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恒定市场份额(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商品价格、数量、种类,中观层面的国别、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刻画出口波动的直接因素。基于该模型,本文从总体、动态、区域、产业4个维度逐层解析2002—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进口需求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数量和价格水平增长均有显著贡献,虽然出口竞争力效应总体表现不佳,但是品类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小幅改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竞争力效应显著增长,特别是数量竞争力效应大幅改善。研究还表明,上述效应在不同产业和区域既存在共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程度差异性。相对于CMS两层次分解框架,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学含义更加清晰,政策启示更加明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9-2008共20年中国出口到美国农产品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通过引入生存分析来研究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研究发现这一贸易关系的持续时间很短,HS10分位农产品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9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年,生存时间众数为1。稳健性检验表明产品分类的不同层次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联合国统计司的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CMS模型分析了“入世”前后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及其变动。分析发现:1995-2001年和2002-2005年两个阶段果蔬产品和水产品的出口增长源泉主要在于需求因素、竞争力因素,但趋势是世界进口需求拉动贡献不断提高,而竞争力因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下降;结构因素中市场结构影响很小,而产品结构则是抑制出口增长;肉类产品前一阶段出口增长的主要源泉在于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而后一阶段则转为需求因素和结构因素。这表明“入世”以来世界需求扩张对三种产品的出口增长拉动效应明显,但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均在下降,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于世界需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CMS模型,对中国2002-2010年进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首先,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国内进口引力的增加.其次,世界农产品整体需求的增长也带来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加.然后,中国农产品进口引力随世界经济波动起伏,进口引力的变化方向和农产品世界总体进口需求变化的方向保持一致.最后,在进口结构上,中国农产品进口更加集中于增长较快的市场和增长较快的产品.当国际经济形势良好、国内没有影响进口需求的因素时,进口就会大幅增长;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如果发生变化,则进口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5.
SPS措施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S措施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采用2004—2011年中国与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面板数据检验SPS措施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需要4年才能适应国外SPS通报,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扣留或拒绝显著阻碍农产品出口。因此,中国应该增加国外SPS措施信息的供给渠道,把企业纳入到SPS措施的评估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缩短出口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和出口自律,减少国外扣留对贸易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丹  吴玲 《统计与决策》2012,(19):145-147
随着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加剧,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形势越来越严峻。此外,人民币升值压力、人员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国际市场日益萎缩,农产品出口举步维艰。为了解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水平,文章以安徽、山东等五省为例,运用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指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振  刘霞 《统计与决策》2017,(10):146-149
为研究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验证是否存在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的时空引力模型,运用1996-2012年中欧环保商品贸易的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欧环保商品贸易中,存在时间因素及空间因素的影响;空间因素在当期是由于外部规模经济促进了环保商品的贸易,在下一期是由于契约效应阻碍了环保商品的贸易,但时间因素对环保商品贸易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结构特征明显,主要是因为受到生猪、棉花、大豆、胶脂果实类林产品和稻谷等农作物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广义误差分布的ARCH类模型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价格没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生猪、大豆和稻谷的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聚性,但其市场并没有表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稻谷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大豆和生猪的价格波动没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基于GED的ARCH类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可以更好地分析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9.
包含管理创新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广义的科技进步划分为狭义科技进步、制度变迁以及管理创新三部分,在此基础上重新测度劳动力、资本、狭义科技进步、制度变迁、管理创新等五个因素对我国历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主要的作用,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比较次要,狭义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有所下降,而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年来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  黄海平 《统计与决策》2017,(20):136-139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乡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都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出发,通过VAR模型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本文关注的主要议题。本文在原始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只分离出进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以及同时分离出进口及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算三大需求因素对GDP形成与增长的三类投入产出表模型,并通过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如果采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仍不能较准确地测算消费、投资与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贡献;分离出进口产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给出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由于未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出口贡献存在高估现象;而采用区分加工贸易和普通贸易的非竞争投入产出模型,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国内产品出口与加工贸易出口对GDP形成与增长的实际贡献。  相似文献   

12.
金红 《中国统计》2002,(4):59-60
1998年,我对美出口占我全部出口的比重首次突破20%,1999年,美国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01年在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依然保持了对美出口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展望2002年,在美国对外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对美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经历了由低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值机电产品的转变过程。 十年来,我对美出口商品,在结构上经历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由出口最多、比重最大的服装纺织和鞋帽类商品,逐步让位于机电音像设备类和家具玩具类商品。机电音像…  相似文献   

13.
余根钱 《统计研究》2010,27(1):79-82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初的我国经济延续上年的下滑走势,尔后在一揽子调控政策的作用迅速回升。尽管恶劣的外部环境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但没有妨碍经济回升的进行, 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6):107-114
基于OECD绿色增长战略框架,重塑测度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标体系;利用包含多种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ZSG-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及其指数分解对1998—2016年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并运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对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总体呈现逐年波动下降的趋势,其中两个重要源泉是纯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前者呈现上升趋势,后者呈现下降趋势,且前者的上升幅度低于后者的下降幅度;各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纯技术进步以及效率改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绿色扶贫性增长水平和效率改进水平最高,中部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最高,而西部地区三个方面指标都最低。进一步分析显示,中国绿色扶贫性增长指数具有收敛性,即存在阶段式σ收敛以及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下就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大陆,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整体上高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且在省域间产生了显著差别;出口贸易主要通过贸易权重和外溢效应等渠道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整体上看,贸易权重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外溢效应与经济增长正相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模式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天栋  胡靖 《统计研究》2010,27(2):66-71
 我国出口产品属于可竞争产品的范畴,虽然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存在差异,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其定价模式等同于完全竞争产品。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价格和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尽管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规模很大,但实证检验难以拒绝价格不受出口规模影响的假定,也就难以否定我国的出口产品是可竞争产品。由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可竞争条件下贸易收支决定的简约模型和实证检验的方程。然后,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各变量的冲击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结构的确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冯沛 《统计教育》2008,(11):43-47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运输业创造的直接价值,也在于其对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影响。因此,对道路运输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经济研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我国道路运输能力的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为该领域的进一步量化研究做出了铺垫。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市场上对制造业出口进行区域优化布局,既是中国外贸转变的重点,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基于SITC REV.3五位数分类的47国10年的出口产品数据,本文计算了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上的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布局及演进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了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技术结构的规律性结论.这些结论,对拓宽出口贸易市场,优化与提升出口贸易技术结构,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布局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耿超 《统计研究》2010,27(10):63-65
 本文通过将十年来中国外债余额及变化量与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贸易进出口、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相关性分析,发现M2与外债的相关性更为明显,而非通常认为的进出口或直接投资,并进而得出需更加关注货币政策与外债之间联系的结论。这对我国外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同时,由于目前外债数据披露还不充分,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