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四杰辞赋与唐初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初唐四杰辞赋是其文学成就,同时也是唐初文学创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后世多认为,王、杨、卢、骆为“一时之体”,这大体符合实际,然而作为“一时之体”的四杰创作,无疑既应包括他们的诗文,又应包括他们的辞赋。而四杰辞赋与其诗文一样,既产生于上承六朝、下启盛唐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学发展阶段,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与当时文风或文学趋向的某些联系,就很有值得我们注意之处。一般说来,即使是较为重要的文学发展阶段,其文学创作也不能不往往既带有过去时期的某些印痕,而同时又带有未来时期的某些征象。  相似文献   

2.
沈约辞赋简论林家骊“赋”这种体裁,起始于战国时期楚国的荀卿和屈子,大盛于两汉,演变递进于魏晋六朝,至唐变成律赋,至宋又成抒情小赋。六朝时期,是我国文学的觉醒时期,辞赋这种纯正的文学体裁就相当地受到重视。一个作者的文学水平,往往既要看他作诗的水平,又要...  相似文献   

3.
赋与骈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与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种各自独立的文学样式,但在审美趋向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那便是贵族化和典雅化,“崇雅尚丽”是其共同的追求。辞赋作为汉魏晋六朝的经典性文体,对骈文影响最大。就发展路向而言,是赋的日益骈偶化,再到用赋的方法做文章,最后形成骈文;就其实现方式而言,则是各类辞赋日益骈偶化,然后为各体文章所利用和借鉴,最终形成骈文。辞赋不仅给予作家以突出的骈对意识,而且为骈文提供了四言、六言和骚体等各类偶句的骈对资源。  相似文献   

4.
《文赋》的主要贡献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赋》在历史上,长期被视为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罪魁祸首,不仅认为它“重六朝之弊”,“失诗人之旨”,且六朝文风“自陆平原‘缘情’一语,引入歧途”,这就罪莫大焉了。近二三十年来,对《文赋》的评论虽还存在一些分歧,总的来看,肯定的渐多了。但肯定它什么呢?一篇“巧而碎乱”的《文赋》,涉及问题相当广泛,如果我们也作“巧而碎乱”之评,即使逐一肯定其所谓创作修养、想象构思、修辞技巧、文质并重、辨析文体、重视独创,以及兴会感应等,仍是价值有限,也未必能使人信服它确非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始作俑者。所以,到底怎样评价《文赋》,有必要研讨其主要贡献何在。  相似文献   

5.
宋初文风与王禹偁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入宋以来,王禹称是首先对风行宋初文坛的颓靡文风进行讨伐的一位作家。围绕着“革弊复古”的宗旨,他提出了“宗经传道”的进步理论主张,为后来欧阳修、曾巩、苏轼等人的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一) 如同社会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也是沿着一条曲折的轨迹。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给予了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古文运动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致使唐代一直流行着的骈体文在晚唐五代再度盛  相似文献   

6.
刘伟生 《云梦学刊》2005,26(4):144-144
《先唐辞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是郭建勋近20年来先唐辞赋研究成果的选集,内分楚辞与楚辞学、楚辞的文体学意义、骚体文学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等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后期的辞赋作家中,晁补之是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辞赋作家和辞赋研究家,其成就主要在骚体的创作和楚辞的研究方面。晁补之的辞赋观颇有独到之处,他没有把屈原的作品看作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将其视为道统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认为创作楚辞也不单单是文学创作,而是在发扬忠君的精神。他的辞赋很少涉足现实政治内容,而是着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感受。和同时代作家的辞赋相比,他的辞赋哲理思考的成分要少些。晁氏赋作长于罗列词汇,铺张扬厉;善于谋篇布局,追求萦纡曲折的结构。他还擅长模仿,对前人、别人的辞赋往往模仿有余而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8.
唐宋古文运动述略(上)陈平原从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国,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又是一个八百年。以八百年的时间跨度来把握文学风尚与进程,无论如何是显得过分粗疏。而且,不同于上一个“八百年”之可以依文章体式而分为两汉辞赋、魏晋玄言与六朝...  相似文献   

9.
“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文学评论家批评“当代文学经典化滞后”,有作协官员“希望中国文学在新时代产生更多的经典化作品”,还有出版社推出一系列“当代文学经典”。对此,笔者不禁感到有些错愕,因为在笔者的印象中,所谓“经典”,怎么也是“过去时”的东西,即使不一定要历经数百年上千年,至少也应该“隔代”吧?哪有当代“作家作品经典化”的?还未“盖棺”就想“论定”,是不是也太操之过急了?  相似文献   

