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前三次普查所没有的人口迁移项目,从而为了解近5年中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权威数据。以此再结合对其它资料的分析,使我们可以为建国40年来的人口迁移,尤其是省际人口迁移,勾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一) 应该承认,过去我国一直缺乏有关人口迁移的完备统计。户籍登记机关提供的数字,已汇总发表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2.
常住人口迁移与上海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定量说明“移民城市”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人口迁移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近5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迁移数量大约为户籍人口迁移的6.3倍,常住人口迁移比户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作者指出,传统的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移统计和人口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并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口研究、分区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动态管理的需要;提出完善常住人口迁移统计,需要积极引导人口迁移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城市户籍体制等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 建国后,黑龙江省被列入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省份,前30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迁入,人口迁移一直处于净迁入状态,据有关资料计算,净迁入约700多万人,对我省的开发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从户口统计上看,我省省际人口迁移巳发生逆转,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0年约净迁出70万人,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等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区域经济差异对广东人口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是全国以及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关注于1978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及其对广东人口迁移的影响。其中运用了一些相关资料和统计方法,对区域经济差异对广东的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了一些讨论分析,寻求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俞路  张善余 《南方人口》2005,20(3):17-23
三大都市圈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承载区和人口承载区,对三大都市圈的人口迁移研究对于整个中国的人口迁移研究来说很具有代表性。本文运用空间统计中有关方向和距离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三大都市圈人口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区之间人口迁移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差距、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和气候差别。根据分析结果,参照吉佛的引力模型建立三大都市圈与全国其它各地州市的人口迁移量模型。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近期省际人口迁移的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口迁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量的多少或人口总迁移率的大小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我们看到:我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省际人口迁移与八十年代前半期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在我国的人口普查史上第一次设立了有关迁移的项目,为研究我国从1985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材料。这次人口普查所统计的省际迁移人口是指在这五年间离开了1985年7月1日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常住地一年以上、在1990年6月30日时的现住地居住了一年以上或不满一年的人口。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对5周岁以下和普查时已死去的人口的迁移状况均未进行统计,这就造成了对这五年间省际迁移人口的低估。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概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在科学研究领域均属复杂的动态概念。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切地表述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的科学含义,适当确定其研究对象和统计范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后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德  叶晖 《人口学刊》2004,2(1):40-4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从规模到强度均呈现强势发展状态。人口迁移现象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完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1990年人口普查首次将人口迁移的项目列入其中,使众多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全面把握我国人口迁移的机会,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对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状况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了回顾,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人口迁移的活跃程度和空间分布的新特征。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1990年和2000年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的综合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人均GDP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在逐渐上升。针对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本文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口迁移是受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经济等因素入手,对影响陕西省人口迁移的指标因素,利用多元分析、主因子分析法筛选出主要影响变量,并建立人口迁移模型,从而分析陕西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一、建模指标、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从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来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四大类: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结合我国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首先从各指标体系初步选择若下指标,为防止遗漏,应尽可能多选、并对选中的指标进一步细分、归纳如下:卜利反映入D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较为频繁的省份之一。人口的大规模、经常性流动,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广东的语言。本文中,我们试讨论这种影响的两个侧面。 一、广东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情况 1.人口迁移流动规模庞大 由于迁移流动人口流动性等原因,很难对其规模作出确切的统计。1990年四次人口普查时,广东迁移流动人口总量为393、17万人(其中,省外迁入流入为125.75万人,省内跨市县迁入流入为267.11万人,其他0.31万人)。如加上常住不满一年的人口,则匡算数据为580万人左右,约占当年全省总人口的1/10。  相似文献   

12.
再论人口“迁移”的概念与统计口径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雪 《西北人口》2004,(1):19-21,23
人口迁移概念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始终是国内学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种概念的模糊及统计口径的混乱,探讨了存在这种混乱的深层次原因,并尝试提出统一的概念及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统计口径。  相似文献   

13.
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宏观选择机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使用2000-2020年间历次人口普查、小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结合迁移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在统计检验多种重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泊松模型考察社会网络、劳动力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并在中国情境下对经典的存量重力模型进行理论扩展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迁移社会网络对迁移流的规模与方向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作用在历时变化中呈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作为人口迁移流的源头,流出地劳动力人口规模对人口迁移流呈现显著且一致的正向影响;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流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仍然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原因;流出地人口的流动强度对人口迁移流发挥着极强的持续稳定性影响,显现出流出地流动文化在供应端的决定作用。鉴于社会网络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存量重力模型应被扩展为社会网络-重力模型;鉴于流出地劳动力规模在省际人口迁移流中的基础作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的可持续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人口迁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85年英国皇家统计协会杂志发表了拉文斯坦(E.G.Ravenstein)的论文“迁移规律”(The Laws of Migration),标志着人口迁移结束了毫无任何理论的时代。这篇著名论文依据的是188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拉文斯坦又根据20多个国家的资料,于1889年发表了第二篇论文,题目仍称为“迁移规律”。论文发表后,虽然受到各种不同的评论,拉氐理论仍不愧认为是研究人口迁移理论的始点。拉氐“迁移规律”可点纳如下七则:  相似文献   

15.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口的省际迁移,是指青海人口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人口迁移,以改变迁移者常住户口所在地为标志,迁移对象是指全体人口,凡是在省与省之间定居性的人口迁移,以转移户口为界线,一律称为省际人口迁移。它意味着人口常住地在省与省之间地理空间上的变动。一、省际人口迁移的总量与阶段青海人口的省际迁移,历年的统计资料不完整。1954年到1979年的25年中,只有人口迁入与迁出总数,没有区分省际之间与省内地区之间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具体数字。1980年到1986年,省公安厅人口年报中,划分了省际人口迁移与省内人口迁移的具体界线,分别列出了具体数字,所以这七年的统计数字是比较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它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上海在人口迁移方面更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这些新动态,对指导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进一出一进的循环是上海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回顾1950~1989年的人口迁移历史,上海有18年为人口净迁出,有22年为人口净迁入;  相似文献   

18.
<正> 军事人口迁移是社会人口迁移过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军事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于通过积极、慎重的军事人口迁移分析和评价,为完善军事人口迁移机制、优化军事人口迁移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军事人口迁移不仅涉及到现役军事人口迁移,而且涉及到预备役及民兵人口迁移和军事工业人口迁移,为便于分析、研究起见,本文仅从现役军事人口迁移角度探讨有关军事人口迁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口迁移矩阵用以反映地区间的人口流向。它一方面是研究人口地区间迁移的基础,又可进一步提取信息以预测多地区人口趋势等。完整的人口迁移矩阵需要地区间人口流向的完整资料,对n个地区,意味着必须提供n~2个数据。中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直到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完成,才可能得出。本文即根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求出1982—1987年全国省区人口迁移矩阵。 1987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对各地的迁入人口及其迁出省区进行了调查,迁入人口不仅包括有户口改变的迁移,也包括无户口改变的迁移即自流迁移等,因而较全面地反映了人口迁移的状况。人口迁移矩阵的一般形式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导言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人口迁移领域,特别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方面。早在19世纪末期,E.G.雷文斯坦就在迁移规律中指出,女性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迁移性。而已有的有关中国人口迁移选择性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迁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第一次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因此,本文将以省为基本单位,对中国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