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工F问: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觉得自己工作已没了激情、没了干劲,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出现了职业倦怠.我也知道这样的状态不好,请问怎么处理这样的情绪? 答:在督导过程中,我常常遇到被督导的社工反映:最近不怎么想工作,该怎么办?感觉没有激情该怎么力?对待此类问题,我都会跟社工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选择社工作为你的职业?第二,成为社工以来,你收获了什么?第三,当你遇到烦恼时,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选择向谁倾诉?其实,这三个问题是在帮助认清三个关键词:工作的动机、动力及外在支持.  相似文献   

2.
这两年因为职位的变动,我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话.犹记得机构要接第一个社区项目时,在民政局、社区、社工机构三方见面会上,社区的领导提出质疑:“社工是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把购买经费给社区,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类似的质疑至今仍会偶尔听到,我们要怎么回应呢?我们常会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可是社工在进入社区时,这样文绉绉地同各利益相关方说话,效果一般都很不好,甚至会招人讨厌.原因在于,第一,社会问题有很多,你能解决的有哪些?第二,社会问题有轻重,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第三,你若解决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事件回顾: 2012年7月某日,犯罪嫌疑人小姜伙同他人,在北京市某区一工地内,因琐事与被害人发生争执,手持钢管将3名被害人打伤,并致其中1人死亡,后被抓获.2012年8月,社工受司法机关委托,对小姜进行社会调查和帮教工作. 拒绝援助:我自己承担责任 "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是不是有什么顾虑?" "我不需要什么援助,我自己犯了法我自己承担,不需要求情,也不需要什么帮助!" "为什么呢?即使你触犯了法律,你也有你的权益,你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维护.为你申请法律援助并不是为你求情,而是希望保障你的辩护权利." "我不需要辩护,要判我多长时间我都接受,我自己可以说,我也不需要求情,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相似文献   

4.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3,(6):63
图书馆有人说,希望每个人死后身体都能自动变成一本书,书的内容就是死者的生平。这样一来,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书,有人变成菜谱,有人变成地图,有人是小旅馆的开房登记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们读着别人,做着自己,等着被读,你觉得自己会是什么书?幸福的事儿早晨,小熊问":妈妈,什么是幸福?"妈妈说:"你出去问问其他人,晚上回来妈妈再告诉你。  相似文献   

5.
聘人与用人     
前不久,我在香港一个会议上碰到从广州来的一位年轻社工朋友小甘,便相约去喝下午茶,叙叙旧.小甘一坐下,还没有点餐,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胡Sir,怎样才能招到合适的同工?聘人难呀!" 原来,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2008年入职,现在已经在一个有200多人的机构里担任了几年中层管理者."被人管"的经验本已很有限,现在一下子却要管起几十人来,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可以想象他的那种惶惑.更让他烦恼的是,聘的人往往并不理想.我问小甘在聘什么岗位的人,他说是长者中心的一线社工.我又问他心中理想的人选是怎样的,他答:要社工价值观正确、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技巧娴熟、处事成熟、思考全面、有团队精神……他一口气还要继续说下去,我打断了他:其实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聘什么人.  相似文献   

6.
"社工"一词在新闻报道和百姓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日益提高,社区里有了社工,学校里有了社工,工厂里也有了社工……这里的社工是指社会工作者,它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助人活动的职业工作者.但是,在我们身边还有另外一群人也被称为"社工",例如2012年5月19日北京晚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市公开招考社工,633个岗位吸引3万余名考生》的报道,文章中的"社工"其实说的是社区工作者.这两支同样被称为"社工"的队伍被混淆在一起,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奇缘:由"副处级公务员"变成"穿梭北斗星" 在香港和国外,人们喜欢把指引人生方向的社工比喻为"北斗星",也有人把社工比喻为"社会医生",专门处理社会问题.香港及广州地区的媒体曾经称我为"穿梭的北斗星",我本人也很喜欢这样的称谓.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完美"呢?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完美的事物。你不应该总是期待着完美而对自己过于挑剔。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你要对自己感到满意,尽管电影和  相似文献   

9.
在笔者走过的4年社工路程中,经常被问到这类问题:“社工与某某有什么不同?”笔者起初总会详细解释,但如今依然有人问此类问题,这让笔者不禁有些无奈。为什么我们是社工?下面两个例子或许可以让人们较为直观地理解社工。  相似文献   

10.
不少读者一定对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10周年本刊专题策划中,姬中宪一篇文章中的几组问句记忆犹新:“社工是居委会的吗?”“社工是志愿者吗?”“那社工是,厶\务员吗?“是事业编制?”“那你在公司?”“那什么是民办非企业?”…… 很多社工都遭遇过这类提问。那么,当前,“社工是什么”、“社工不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了吗?相信大部分地区的社工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社工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相似文献   