10.
唐前史传文学中,收录了大量的辞赋作品,起到“以文传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史传中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赋论资料,涉及到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论等方面的问题。从艺术渊源上说,史传对辞赋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汉论坛》1983年第4期张啸虎同志《陶渊明诗文的倾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对陶渊明某些作品的阐述,给人以启发,读后受益良多。但是,张文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倒有可以商榷之处。一张文在论定陶渊明“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时,曾引用思格斯给明娜·考茨基信里论“倾向文学”的一段话,得出“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同程度倾向性的作家与作品,是大量存在的;不具有倾向性的作家与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27-133
当赋体文学发展到东汉时,有些赋的末尾开始出现诗歌,在体制上属于赋的一部分,学界多以"赋末附诗"称之。纵观整个汉魏六朝,涉及赋作11篇,附诗18首。赋家在赋末附诗,主要是源于抒情言志的需要;同时,五七言诗的出现,也是重要因素。这一文学现象背后,暗含的是诗歌和辞赋之间相互承续、渗透和影响的复杂关系,故"赋末附诗"也为汉魏六朝的诗歌和辞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辞赋化倾向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了端倪,到了秦汉这种表现更加突出。秦代李斯之文,汉代不论是诸子散文还是史传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辞赋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语言上的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创作手法上的铺张扬厉、踵事增华,以及结构方式上的“主客问答”、散韵相间。推究其原因,既与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初衷相关,也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了福林同志所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所推出的《六朝丛书》中的一种。该书以六朝时期声名最为显赫的家族之──谢氏文学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力图反映出整个六朝文学的某一侧面,称得上是一部视角新颖、内涵深厚的力作。它有助于我们从“家族”的角度来认识六朝的文学风貌和政治状况,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值得人们思考和借鉴。综观全书,该书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持色:首先,它大可视为一部家族的文学断代史。这是因为,它不仅对六朝时期陈郡谢氏家族中在政治和学术文化上取得杰出成就的…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界对六朝文学文化意蕴的不断发掘,有关六朝文学的论著不断问世。程章灿博士所著的《世族与六朝文学》(以下简称为“程著”)即是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全书凡十章,分属上篇(总论)、中篇(分论——家庭论)、下篇(分论——作家作品论),附录三篇专论。其主要特点如下。一、以世家大族为透视点,重新考察六朝文学题材及文学批评六朝世族作为人才密集的特殊群体,对中古政治和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程著从世族伦理观念入手,考察六朝文学题材中咏颂亲情、追远述先、缅怀传统、训诲诫诰等方面的创作内容,凸显世族伦理浸染六朝文人创…  相似文献   

16.
去年,王一川等先生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给一些小说家“重排座次”,选了九位作家为大师,依次为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①这件事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对此,我也愿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时贤。首先有一个问题,即作家可不可以进行比较?作家在文学史上的成就,地位的高低,影响的大小能不能有等差的论定?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作家认为:“作家是无法比较的”;②也有的作家表示:“我反对这种提法。这种排名本身就存在偏颇。作家的作品各有风格,不能用一种标准去强求。”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辞赋流变全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文体“流变”,全程考察中国辞赋文学二千余年历史,以明辨其兴于诗而亡于诗的盛衰嬗递。在演变过程中,“以诗为赋”和“以文为赋”创作现象的交叉出现,构成辞赋艺术发展史的一条重要线索。辞赋文学自战国初成,历经两汉、晋唐、两宋、元明迄清的几个阶段,恰恰形成由先秦到晋唐诗的散化到赋的诗化、汉大赋经晋唐以诗为赋到宋代以文为赋、晋唐经宋代以文为赋再到元明赋家仿骚复古的三大演进圈。而辞赋艺术自身的演进发展,又不仅契合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潮,而且与辞赋所表现之文化气象,以及历史上“献赋”“考赋”制度关系甚密,并由此显示出辞赋在各个时代既相承又异趣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文学批评的新策略--批评名家的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当下中国某些文学“名家”频遭评论家批评这一突出现象。认为:批评名家,就是批评由他们所代表的种种不良的文学倾向和种种负面的文化现象,也是对大众审美趣味的挑战和提升。针对部分作家和传媒所指斥的“酷评”,本文也作了辨析。认为动机严肃、文风生动而苛刻的批评,是文学评论家在文学边缘化、文学传媒化时代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语境下的六朝文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瑾 《学术研究》2004,(9):116-121
六朝文学观念在 2 0世纪上半期得到了历史上少有的正面评估 ,中古文学研究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而富有收获的发展阶段。文选派虽然在五四时期被当作“妖孽”看待 ,但其所代表的文学观念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获得了新的阐释而融入当时的文学思潮中 ,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六朝文学观念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朝文学构成了当时文学批评史最为重要的内容 ,文学批评史的学科体认以及“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提出亦建立在这一观念之上。与此相应 ,从审美的角度看待六朝 ,人们也得出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结论 ,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把六朝美学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当后现代主义铺天盖地席卷全球之际,马华文学在这一波文学风潮的冲击下,与曾经对它具有深远影响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思潮有着怎样的不同,它又在具体的文本体式上与过去的风格有着怎样的变化,这是所有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的课题.一方面这样的趋向有着普范的意义,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也同样面对;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一种个案来审视,以掌握当下华文文学的范式转向与思维移势.后现代登陆马华文坛为文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特别是不只吸引了新生代作家,也把资深作家推向台前;明显的它让这些作家具有更大的实验勇气,开拓了不少新型的文体,为文坛拓展了更多元的文风.当然这些后现代作品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如何从失败中去寻求改进,将是考验这股文学风潮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