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尔律治的诗歌具有极其的生态理念。柯尔律治在其诗歌中讴歌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雄伟的大自然,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原始状态,揭示了人与自然、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人在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和享受。柯尔律治认为,自然是人类孤独的慰藉者。在他看来,接近自然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必然得到自然的恩惠,破坏自然的人必定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似文献   

2.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偏爱于自然诗创作的诗人。通过他的自然诗,弗罗斯特展示了大自然的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爱与关注,并促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包括人类内部自然在内的地球生态平衡。所有这些都表明,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是极具价值的生态文学,是闪耀着生态智慧光芒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离不开它所栖身的大自然,人类对于美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然来满足的。热爱自然、表现自然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国作家拉·华·爱默森说过,大自然能够给人“一种以轮廓、颜色和万物的运动与组合中油然而生的快乐感。”确实,大自然本身的运动变化、光照的变化,能够使自然事物的形状、体积、平面、线  相似文献   

5.
浪漫主义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兹华斯的《独自云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作《独自云游》堪称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对这首诗的自然主题、情感与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诗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发现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人与大自然相依相伴,大自然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大自然是人类的羽友、良师和保护者,从而唤醒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  相似文献   

6.
地草 《华人时刊》2000,(11):11-13
一个流传已久的口号原来是那么片面: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结果是受到大自然的狠狠惩罚……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女权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接近自然,愉悦自我;融入自然,建构自我;远离自然,异化自我三个方面对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所罗门之歌》进行细致分析,认为《所罗门之歌》充分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的思想,即:妇女孕育生命,哺养后代的性别角色使她们与养育万物的大自然有着特殊的亲近关系,女性比男性较容易接近自然、感知自然和融入自然,是大自然的最佳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天梯神话折射出了一种神贵民贱的消极思想,但更重要的是弘扬了土家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同大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济慈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出于对工业文明的厌恶以及个人生活的苦难使得诗人对大自然尤为关注,他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在城市里消逝的美。诗人在诗歌里赞美、歌颂大自然的美和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却没有单纯地沉浸于自然的美景中而是利用在自然中汲取的力量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草叶集》中包含了生态思想的萌芽;而惠特曼的一部不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散文集《采集日志》同样了蕴含了深刻的生态诗学思想:自然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诗人的使命是把大自然与人的灵魂联结起来,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大自然沟通、走近和融入人的灵魂的精神通道。《采集日志》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回到自然是于坚诗歌的精神立场,并从三个方面展开:回到大自然,重新为事物命名,回到日常生活。但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侵袭、文化积淀,对事物的干扰、意识形态和工具理性,对日常生活的控制使得回到自然困难重重。这构成了于坚诗歌的内在张力,也使其独特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2.
科技理性的种种成就使人类自信心过度膨胀,对大自然的关怀与敬畏在人们的意识中弱化,从而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类须发挥非理性因素的潜质,摆正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重新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感以及审美观,并以此反思自身的行为,使人们去关爱自然与保护自然,如此才能有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的健康存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生态环境危机的日益恶化促使人们进行着反省和反思。福克纳在他的"大森林三部曲"中将人与大自然作为作品的主角,描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大自然的破坏,表达了其难以割舍的自然情结和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作品体现了作者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整体主义的大地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思想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儒家先哲们论证了自然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揭示了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并进一步指出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永续发展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辛浪 《百姓生活》2011,(11):59-59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以下各种仿生发明技术的创新灵感都来源于自然。  相似文献   

16.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十九世纪美国“湖畔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自然诗人”、“田园诗人”。大自然是他诗歌创作的主题,并且始终融汇在与人、社会和人道主义思想等多种关系之中。他描写的大自然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大自然给予他的不只是转瞬即逝的快感,而且是未来岁月的食粮和支柱。本文就大自然在诗人诗歌创作中所起的多方面作用展开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刘先平是我国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在其长达近四十年的大自然探险中不仅以身心感悟了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付诸笔端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自然文学。我们考察其作品不仅是因为大自然文学在我国文学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更是因为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文学观。理解大自然文学需要理解生态文学观的形成,了解生态文学观背后的人文气息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也是我们把握作家、作品、世界之间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千世界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美,写生不单是要学会如何表现形体对象,更重要的是学会表现在形体覆盖下的形式意味。水彩画来源西方,受东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有东方形式美的中国水彩画样式。面对大自然时,以写生感受自然的神奇造物,把自己对大自然生命力的体悟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实现人和自然的融合,不仅是其自身的形式状态,还要透过表面的形式去感悟那生命的本源,这才是更深层次的"自然"。  相似文献   

19.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尽情咏歌美丽的大自然,并从对大自然的执著厚爱中去追寻某种自然精神,从自然中获得快乐。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及卢梭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探究其诗歌的自然主义特点所形成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0.
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尽情咏歌美丽的大自然,并从对大自然的执著厚爱中去追寻某种自然精神,从自然中获得快乐。本文主要从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经历及卢梭思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探究其诗歌的自然主义特点所形成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