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新流变     
慈善在中国,曾一度是“伪善”、“假慈悲”的代名词。慈善在中国,也一度因为个别善款和贪污、挪用等敏感问题联系在一起,让许多人的爱心望而却步。和任何事物的发展进程一样,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在矛盾和争议中曲折前进。自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慈善事业逐渐进入民众视野,NGO也如雨后春笋,渐渐成长为慈善事业的中流砥柱。在一个和谐社会,“慈善”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调节着转型期的贫富分化,调节着日趋滑坡的道德文明,调节着社会的融合与稳定。2005年,中国的慈善事业在这里树下了一块里程碑。中华慈善大会的召开发出了一个强烈…  相似文献   

2.
略论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现代交际》2010,(10):15-16
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慈善立法还很。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慈善税收立法的激励作用不充分,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后的慈善事业立法要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与慈善事业有关的财税法律制度,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立法规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30日,"中国NGO互动网"就"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哪些严重问题的时候,有学者直言:"中国慈善会严重影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一发言一经出现,立刻引起网民和慈善工作者的关注,并对实际工作发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伟 《科学发展》2023,(5):104-112
加强慈善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督促慈善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慈善活动。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报制度,落实“专项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慈善活动的查处惩戒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慈善事业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唯有坚定且全面地推进现代化进程,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智能时代,数字技术得以充分利用既是慈善事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慈善事业现代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能促进慈善资源分配更高效、更精准和更主动;促进慈善组织与社会成员的连接更便捷、更深入和更持久;促进慈善环境更文明、更包容和更开阔。但从实践来看,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慈善事业现代化出现了结构性偏离:数字应用层次低;慈善环境愈加封闭;个体慈善和公益营销增势明显,但组织化慈善的活跃度和慈善组织的存在感均下降。为了避免出现方向性偏离,亟需从底层致因入手对结构性偏离进行矫治。追根溯源,偏离的背后由表及里依次是各类组织的乏力、相关制度的缺漏和对慈善事业现代化进程全景及数字技术局限的认知不足。相应地,矫治的思路应是升级认知,处理好多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慈善事业与相关系统的关系,为慈善方式的成长提供空间和支撑;处理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用“小数据”完善大数据,促进算法智能与慈善智慧相结合;处理好组织与技术的关系,增强慈善组织数字技术应用的自主权,提升互联网平台的“慈善”含量;处理好组织与制度的关系,明确各类组织在现代慈善事业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关世界》2010,(8):24-25
龙永图: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为了迎接中国慈善事业春天的到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我们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们应该做这样一件事情: 第一,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公益慈善事业制度。大家知道,做好慈善事业,关键就是要它可持续,汶川大地震所涌现的那种慈善浪潮,固然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7.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根本。目前,公信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慈善组织乃至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大顽疾。本文从政府、慈善联合会和慈善组织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构建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相应机制,试图以制度信任的有效性保证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慈善事业发展蕴涵着传统慈善文化的底色,慈善事业发展程度折射出慈善文化持久的影响力。中华慈善文化以家为起点向外扩散,家由此成为了行善的逻辑起点,是爱与善最先生发的地方,也是亲亲而泛众的源头。中华慈善文化的逻辑谱系为“家在前、国在后,中间强调个人和社会”,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关怀和家国情怀,背后蕴含着个人“修齐治平”“成王成圣”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其鲜明特色表现为:以儒家“仁爱”思想为主导;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伦理基础;遵循亲疏远近与特殊信任原则;偏好直接捐赠的慈善模式;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长期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向善中有巨大价值。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着慈善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华慈善文化形塑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中国式慈善的现代化绝非是走向西方化,而是要以传统文化为支撑,理性建构符合国情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企业慈善的发展现状慈善行为自从人类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下的不同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特性与表征。从慈善活动和慈善捐赠的主体来看,现代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参与力度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于2000年,对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排名中的503家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对中国企业的慈善与捐赠行为特征有了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系列活动之——名人捐赠启动仪式于2004年5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儿童慈善事业发展的成就,并表彰了为中国儿童慈善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内外慈善企业、团体和慈善人士。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构建适应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的慈善文化,而慈善文化的培育与高校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具有培育与传播慈善文化的责任,面对我国高校慈善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困境,比如,重视慈善文化建设的高校数量较少、高校慈善教育缺乏协调机制、高校慈善文化教育体系缺失等,因此,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慈善课程、增加慈善实践有利于来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寇寇 《公关世界》2010,(8):18-21
由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8月4日宣布,已有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两位打算与中国的富人见面谈慈善,希望在更广范围推动慈善……此举无疑给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财富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及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社会等的社会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3.
论慈善事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认识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文中揭示了慈善事业的善心为道德基础、以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营为组织基础、以捐献者意愿为实施基础的内在规律性;分析了混合型慈善组织、综合型慈善组织、专一型慈善组织等的特点与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提出正视我国慈善事业的落后现状,主张采取合理定位、正确引导、政策扶持、法制规范、坚持民为本色、重视精神褒奖等措施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全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作为我国受关注度最高的明星群体也纷纷投身于这项事业当中,形成了所谓的明星慈善。但明星慈善在我国发展因种种因素,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中国慈善制度本身不健全且没有完全法制化、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文化氛围不足、社会公信力较低以及专业性不够等方面。经过深入调研,本文现存困境分析可通过下述措施的实行得以缓解:进一步完善明星慈善的监管体系;重视提高明星慈善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明星慈善的透明度;加大对慈善理念的宣传,营造全民慈善文化氛围。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明星慈善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悲喜的"过山车",慈善环境的好与坏并没有影响那些热衷慈善的企业家,他们在做好企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回报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从帮助别人中体验着人生,体验着快乐.施春华就是一位这样的企业家. 如果说当初决定帮助贫困大学生是一时的感情冲动,那几年来一直不断的支持贫困大学生,并且让资助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就是一种人性光芒的闪耀,是慈善公益爱心的感召.  相似文献   

16.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发挥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在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与个人慈善行为相比,企业慈善表现出更强的利己动机,且以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声誉动机为主。其驱动因素在微观个体层面表现为企业家的个人特征、个人观念与早年经历,企业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慈善认知与偏好;在中观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属性与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在宏观政策层面表现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慈善组织的登记设立、税收优惠、劝募环境以及慈善褒奖制度的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需要明确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定位;降低基金会注册登记门槛;畅通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撤销机制,减少“僵尸型企业基金会”;完善新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保持与捐赠主体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基金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魏艳 《职业时空》2012,(8):150-152
慈善事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准确认识和把握中美公民慈善意识的差异,研究中美公民慈善意识差异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得出提高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慈善中"逼捐"问题越来越凸显,使得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慈善原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是自愿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援助。而"逼捐"带有强迫的成分,让慈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逼捐"现象的出现包含众多原因,诸如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因素。解决"逼捐"问题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慈善组织信息的公开、对国外优秀慈善文化的吸取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解决"逼捐""索捐""强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慈善事业是一项救助弱者的事业。慈善人捐出的是钱或物,献出的是爱心。可以说,人类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历史中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有弱者的,也都会有因各种原因暂时或长久地陷于困境的人。这些弱者,这些陷于困境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给以帮助的。与此对应,自然而然的,社会上也就会出现出钱出力的热心人(单位或个人),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由于有着这些好善乐施的人,社会因而变得更温暖、更阳光。所以,我们说,慈善事业是一项无比灿烂的阳光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