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工C问:我是一名学校社工,学校的老师刚转介了一名怀疑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学生给我,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很多人都认为精神分裂症的个案并不属于我们的服务范畴,需要转介,但是现在又无法确诊这名学生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我应当如何介入这类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2.
自希望社工2008年9月入驻学校以来,我感受到学校每天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第一是我感到社会工作服务促进了课余文化育人的功能。很多学生喜欢来“社工之家”办公室,有事没事都要来转转,看看社工在做什么,部分学生更是—下课必来“社工之家”报到;师生每每经过走廊都会驻足停留,看看我们的标语、图片’开怀大笑。社工走到哪里都会有学生主动问好。  相似文献   

3.
早前,有学生传给我一份新闻报道,说某市发生一宗所谓“社工界劳务纠纷案”,据说因为是“首宗”,颇为引起关注,业界甚至有人将其上升为“社工维权”高度的标志性事件云云。据报道,事情主要涉及怀疑拖延社工工资或克扣工资问题。但报章简单的报道不能尽信,我也不好凭臆测多言,而报道中当事社工的一番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2,(19):58-59
社工A问:我刚从一线社工岗位晋升至服务管理岗位,作为一个实务经验未必丰富的一线社工,我该如何从一线社工角色转变至行政角色?我能否在担任行政角色时也保持一定量的实务服务?怎样处理?答:中国社会工作的加速发展,自2006年开始至今才6年时间。纵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大力推动,但相对于社会服务扩张对社工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距离。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全面铺开之后,政府对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实务服务所需的社工人力资源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社会服务机构在开展服务时,就更需要一批中层社工管理人员去承担策划和督导实务服务、开展服务团队运营管理、协调及链接社区关系等任务。  相似文献   

5.
成为一名医务社工已经两年了,我经历了从“学生社工”到“职业医务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变。对于我来说,从理论学习转入实际的专业辅导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没有直接督导辅助的情况下,这一过程显得更为艰辛。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接触社工之前,我认为社工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做人的工作,所以做社工的女孩子应该是“静苦处子,动若脱免”,性格应该是温柔、安静、有耐心、有爱心,喜欢帮助别人,甚至是永远没有脾气的,每天都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人.因此,我对有点暴脾气的自己有点担心.去年5月份我来到春暖社工服务中心,成为了木棉湾社区的一名社区社工,开始体验从一名学生往专业社工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我的社工学生深夜给我发来长长的短信,短信里提到:“社会运动难道只有暴力的形式吗?”“这种事件在近期及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不会是单一的,而我们社工能不能有所作为呢”“健全成熟的社工介入机制,是不是可以充当社会运行的润滑剂、移风易俗的先锋?”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3,(1):57-57
社工B问:我在医院做医务社工。社工办公室是开放的,有时服务对象到病房拿药,在等待排队的过程中也会顺便到社工办公室“坐坐”、“聊聊天”。但此时服务对象未必需要即时的辅导,社工花时间陪着他们聊天也不是,不陪着也不合适。我们一般会安排一个同事接待他们,这样正常的工作难免会受影响。这类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文献   

9.
督导答疑     
对服务结束时仍进行着的个案该怎样处理 社工A问:现在有好多社工服务因为是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服务缺乏持续性,有些已经做开的个案因服务试点的结束而不得不结案,而结案后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社工的服务,个案福祉瞬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案主有时会主动来找之前为其服务的社工。这时社工应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6月奔赴汶川创立第一个社工站至今,我在灾区的社工服务已经快5年了。水磨小学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在本地复课的学校之一,全镇所有村小都合并到这里,就读学生有700多人。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状态,我们开始去家访。白天翻山越岭做家访,晚饭后就和老师们谈心,让老师们在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学会应对学生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每当走进图书馆杂志报刊阅览室的时候,我总会拿起那本熟悉的杂志——《中国社会工作》。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和许多有着社工情怀的人一样,都怀着一份社工的热情,坚持社工的理念和精神,关注社工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那里,我们了解到社工发展的点点滴滴;在那里,凝结了许多社工志士的汗水和心血;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
我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一名流浪人员救助服务临床社工.当别人问起我关于“社工是什么”的时候,我总是说,社工是一项助人的工作.但是,如果有新入职的社工追问“社工究竟怎样助人,尤其是遭遇重重困难时怎样能坚持助人”时,我很难说清楚该运用怎样的社工“技巧”.不过,我一直跟进的一个案例,让我对社工助人的方式和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导刊》2011,(4):50-51
社工A问:如何辨别、求证案主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这位同工提出了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这是很多社工学生或者初入行的社工经常会问的问题。每次我问他们自己的想法时,一般的回答是:应该信任案主,而不应该怀疑案主。既然答案这么简单,为什么还要问呢?  相似文献   

14.
督导答疑     
《中国社会导刊》2012,(28):58-59
只有互相尊重且充分沟通,一线社工和督导才能在督导过程中实现双赢 社工A:我在《中国社会工作》2012.9(上)看到督导老师回答了一线社工如何处理自己对督导的信任危机问题。我想,督导信任危机是一线社工和督导共同面对的困难。那么,从督导的角度出发,又该如何处理督导信任危机问题呢?  相似文献   

15.
做社工已一年半之久,早就得知我们有“退修日”的安排,一直很期待。这天,我终于盼来了“退修日”。“退修日”,是让社工暂时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与工作岗位,与督导和同工一起进行团契、灵修、娱乐等活动,使社工团队更和谐,增强社工团队能力,促进社工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5月,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成长向导”计划,以一名学校社工的身份为北京务工子弟开展为期一年的服务活动。一生有一年,陪伴青少年,回顾这难忘的一年,带着一路走来的感动和收获,真是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7.
社工亦凡人     
最近在一个社工学生的博客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作为一个社工,不该这样。”其实她所说的“不该”,在我看来她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人之常情罢了。虽然我不认识她,但还是忍不住留言安慰了她一下。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其实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因为她是社工。这在我认识的社工人当中,也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我是深圳市鹏星社工服务社派驻到深圳市罗湖区德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在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我曾遇到很多专业方面的困惑,而我的香港督导区小姐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在漆黑的夜里前行。但是,督导永远不会越俎代庖,她说:“做舵手的永远是自己。”这也是社工“助人自助”理念的真正践行,即发掘受助者(社工)的潜能,不断培养受助者(社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上星期遇到一位年轻社工,闲谈间她让我介绍几本工作用的参考书。这让我想起间或有些朋友也有相似的要求,所以想不妨在这里稍为分享一下。下面建议的书目只是我读过不多的书中的几本,涉猎面非常狭窄,谈得也比较随意,没有权威性。建议的对象也主要针对年轻社工或社工学生。而且,这些书都是在内地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我2003年从大学毕业,在社工行业摸爬滚打了8年,现在重新回到了大学。8年前我是一名社工系的学生,8年后我成了社工系的一名老师,和多数从教育界渗透到实务界的社工老师不同,我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从实务界渗透到了教育界。这在国外社工教育行业并不少见,在国内却成为特例,据说惊动了“校长签字”,否则难以突破教育部门的条条框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