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逐渐学会一种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生活方式,这便是休闲。休闲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中说 ,人们认识世界的任务在于获得真理 ,因为只有真理性的认识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到达胜利的彼岸。因此 ,搞清楚“什么是真理?”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尚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2006年4月7-8日,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了“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全国各地持有不同观点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该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4.
明朝是发育比较完整的朝代,有一个主要通过社会内部的变化从凋敝走向繁荣但最终不得不衰亡的过程。明朝建立之后,经过太祖的"重典"治理,经历了成祖的"靖难",又经过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到明朝建国100年前后,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但是,随着多元化社会的继续演进,问题也随之产生。社会的多元化侵蚀着传统道德的底线,腐败痼疾开始持续侵蚀着明代官场并愈演愈烈。社会的多元化推动着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国家的舆论引导机制难以建立,政府的影响力日渐消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冲击了单一的农业经济,而政府的政策既阻碍了民间外贸的发展、隔绝了官方与海外的联系,也没有能够及时地由几乎单一的农业税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多种税收并举,从而切断可能得到的财源,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决策者的地域构成和民族构成,使得明朝难以制定出保护、发展海外贸易、边境贸易乃至境内工商业发展的国家财政政策,也无法制定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非农业地区、对边疆地区海疆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保护政策。这样,当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争得更多的政治、经济份额欢欣鼓舞时,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却在悄然改变国家的最终命运。东北的女真—满族政权、西北的农民起义,夹击着明朝早已缺乏应对大规模战争能力的军事力量,明朝的灭亡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 ,更包括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 ,最根本的是人格的现代化 ,因为现代化人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格 ,本质上是现实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 ,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条件的制约 ,同时已形成的人格又对社会进步起到或推进或阻碍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 ,中国人在继承传统人格优良成分的基础上 ,实现人格创新 ,即具备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观念和惜时态度等现代人格特征 ,将对中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贺善侃 《社会科学》2002,42(6):62-66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是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主体性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社会进步是高扬主体性的历史前提和深刻动因,而全球化则是社会进步与主体性发展双向建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力.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主体性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8.
论科学在道德进步中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种历史现象。它们不仅表现为知识形态,而且还表现为活动过程。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人类道德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社会得以有效地实现自我调节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并发生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对社会道德的进步也能发挥其有效的功能,成为影响道德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孟祥才 《江海学刊》2004,(2):120-125
西汉前期出现了持久、深入的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反思。这一反思对“黄老之治”的形成和当国者对轻徭、薄赋、节俭、省刑等与民休息政策的选择起了直接的作用。历史反思能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在于这种反思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必须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 ,必须有当国者参与或直接影响其治国理念和政策选择 ,还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与人的价值追求的统一 ,二者统一有其深刻的现实的物质基础———物质生产实践。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造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的断裂。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人、自然的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从农民的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导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农民现代化与否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门科学 ,它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历史过程中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然而却又全然不被大众所熟知。它就是数学。在大众意识里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完全是由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带来的 ,孰不知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数学的发展和变革。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 ,正是数学的革命与发展繁荣了人类的经济、改变了人类的社会、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可以说 ,数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正因为数学是一种“原始”的动力 ,进而便也就是一种间接的、隐藏的动力 ,无怪乎一再有人不无抱怨地说 :数学…  相似文献   

13.
14.
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善恶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则既包含物的尺度,又包含人的尺度,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包含精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并不存在二律背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并不否认物质进步与道德进步之间的分离,但这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价值杠杆研究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是文化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落后的、劣势的不同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价值选择以此为标准正视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文化价值整合强调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发展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进步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进步的经济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社会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就业和农地流转,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社会进步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提高公民意识,在追求社会不断进步过程中,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民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问题极其重要。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农民主体的形成、成长及其历史地位,阐明了实现农民主体现代化的重要性,即农民主体现代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并且明确地提出它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社会进步与企业家成长——基于中国30年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润和敢于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两个典型特征.我国改革30年来,企业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社会对企业家的选择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家或者通过自身的扬弃、或者通过社会的优选机制实现了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和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但是,历史上长期重农抑商的观念、旧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以及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血缘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当代企业家的成长.要促进我国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必须在调整制度的激励结构、培育社会主义特色的创新文化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韩振峰 《学术探索》2002,42(6):27-29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现实社会里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人 ,更不存在离开人的社会。只讲社会不讲人或只讲人不讲社会 ,都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即便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 ,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必须经过一个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