11.
有人因漂亮而美丽,有人因气质而美丽,有人因智慧而美丽,有人因善良而美丽,有人因坚忍不拔的意志而美丽,有人因丰富的经历而美丽,有人因创造巨大财富而美丽,有人因纯朴简单而美丽,有人因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而美丽……你因什么而美丽?因为美丽,所以会吸引人。美的因数越多,吸引力就越大。十多年前的一幕,还记在我心里。我因写了一些文章,吸引了一位女孩。女孩打电话来说:"今晚是周末,你请我看电影吧!"她不是我心仪的女孩,但有个人陪看电影聊聊天也是一桩美事。女孩下了一番功夫打扮,可见我在她心中还有一定的魅力。我们靠得很近,极像一对情侣,谈着笑着向电影院走去。半路,遇到一位大家都熟悉的朋友。我开玩笑对女孩说:"这位朋友已是单位中层干部了!"女孩立即兴奋起来,赶紧凑过去,瞪  相似文献   

12.
有人问他,你和黑嘴鸥是什么关系?他说:"黑嘴鸥似亲人、如子女、是朋友."于是,熟悉他的人送了他一个雅号--"第2001只黑嘴鸥",因为据说当时世界上只有2000只黑嘴鸥.  相似文献   

13.
<正>你的孩子是一块"朽木",还是一尊佛?一个美国小男孩,因为患有多动症,注意力无法集中,总是喜欢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家长忧心忡忡,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却毫不见效。有人开玩笑说,孩子这么喜欢动,干脆让他去跳  相似文献   

14.
骆潇  刘艳霞 《职业》2007,(34):36-37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带着和朱自清一样对时光飞逝的慨叹,职场人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他们收获了什么,失落了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比亚迪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发展至今,公司员工总数已超过15万人.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致力于为员工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引入企业社工服务,便是公司"创新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比亚迪公司已经拥有员工关系专员、企业文化专员等企业员工管理和服务团队,企业社工的引入,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创新、带来什么改变,让我们既有顾虑又很期待.2012年,比亚迪公司与深圳市中智社工服务社合作,尝试引入企业社工,其不断开展的服务及显著效果,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们看到,企业社工初步发挥了"鲶鱼效应".  相似文献   

16.
《职业时空》2006,2(6):57
你受周围人欢迎吗?你能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吗?你会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吗?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极为重要的,有人讲话很"感人",有人讲话却"赶人",同样一句话,有人说得中听,有人说得不中听,因而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要想成为强者、成功人士,就必须要懂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自己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谁的青春不迷茫 星讯:你凭借《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中的陆田甜一角而被观众熟知,你曾经对青春感到过迷茫吗? 王鹤润:刚入大学时还挺迷茫的,我当时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导专业的,但进来以后我发现可能自己跟这个专业不是很适合,那段时间总是在徘徊,我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适合什么、擅长什么?挺纠结的.后来虽然也没有换专业,但大三开始拍戏,同学们说我"转表演系"了,可以说学习的重点变了,像我们很多同学都是幕后工作者,我就去台前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从2008年参加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中级证书后开始做社工已经5年了.要是当初问我为什么选择社工,我的回答也许是:因为好奇、因为响应号召、因为职称、因为信仰,唯独不知道社工的使命感.5年过去了,经历了面对服务对象需要帮助而自己无能为力时无法压抑的心酸和泪水,感受了服务对象转变后的感动和喜悦,也体验到了服务项目成功时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如今,社工的使命感已经内化于我的心中'催促着我在社会工作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我时常在想——社工究竟是什么?是该将它作为谋生的手段,还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虽然达不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的境界,但既然入了社会工作这一行'尽力去做,在助人与自助中升华自己,也许会让人生少留些遗憾吧.  相似文献   

19.
论语数字     
“如果你的邻居总是扒着你家的门缝往里窥视,还总在喊:‘为什么不打开你家的门,让我看看家里有什么?’你作何感受?你穿衣服了吧?你肯定也穿着内衣了吧?如果有人总想剥开你的衣服,甚至撩开你的内衣说:‘让我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你作何感受?你是不是该报警了?”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请结合服务领域或地区,谈谈目前社工机构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 姬中宪:社工机构比较缺少中观、宏观能力.具体来说,缺少包装营销、对外宣传的能力,缺少与资源方打交道的能力,也缺少把握社会大局的意识,这与社工专业长期重微观的传统有关,也受社工从业者个人背景与素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