和些。旱季时间较短,雨季较长,而  相似文献   

7.
一、印度加罗人简况印度加罗人 (Garo,亦称加洛人 ) ,自称阿奇克人 ,为印度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印度阿萨姆邦加罗丘陵地区 ,人数大约为 6 0多万。从人种上看 ,他们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在加罗人内部 ,又有阿维人 (Awe,或称阿克维人 ,Akwe)、奇萨人 (Chisak)、杜阿尔人 (Dual)、马奇人(Machi)、阿本人 (A -beng)、甘青人 (Ganching)、阿通人 (A -tong)和奇博克人 (Chibok)等支系。他们操加罗语。据认为 ,加罗语是属于藏缅语族的一种方言。在宗教信仰上 ,加罗人大多信奉万…  相似文献   

8.
泰北泰庸人与老挝泰佬人虽然是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但却是同源民族,而且分化时间较晚.加上泰庸人通过泰庸文化圈对老挝泰佬人进行过文化输出,使得两个民族之间进一步加深了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两个民族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兄弟之邦”的友谊,主体民族的统治阶层之间也保持着相互联姻、共御强敌的协作关系,极少发生冲突与争端.  相似文献   

9.
《藏印往来照会》跋《藏印往来照会》原稿本,北京图书馆藏,为清驻藏大臣有泰命委员江潮所编录。查《有泰日记》中光绪三十年_(1904年)四月二十日曾记云:“少韩来,送到《藏印往来照会》,订为一本,留存以便翻阅。”考少韩即潮字,为成都驻防尽先即补骁骑校,  相似文献   

10.
关于澳洲土著的来源问题,英国航海家罗伯特.菲次罗伊最早提出了“非洲来源说”,认为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土著人来源于非洲大陆,他们因遭风暴袭击、迷失航向而偶然漂流至此。1847年,人类学家普里查德提出了“东南亚来源说”,认为澳洲土著属于东南亚尼格利陀人种,途经帝汶岛或新几内亚渡海来到澳洲大陆定居,这个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肯定。虽然多数学者赞成澳洲土著来源于东南亚地区,但其解释和结论不尽相同:以布兰多斯克为代表的“一元论”认为,土著起源于体质特征基本相似的一个人种;以米恩德.沃帕夫为代表的“二元论”认为,土著来源于两个人种,粗壮种源自爪哇,纤细种源自华南柳江;以廷德尔和伯德塞尔为代表的“多元论”提出,现代澳洲土著实际上是三个具有不同体质、文化特征的东南亚人种的后裔。  相似文献   

11.
苻坚略论     
苻坚,字永固,略阳郡临渭人(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北)。氏族,本蒲姓,其祖父蒲洪改姓苻。对于苻坚,旧史书中有毁有誉,论其贤者曰:“苻坚自是贤主,然贼君取位”。(《洛阳伽蓝记)卷二》)在封建社会,以臣弑君是“十恶”之首,苻坚被“贼君取位”之恶名,而论者犹不掩其“贤主”的事实,足见其“贤”。“坚有并包之度,怀绥之略”。(《宋  相似文献   

12.
泰国苗族的习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泰人叫为“苗”(Miao, Meau),在泰国由两个分支即白苗(Hmong Deau)和青苗(Mong Njua)。他们是苗族的两个支系,大多数仍继续住在中国。Hmong发音时鼻孔有轻微的退气声,青苗方言的m没有清化音。苗语属汉藏浯系的苗瑶语言。它有很多汉语云南话、老挝语和泰语的借词。很多苗族学会其他语言,如:汉语云南话、北部泰语、克钦语等。白苗和青苗的方言明显不同,尽管某些词语被认为他们能互相理解。他们的衣服样式相似被认为是相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南诏德化碑》赞南诏阁罗凤:“诏弱冠之年,已负英断。”《旧唐书·南蛮传》:“南诏蛮,本乌蛮之别种也,姓蒙氏。蛮谓王为诏。”明洪武年间钱古训奉命出使缅甸,途经今云南德宏傣族地区,回来写了一本《百夷传》,说傣族称当时的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土官思伦发”曰昭,犹中国称君主也”。至今,傣语仍称王族为昭。“昭”,汉文书写固异于“诏’,含义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均是汉译写字,译之者仅取其音相近之字标写而已,并未拘泥于字形本身的同一,犹如印度,古人既译写作“身毒”,也写作“狷笃”、“乾笃”、“乾竺”及“天竺”等。傣“昭”与南“诏”译体同一,史载昭然,今语昭然,因此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界适时地引出了一个论题:唐中晚期称雄于中国西南一偶的方国南诏,是泰掸人主建的国家。是耶非耶,迄今乌云已经拨开,研究已近结论;南诏国主不是泰人掸人,而是古代氐羌的传人。然而,南诏“谓王为诏”,泰掸人“谓王族为昭”,二者间是否存在着因袭关系,仍未见有论者略为深涉,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相似文献   

14.
高山族     
高山族是我国台湾省原住民族,共约40万人。高山族依据语言与地域文化特征,主要包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衣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赛夏人。广义的高山族还包括平埔人。台湾原住民族的称谓始见于三国时代,时称“夷州人”或“山夷”;《隋书》称“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库雅喇满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雅喇满洲是满族共同体的一支。满族有佛(旧)满洲和伊彻(新)满洲之分,伊彻满洲又有库雅喇满洲之别,《吉林外纪》说他们“皆满洲也”。 库雅喇满洲是今天吉林省珲春县的土著满族.全族共有钮呼特氏(郎)、泰楚拉氏(邰)、色勒里氏(铁)等15姓。 本文主要对库雅喇的源流、编入旗籍、社会经济、守卫东疆等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曹成章、张元庆著《傣族》(民族出版社1984年出版),已于1987年由泰国国务院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翻译出版。该委员会会长良·西提素为之撰写了译著出版的《前言》。他在《前言》中说:“泰国史有关中泰关系的中文资料委员会选择翻译的这本书,是曹成章先生和张元庆先生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强调指  相似文献   

17.
读了黄兴球博士著的<壮泰族群分化时间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一书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即其研究成果为解决国际泰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傣泰民族起源问题作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僰为越论     
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本文勾沉史料,佐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提出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曰棘”的棘人。早在公元前1 0 45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3 5 5年) ,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僰,羌之别种也”之说乃是晚于人建国千年之后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9.
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一带,居住着一些被称为“阿洪姆人”(Ahoms)或“阿洪姆泰人(Ahom-Tais)”或“泰—阿洪姆人”(Tai-Ahoms)的居民。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阿洪姆人是从上缅甸掸邦地区迁往印度的缅甸掸族的一支。但是,随着泰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论北魏部族的解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族解散令”是判定北魏王朝初期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我所知,说明部族解散的资料有3条:(1)“凡此四方诸部,岁时朝贡。登国初,太祖散诸部落,始同为编民。”(《魏书》卷一一三,下同,不具书名)(2)“贺讷代人……讷从太祖平中原,拜安远将军。其后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卷八三)(3)“太祖时,分散诸部,唯高车以类粗犷,不任使役,故得别为部落。”(卷一○三)据此,此前不少学者论及过部族解散,其观点大致有二:鲜卑人的部族解散是部落组织的全面解体,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