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人都很期待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如果子女不去探望年迈的父母,父母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回家看望父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法律无法约束。其实不然,今天,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看看法律是如何规定"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义务的。可以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吗案例1:父亲起诉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法院调解要求子女对父亲履行精神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2.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意味着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教育孩子关爱老人。1.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眼里,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可以怎样做。所以,父母如果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外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就会把这些行  相似文献   

3.
与父母同住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一项调查显示,近半数老年人有孤独感。约有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西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仍然希望能在孩子身边度过晚年。身为子女,我们也一直惦记着父母的健康和生活。特别是当听到他人"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时,更在心里暗自祈祷:父母身体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为何我们却对和父母同住有那么多不安与忐忑?宁愿一天打好几次电话,宁愿一次次地汇钱回家,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接他们过来。即使我们人到中年有了阅历,即使我们在外面应酬得心应手,但与父母在一起为何还是免不了吵闹、争执,甚至大动干戈?父母——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住一起是为了给彼此更多的温暖,为何却总是无意地彼此伤害?与父母同住,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空间呢?  相似文献   

4.
劳桦 《老人世界》2020,(4):43-43
如今,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即使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白天儿孙上班、上学,也是独自一人在家,意外事故以及突发性疾病也常威胁他们的安全。因此,子女应经常检查家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父母筑道“安全墙”。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17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0%的受访者感觉当下空巢老人情感寄托缺失的情况严重。71.5%的受访者呼吁子女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银发中国"已经真正到来!走在大街上,一片银发,中国的老年人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极为棘手,如何解决好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摆在施政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人有父母,人人都会变老,人人都会有子女,所以老龄化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命脉。孟子见梁惠王,谈及养老和社保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五亩之  相似文献   

6.
一个月前,隔壁刘姨家打起来了。刘姨的两个儿子争着接老人与自己住,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兄弟俩称不上有孝心,做邻居多年了,就没见他们来看过几次父母。前几天,大儿子突然打来电话,说要请老人到家里住段时间。这天大儿子开着车来接老人时,老二得到消息,也来接老人。  相似文献   

7.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义务。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然而,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做儿女的要想在老人跟前尽一份孝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身在外地或工作忙碌,一些做子女的往往难以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陪父母聊天、说话,甚至过年过节也不能回家和老人团聚。无奈之下,有的子女就只好出钱雇人代  相似文献   

8.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三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空巢老人所占的比例日益增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期,笔者就江西省赣州市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人到老年,在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后,需要家庭的赡养和社会的扶助。说到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子女在充分给予父母物质赡养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精神赡养。我国家庭历来实行“双向抚养”的模式,即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种模式使得老人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助于家庭代际间的交往和感情交流,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可是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上海市丧偶、离异以及未婚的老人有60万人。他们吃穿不愁,就是无法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陪老业悄然兴起。一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年轻人受雇…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会像片中的桃姐一样徐徐老去,面临死亡;每个人也都会像Roger一样,看着身边的老人缓缓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离死别的伤痛".电影《桃姐》的导演许鞍华曾这样说. 在全国近2亿的老年人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据黄岩区老龄委调查,该区共有居家养老的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单身老人1070多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大多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存在着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生活环境安全等问题.单身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独自生活更有诸多不便,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因此,当子女有条件赡养老人而不履行义务时,父母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法院根据父母的诉讼请求,查明情况后,可判决令子女给付。如子女坚持不给,法院还可强制执行子女的财产。  相似文献   

12.
“养儿防老”,自古皆然。尤其在农业社会,父母养育子女,图的就是老有所靠,能给自己养老送终。可是,在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父母依赖子女物质供养的程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子女照料老人的观念也在逐步改变。据调查,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  相似文献   

13.
7月1日起,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随着新法将子女"常回家看看"作为一个硬性规定列入法规,"常回家看看"的老话题再一次被炒得热气腾腾. 新法中的这一规定立即引发强烈讨论——赞成者说,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更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反对者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好是好,但法律难以约束感情,执行起来很难,什么叫"常回家",谁来监督执行,父母会控告子女吗?违法了最后又能如何处置?靠法律强制的探望能有什么亲情?  相似文献   

14.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5.
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 在精神赡养老人方面,日本有套独特的办法.许多日本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因为日本有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能给人以安宁的生活形态.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汤距离"原则,即父母和孩子两家之间的最佳距离是"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新加坡:与父母同住有津贴 新加坡国会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为了弘扬孝道,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不少明显带倾向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既有研究在论述农村病残人家属的困境时,主要关注病残人的父母、子女,而对病残人手足(亲兄弟姐妹)面临的压力与问题讨论不足,包括他们的择偶问题.本文基于对P市T村病残人手足的择偶情况进行调查,分别从社会层面、经济层面和心理层面对该地病残人手足所面临的择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病残"给择偶带来的困境不仅针对当事人本身,他们的手足也会"连带"着遭受公众的歧视和偏见,进而在婚姻市场中处于劣势.对此,本文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从微观系统的个体调适、中观系统的群体支持、宏观系统的不断优化,探讨了改善病残人手足择偶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养儿防老",早成俗语,可如今做子女的似乎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有的不仅不养老,还要变着花样"啃老"。据中国老龄科学中心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我国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80%以上的老人被子女以各种名义"沾光"。这其中有的是"愿打愿挨",但多数是出于无奈。这种子女长不大、始终不"断奶"的现象,着实令人心忧。一是加重了老人负担。有的老人为满足子女的潇洒阔绰,自己节衣缩食不算,还时不时伸手求人借贷,遭人白眼,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二是不利于子女立志成人。做子女的把父母之家当"饭馆",当"银行",以致于饭来张…  相似文献   

18.
百合网投放的一则"逼婚"广告遭到公开抵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关于"父母逼婚"现象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父母逼婚"现象的产生有文化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理想预期与现实中子女婚姻实践存在出入而出现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发现,"父母逼婚"现象不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代际之间关于婚姻问题的一种冲突,是一种"中国式的婚姻焦虑"。  相似文献   

19.
父母离异的学龄少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以少年犯的父母离婚比例较高等社会现象来推断离婚给子女留下创伤的必然性,或者从个别离婚父母不尽责任的典型事例演绎出离婚给子女带来痛苦的结论。然而,父母离异究竟给子女带来多少消极影响,子女的创伤是父母离婚造成的还是与其他因素也有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照理说,多个子女共同赡养父母,完全不成问题。然而,随着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员流动与家庭结构的变化,尽孝养老在多子女家庭中几乎成了难事。那么,如何发挥家庭养老主导功能,对父母履行赡养之责,做到工作、尽孝两不误呢?对此,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养老模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继承养老,兄弟协商朱先生10多年前从浙江一个小山村到南京念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继而结婚成家。在老家,他有父母,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不过,妹妹远嫁他乡,弟弟结婚分家另过之后,原来的老屋就只剩下两位老人了。这样,父母的照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