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无国界社工成立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之际.具有丰富的灾后支持经验。5·12地震发生后第三天,由他们派出的专业社工团队“心灵天使”赶抵了灾区!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地区发生7.0级地震,震中芦山.一时间,全国各地积极投入抗震救灾.面对雅安的突发灾难,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及时反应,组建了前方应急小组进入芦山地震灾区开展社工服务. 4月24日,经过前期准备,4名启创社工在1名香港督导的带领下顺利进入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随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前期需求评估,并开展部分服务;5月9日,启创社工进驻芦山县太平镇,开展服务至今.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否是天意,在我交接完汶川(工作)后回到深圳不到一个月,芦山地震发生了."这是支援5· 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有5个年头的广东姑娘周小燕在Q Q空间里写的文字.当时,她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奔赴汶川,参与灾害援建工作,担任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社工站站长.这一干就干了5年,在汶川本土社工逐渐成熟后,她也开始撤出,来到深圳继续她的社工事业.没想到4·20芦山地震,又将她"震"回四川这片土地上,继续她在过去5年中从事的灾后重建社工服务.如今,周小燕的身份是深圳慈卫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慈卫")的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10月31日,我再次奔赴云南鲁甸灾区.虽然鲁甸地震已经过去了100天,但3级、4级余震时有发生.从昭通市到鲁甸县再到龙头山镇,一路走来,周边仍到处可见断壁残垣,河水也显得浑浊.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却平静、坚强、乐观,路边不时飘过的"鲁甸加油,重建家园"等大幅标语无声地传递着灾区人民的精气神.而这两个多月来,扎根在此的鲁甸灾区社会工作支援团广东社工服务队也坚持定期走访,观察、留意灾区居民动态,并且通过各支分队的有序衔接,为灾区群众提供持续服务.  相似文献   

5.
坐着小型乘用车,穿梭在去往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盘山公路上.曲径通幽处,那一片漫山浓得化不开的绿,还能透露出芦山震后的生命气息.不知拐了多少个山头,来到了一个很安静的院子里.如果没人告诉你几个月前这里曾发生过地震,但凡到此的人们将不会知晓被誉为"雨城"的雅安的西北方,曾有一座"孤岛"——天全县,也曾"遍体鳞伤"过.无国界社工临时站点就坐落在天全县城厢镇安居北路的村子里.  相似文献   

6.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7.
需求出策划 5月9日星期四晴朗有微风 在来雅安之前,我们就想,我们前往灾区一定不能盲动,要了解状况、了解需求,边评估边开展服务,把评估工作融入到具体服务中来. 5月2日,我们一行社工来到了雅安市,知道这次受灾严重的是芦山、宝兴和天全这3个县.  相似文献   

8.
4·20芦山地震发生,我想到的是5年前的汶川地震.那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益者".我跟随上海社工服务团来到四川都江堰,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一个月.在那场灾难中,灾民们失去了很多,但我们这些所谓的"救灾者"并没有失去什么,顶多住了一个月板房,洗了一个月冷水澡,仅有的两次轻微"余震"也有惊无险.  相似文献   

9.
从拯救生命,到慰藉心灵,再到重建社会适应,这是国际灾难救助工作中不可缺失的三大步骤。为发挥上海在内地较早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经验优势,在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倡议和组织下,上海社工赴地震灾区开展专业服务的工作已全面展开,首批专家组已经完成赴灾区的现场需求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联合全国32个省级青基会迅速启动紧急救灾助学机制,并抽调3名资深抗震救灾学校社工于4月23日下午6时抵达雅安市芦山中学“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助学行动”基地,开展震后紧急救灾助学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11月,地处西南边陲乌蒙高寒山区的云南鲁甸就已嗅到了初盒的味道,从昭通通往鲁甸灾区的公路崎岖蜿蜒.雄伟高耸的大山,绿色的盛装已经被撕得衣衫褴褛,一块块赤裸的山体,犹如胎记,向四面八方展示着“8.03”地震的破坏力.9月5日,首次由民政部组建的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队,分别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启程驰援灾区,开启了协助灾区恢复重建社会系统的征程.三个多月已经过去,记者赴鲁旬地震灾区,近距离感受了社工在灾区社会功能恢复与重建中的角色与作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南都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组织专家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情况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组织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首批从灾区起步,计划用2~3年的时间建设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社会资源助力、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工式服民务组织。中国社工协会最终确定5家民办社工机构作为试点: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都江堰市上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邑县巴地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试点项目得到了南都基金会的支持,每家机构获得20万元资助。在此,我们选取了安县红十字社工服务中心——第一家在灾区获得正式注册的社工机构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去年在云南鲁甸、普洱发生的地震及苏州昆山发生的爆炸等,再次向我们提醒了灾难是不可抗拒的,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坚强面对.灾难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往往会奔走在灾难现场的第一线,为受灾居民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服务.此时,“同理心”技巧在与受灾群众交流时便显得十分重要.我有幸参加了香港无国界社工组织的“大中华灾难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计划”,担任义务讲师,去重庆、都江堰和无锡做过灾难救助工作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一些社工对“同理心”技巧的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效果.为此,我来分享一下在与灾区居民交流时使用“同理心”技巧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后,由各种力量支持的社工队伍陆续奔赴灾区,开展专业服务;由高校师生组成的大量社会工作者协助政府,服务灾民,活跃在四川地震灾区,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可以说,四川大地震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第一次集体亮相。将近一年过去,社会工作在灾区的服务状况如何?有多少项目已完成?成效如何?坚持服务的工作队有什么计划?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中国社会导刊》2014,(34):F0003-F0003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之后,来自云南本地的社工力量在服务灾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组图片记录了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工服务队合作,在鲁甸大湾安置点举办500余名受灾民众参与的聚餐活动场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是云南省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昭通地区197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较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害救助与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专业作用,有效地回应鲁旬地震灾区群众心理社会服务需求,民政部组织实施了“鲁旬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统筹和派遣北京、上海、广东、四川、中国社会工作协会5支社工服务队和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组成的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组深入灾区,依托云南本地建立的社会工作协调平台,集聚内地以及港澳的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2008年6月自广州奔赴汶川开启水磨社工站的服务,到2009年12月在社会资源匮乏的北川陈家坝启动陈家坝社工站,再到2011年1月汶川县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启创)成立……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服务已经近三年了.  相似文献   

20.
2009年4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社工协会)多次组织专家对四川地震灾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提出了“以四川灾后社会重建为契机,从灾区、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入手,培育政府支持、专业教育介入、本土化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该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民政部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