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赵孟甲戌年所写四条屏是他早期人物画作品。本文从创作的时代背景、立意、构图和绘画技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探讨。赵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画思路宽广,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该文也从其它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及表现形式进行了阐发,对他的艺术人格进行了揭示。这些将有利于对赵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甲戊年所写四条屏是他早期人物画作品.本文从创作的时代背景、立意、构图和绘画技法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探讨.赵孟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画思路宽广,-生创作了大量不同题材和形式的作品.该文也从其它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及表现形式进行了阐发,对他的艺术人格进行了揭示.这些将有利于对赵孟頫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窦娥冤》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之的研究也非常多,但仍然还有些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如对作品的第三桩誓愿应该怎样认识,桃杌太守究竟是不是贪官?对这些细节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全剧的意义解读。其实,‘有些不同意见来自解读方法的偏颇,完全可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相似文献   

4.
作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日瓦戈医生》一直为世人所瞩目并被广泛研究,但鲜有学者从叙事模式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究。因此从结构主义入手,借助托多罗夫的主题句模式,通过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对各自命运的探索,来探究该作品所反映的二十世纪俄罗斯历史语境中的知识分子和平民大众的生存现状,及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乃至人类命运的追问考量,以期为理解该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接受美学为依托,对部分英语文学作品名汉译的变迁进行描述性研究。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作品本身与读者的赋予。文学史是作家、作品的历史,更是作品的效果史。借助接受美学,发现变迁中也有规律:一是译名具有时代特色;二是译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转变,即由归化到异化,从意译到直译的变化。最后以《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的译名为例,详尽地描述了译者(原文读者)和读者这两大接受主体对不同时期不同译名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吉纳斯特拉是著名的阿根廷作曲家,被誉为20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南美洲人民的生活和舞蹈为素材,运用了鲜明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和动人的旋律,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风格,深受听众厚爱。《阿根廷之舞》是吉纳斯特拉代表性钢琴作品,研究该作品的曲式结构、民族特征、演奏技巧等,剖析吉纳斯特拉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和弹奏方法,可为研究吉纳斯特拉和南美洲音乐风格作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The Lost Garden》是美国著名华裔儿童文学作家叶祥添的自传,已被选录入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从文体学的角度入手,对《The Lost Garden》的语言特征进行研析,能更深入地挖掘美籍华裔作家叶祥添的语言风格、语用意图和创作主旨。运用文体学方法,从词汇、句子、语篇及修辞等四个不同的层面,对《The Lost Garden》的文体特征进行细致分析,通过探讨该文本语言在这四个不同层面的特征,作品的语言特色得以凸现,读者得以更走近文本,这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文本的文体风格,更准确地分析作品的人物特征及把握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加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鉴赏作品。  相似文献   

8.
分析微课作品的多模态话语应用情况有利于优化教师话语,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本研究构建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微课作品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并结合该框架使用视频标注软件ELAN6.2,对13部学前教育师范生优秀微课作品中教师的语言、动作及其他视听觉模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语言模态是主模态,动作模态是教师频繁使用的模态,视听模态是微课教学的辅助手段,画面中不同模态间的组合呈现出有效性、经济性、适配性三大特点。研究建议: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授课时要优化调整教学语言,灵活使用动作模态并适度加入视听符号。  相似文献   

9.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0.
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语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被引介到中国,此后不断被翻译、研究。这些都是该部作品在海外传播的重要方面。《今昔物语集》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色。中国人也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阅读和阐释这部作品,丰富了它的价值与意义,使其更具世界性。  相似文献   

11.
小说创作在中国源远流长,而且历代小说的叙事方式是各有不同的.以目前批评界普遍认同的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种小说主要写作模式而言,运用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角度等有关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小说模式的演变无疑是恰当和必要的.不过,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后现代叙事作为一个全新的叙事类型是近些年才兴起的,但它对业已形成的以往小说叙事模式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在总体把握中国小说叙事的总体演变之后,单独探讨后现代小说在中国兴起的话题无疑会使问题论述的全面清楚,从而也能够为间接回答评论界对后现代小说乃至后现代本身的一些争议做出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老残游记》非谴责小说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鲁迅将《老残游记》纳入谴责小说后,便经代代承传,如今已成常识。本文论证,鲁迅在具体的论述中其实并不能按自己的一般论式将谴责小说概念推广到《老残游记》,反而对之作了与贬义性的谴责小说概念相反的赞誉性肯定,落入自相矛盾。这是因为《老残游记》并不是鲁迅所定义的那种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小说起源的探析应该首先弄清楚近代作为文体意义的“小说”概念的界定。根据小说的现代界定去探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小说的概念,从而判断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中国小说的起源。现代小说是反映市民意识形态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虚构的书面作品。根据这个界定,结合中国市民文学的产生时间,就可以断定中国小说起源于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专论是最具近现代色彩的小说批评方式,从形式上看,小说专论的理论导向性,超越了散论的即兴鉴赏的批评模式,突破了评点和序跋营构的传统小说批评框架。小说专论的理性品格,刷新了新小说家的批评视野,加重了近代小说批评的科学色彩和理性因子,揭开了中国小说批评的新页。  相似文献   

15.
"采"对于"诗"具有发生的意义,文言小说早期之"缀"、"采"与"采诗"之"求诸野"在方式上是相通的,故"采"对于文言小说也具有发生的意义;考察文言小说创作实际状况,发现文言小说从其产生就与"采"相始终,"采"成为文言小说的一个"观念",采录也成为文言小说最主要的写作姿态;以上方面,决定了文言小说内容上的"博"、"杂",在结构上的"小"及作家非正统心态三个本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路遥的《人生》被视为探讨人生的中篇小说,是当之无愧的。它犹如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图画,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从而更深入地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对比手法的妙用。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主题开掘、人物塑造、情节构置三个方面。作者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使小说构成一张错综复杂的对比"网",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故事,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18.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网络小说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代,并引领着大众的阅读热潮,但在网络小说百花齐放的表象下却杂草丛生:网络小说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导致了小说成了纯娱乐、纯感官刺激的消遣品,因此必然抛弃文学所坚守的精神追求,沦为商业时代下没有特色的商品,并大量复制,充斥市场,这对广大的读者来说是在不断吸收没有营养的精神快餐,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0.
《阅微草堂笔记》中所涉小说批评资料极多,初步统计共百余条,是纪昀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重要载体。其批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引用作品""借人所言""专题条论"三种形式,内容涉及小说理论的诸多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小说文体论、艺术论、接受论和目的论四大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小说批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全面认识纪昀小说理论的重要窗口,是构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体系的鲜活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