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应用型高校内涵建设的实际要求,结合西昌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实际,总结西昌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其成效,同时分析了学校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顺利实现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董事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新办学模式。高校董事会运行的实践证明 ,校企联合办学是“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在校企业联合办学过程中 ,必须坚持“校企所需、真诚合作、互相理解、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强化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合、高效的新模式。这意味着,协同创新已经超越了“产学研合作”的校企联合模式,为今后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和趋势,许多高校和企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但在办学探索过程中,由于众多复杂的原因,出现一些客观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拟结合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办学实践,就办学模式上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华大菁英教育公司”和东方标准国际IT学院,形成了“学校+公司”的办学模式,在创新地方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当下我国高校正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高校要完成协同创新的重大任务需要校企之间实现真正有效地合作,这就使得高校校企文化融合成为一个基础性问题。协同创新模式呼唤校企文化融合,而高校要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就必须培养师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培训服务企业的专业素质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弘扬企业优秀文化,融汇创新创业精神。高校校企文化融合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助于提高办学水平,引进优秀文化,有助于打造育人高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助于促进校企协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和科研,还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而产学研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实现高校对社会的服务职能。产学研合作即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其合作有利于高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和校企共赢。以新建本科高校为背景,进一步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单一;一些企业和教师对产学研价值取向存在分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较弱,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并且探讨了如何转变办学理念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地方政府支持,构建完善的产学研模式;健全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创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制度的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治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办学目标综合化;大学生学习成本内在化、就业市场化客观上要求增加学生在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同时,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要求复合化的师资队伍与之相适应,教师在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也必须作出调整。治理制度创新既是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现状,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直接影响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进程。现以宿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以产业特点和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组织体系,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构建校企合作“互聘互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