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而这些伤害事故的43%发生在家里。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第一大健康"杀手",超过了因传染病、营养性疾病和孩子恶性肿瘤所造成的死亡率。身为父母,如何在急救车到来前对孩子进行正确处理,将直接决定孩子的安危。烧伤烫伤——预防感染儿童烫伤的原因多为热开水烫伤,还可能由热油、蒸汽、火焰等引起,而后者的烫伤更为严重。一旦孩子烫伤,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1.立即用冷开水冲洗  相似文献   

2.
最近不时在媒体上看到儿童遭受性侵犯的新闻,实在令人痛心和不安.人从呱呱落地,就需要喂哺、照顾,然后接受教育,学习做人的知识、文化和价值观,以至长大成人可以在各行各业发挥所长.在这个培育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在安全、被爱护的环境中成长.但令人痛心的是,正是在承担照顾儿童责任的人当中,有害群之马,疏忽、遗弃甚至伤害幼小、无抵抗能力的儿童.这些丧失良知的成年人,许多还是儿童所依赖和信任的人,如父母、亲人、邻居,甚至师长.  相似文献   

3.
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社会关系到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意外伤害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在我国,尽管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但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期的严重的健康问题,且由于我国的某些经济、文化、传统习俗的特点,使得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水平处于奇高状况,目前,我国正进入儿童安全事故多发期.幼年到青壮年是一个生命力最旺盛、健康问题最少、死亡率最低的时期,但儿童却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儿童是永远的弱势群体,他们有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与监护的权利,从小接受锻炼并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他们营造安全文化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所有家庭的父母和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尽快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加强成年人的警觉性和责任心,实现安全教育模式的转变,这是做好儿童伤害防范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2,(28):F0002-F0002
当地时间2012年9月19日,荷兰海牙,由荷兰儿童权利基金会颁发的国际儿童和平奖揭晓,菲律宾儿童凯斯·瓦尔德斯因为在帮助街头流浪儿童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这一奖项。现年13岁的凯斯在2岁时就因种种原因被迫开始了流浪街头的生活。几年后,他被一名好心的社工收养,之后生活才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5.
儿童参与既是儿童的一项权利,也是儿童感知生活、磨练技能、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受学业压力的影响,城市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空间和时间被缩小挤占,此时家庭教育中父母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理解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儿童参与行为和权利意识;儿童参与的权利意识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参与行为间起中介作用,而教养方式中情感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照顾问题在西方社会由个体家庭责任演变为普遍的社会需求,被置于国家、市场和家庭关系的政治话语中。面对新的儿童照顾安排需求,欧美国家发展出亲职假、公共儿童照顾服务和经济支持三种途径来重新分配儿童照顾的任务、成本和责任。儿童照顾政策不仅影响妇女的劳动力参与,还与儿童的福利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确立照顾权利是公民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一个由国家、市场、志愿组织和家庭共同提供的"混合照顾"体系,改变照顾工作在家庭内部不平等的性别分工以及把儿童照顾政策作为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政策工具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他们的父母迫于经济压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而他们却被留在家乡与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一起生活,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根据2013年全国妇联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本次调查经过渚多中西部农村,让笔者深切体会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并着力用一种局外人、观察者的身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8.
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和机会,大量孩子被留在农村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照顾上学。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产生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沅陵县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方进行调查,试图了解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借以引起社会各方对这些儿童各种特殊需求的关注,帮助这些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目前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些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学习、家庭、社会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由于父母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照顾的弱化,社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视角,探索基于现实的留守儿童状况改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上海卢湾区0—3岁流动儿童家长的普查,本文对0-3岁流动儿童这一最年幼的流动人口群体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0—3岁流动儿童父亲的教育背景与社会经济地位都较弱;其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往往得不到一般父母所能获得的来自家庭或邻里的社区支持,所能获得的公共服务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平衡工作与家庭的美系.本文的最后对保障0—3岁流动儿童权益提出了政策王聿议.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悄然涌起“打工潮”,一些年轻父母身在异地他乡,他们的孩子大多被留在家乡由年迈的老人看护。看到这种情况,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刘海英决定开办一家专门照顾留守儿童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儿童常常被认为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大部分父母就像护犊子一样护着自己的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度保护下成长的“独一代”也因此常常被人诟病。但是,由此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真正做到儿童保护了吗?儿童仅仅有家庭保护就够了吗?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具体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被留在农村的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的教育和监督,以及祖孙辈隔代教育的缺陷和弊端等等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凸显。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丽江市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父母监护角色缺失,家庭教育碎片化、临时化,父母教育理念及方式存在误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系列对策: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突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社会结构;其次,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照顾,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第三,应积极开展社区活动,营造温馨环境,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予以正确合理引导;第四,应强化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保护范围的扩大化,不仅符合国际社会对儿童问题认识基本统一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重视儿童权利事业发展和应尽的国际义务.本文认为对于儿童安全的界定应是使儿童在人身、精神和网络等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免于侵害,并得到特殊保护.这既能体现儿童安全的完整性和时代性,也具有内在的逻辑合理性.当前中国儿童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因意外伤害造成儿童死亡率高、校园生活中的受伤时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存在等.我国儿童安全问题原因主要有受传统社会对儿童安全观理解不全面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的误区、对生命与权利教育的忽视、对网络及其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缺乏准备等.儿童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在经过深入探讨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新的儿童安全观、进一步加强生命教育、强化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确立新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笔 《老人世界》2014,(8):22-24
三名儿童帮助摔倒老人“摊上事儿了” 今年9岁的江小华是四川省达州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读书刻苦的小华不但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平时还喜欢帮助别人,在同学圈中人缘很好,在家也很少让父母操心。然而,令家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竟会意外惹上大麻烦,打乱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周宗奎、段成荣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留守儿童即其父母有一方或者双方均外出打工,需要祖辈及亲属照料的儿童群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监督和辅导。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健康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常表现出柔弱无助、自卑封闭、盲目反抗等,而这些问题又以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环境下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倍受关注。笔者以为父母过早离开,爱的长期缺位,是导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我国留守儿童造成的心理伤害最大。  相似文献   

19.
养育模式新探索 一直以来,儿童福利机构承担着照顾孤残儿童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模式也由传统的机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养育模式发展,如,社会助养、家庭寄养、涉外送养,等等。这些养育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中心目的均为让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家庭或者类似家庭的温暖与照顾,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源于农村青壮年离开本土,外出务工,把年幼的子女留在家里,让父母或亲朋好友看管,这些无父母教育管理的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了党和政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稍有不慎就会为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隐患。只有探索出一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路,才能让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