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引 论1 993年 ,欧洲理事会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批准了一项旨在保护少数民族的法案。① 他们在《维也纳宣言》中责成欧洲理事会起草两个独立的条约 :一是《框架公约》 ,规定各项保护已经得到承认的少数民族的原则 ;二是《欧洲人权公约》的一项附加《议定书》 ,以保障文化领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少数民族成员的个人权利。② 各方就第一个法案进行了反复磋商。 1 994年 ,欧洲理事会的部长委员会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的最终文本。③ 到 1 997年 9月为止 ,共有包括英国在内的 35个国家签署了该《框架公约》 ,尽管当时只有 1 0个…  相似文献   

2.
论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 《民族论坛》2001,(4):41-42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矛盾与斗争交织存在,交互发展,其中,人权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问题,是现代各国和国际关系中最复杂、敏感的问题,日益为当今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本文拟从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两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作些探讨。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内容  所谓少数民族人权就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少数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享有自己的文化。虽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保障所有个人享有参加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特殊权利或特殊保护措施)问题,但研究还十分薄弱。系统地认识国际人权立法与实践中关于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人权特殊保护的涵义、必要性、特殊权利、国家义务、特殊保护的限度、特殊权利的限制和克减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彭谦  商万里 《民族论坛》2012,(12):15-19
民族身份公正和性别公正是少数民族妇女权利法律保护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现实的司法救济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边缘少数民族妇女,如散杂居少数民族妇女的权利救济体系还不完善,法律意识的缺失,使得少数民族妇女的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为此,需要从立法、司法救济和增强权利意识方面来完善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体系。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中,使少数民族妇女权利的法律保护汇入到国家的总体人权保护机制之中,使其成为主流人权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使其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认识国际人权立法与实践中关于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少数民族人权特殊保护的涵义、少数民族的特殊权利、少数民族特殊保护中的国家义务、少数民族特殊保护的限度、少数民族特殊权利的限制和克减等内容,从国际人权立法与实践的视角展开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欧洲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使少数民族人权问题成为维护国内稳定和地区安全的重要问题,受到欧洲各国的普遍关注。欧洲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历史源远流长,自近代以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二战结束以来,围绕建立少数民族权利的欧洲标准和制度框架,欧洲各国在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方面开展合作,并通过欧安组织、欧洲委员会和欧盟等3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政策、法律和工作机制,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欧洲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模式。欧洲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实现了少数人权利保护的道义责任和价值追求,其制度与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保护少数民族权利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相关国际(人权)公(条)约的文本、语义和背景分析,指出少数民族权利保护与国家安全之间存在着历史同源性和逻辑相关性;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和国家安全之间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对应关系;实践中少数民族权利保护能否产生有利于国家安全的后果,取决于若干中介性变量。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际文化遗产法这一领域的兴起并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章提出非遗保护的国际标准问题,即"人权""相互尊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因应非遗传承以人为依托的特点,这三项国际标准之于非遗保护的意义分别指向人的本体、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非遗公约》丰富的国家实践已表明,尊重人权是公约各项原则的根本,相互尊重是具有根本性地位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是非遗保护工作的行动目标."十四五"规划已将非遗保护列为我国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适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十年以及《非遗公约》生效十五年,重视《非遗公约》的解释问题并使之与我国法律进一步对接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与实现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有多种多样的价值。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和谐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试析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是国际社会少数人权利保障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由此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表明了对少数人权利保护的鲜明立场.这种保护既有一般性的平等保护,也有关于对少数人在政治参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特殊保护,因此成为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重要国际法依据.中国遵守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则,坚定地履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国家义务,在保障本国少数民族的权利方面进行了长期而且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少数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汉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权利的保障力度,以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法律规范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帮助他们融入到主体社会,是解决民族矛盾与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通过专门条款规定禁止民族歧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特性,促进少数民族的各种机会。这些规范在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族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少数民族法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法律的执行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透析中国民族法制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作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寻找完善我国民族法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变通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重要表现形式。法律变通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特殊保护,是民族平等权的有效保障。法律变通能够巩固民族认同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有效推动政治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实现差异性的统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陈云霞 《民族学刊》2013,4(4):62-70,120-122
一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开展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后申报时期",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应力争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资源与优势资源结合、民族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态化、产业化、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策略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2,3(3):68-81,103-104
2011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在内容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司法的研究增多且有理论突破;二是出现了一些梳理性、反思性研究成果;三是应用性研究成果增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的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法律政策学、软法话语成为研究的新视角;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的不断繁荣提供可借鉴性的年度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环境权法理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环境权保障及在我国的立法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Having a historical presence in a country and citizenship of that country are two basic conditions under which national minority rights are granted in many countries, but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as started to pose a challenge to this conception. Like other countries of Central Europe, the Czech Republic has adopted the two conditions for granting rights to traditional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has developed a separate polic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ers’;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Vietnamese has presented a special challenge to this two-tier policy system. Recent renegotiation of the historicity of this immigrant group has resulted in its ‘official recognition’ as a national minor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is case in its wider Central European context, and addres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we are observing an erosion of the two-tier policy system or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old’ and ‘new’ minorities. Finally, the paper touches upon the question of the role and usability of ‘old’ minority language rights, considering the lack of interest among the traditional minorities vs. the linguistic situation of the migrants’ second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用特殊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的重要方面.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完善和充分行使问题,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族群记忆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实现了对族群文化价值传承的同时,也凝聚起少数民族共同体共同力量,进而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忠诚。而在其中,国家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试图通过控制和重构历史记忆来引导少数民族成员实现对国家的认同。其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教育是重要的柔性途径,国家在对少数民族的族群权利保障是重要的硬性途径,它们共同为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推动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