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社工在碰到与赌博问题有关的个案时,首先要确认案主的赌博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赌博”或“病态赌博”,若答案是肯定的,社工可以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来帮助案主及其家人。赌博是一个可能成瘾的问题,要戒除赌瘾,必须依靠案主的自控能力,只有案主能够痛定思痛,下定决心不再赌博,个案工作才会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我的美国上司特蕾莎有三个口头禅,我称其为"特蕾莎的社工三原则". 原则一:重视个案笔记 特蕾莎的头号口头禅是:"If it is not documented,it did not happen.(没写下来的就没发生过)"它点明了在美国儿童保护领域社工个案笔记的重要性.个案笔记既是律师辩护、法官判案的依据,也是各方对质、保护社工的工具,还是社工进行回顾总结和学习提高的手段. 我身边就有一个因为个案笔记中少写了一句话而惹下大麻烦的典型例子.一名同事按常规把案主的孩子从幼儿园接出来,送到政府儿童保护部与案主见面后,再把孩子送回幼儿园.两天后,孩子的寄养妈妈打电话声称那天孩子回家后脸上多了道伤痕,要求机构解释.  相似文献   

3.
张晓 《现代交际》2012,(10):27-28
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性极强的社会工作联系起来,强调从人所处的环境出发来评估问题、解决问题。以下个案正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从案主生活的具体环境入手,改变案主的不合理认知与行为,为案主寻找社会支持,促进案主与环境的互动,提升案主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案例,探索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工作个案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期能够推动生态系统理论在个案实践中的恰当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评估案主的困难,是个案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个案工作理论的出发点.个案工作的各种理论分析模式无一不立足于此.当然,不同的分析模式有着不同的假设基础.下面,我就个案工作理论的这一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评估是个案管理的核心任务,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提供符合案主需求的服务,并维持服务的公平性。个案管理的评估分为初始评估、需求评估、财务评估和社会工作专业评估。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是一个为了有效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专业,社工必须学会怎样有系统地计划行动、有效地介入事件和对服务成效客观做出评价。社工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中,技术上要有规划、执行、评估与成效报告撰写、汇总的能力;功能上要能对个人和群体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能分析、探讨社会问题,对社区发展、个案工作方法以及福利政策与资源进行有效汇总,能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规划出有利于案主情境与问题改善的服务方案,从而产生服务方案的延续性规划,进而因为服务结果的发现设计深层次的活动/计划。一个完整的方案计划能用具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呈现社工专业服务为案主与社区或社群带来的具体改变,并以足够的依据来说明专业介入与案主状况改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案主自决是个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与决定的权利和能力。但:葩专业实践中我发现,案主自决很多时候很难实现。因为,在专业关系中,社工虽没有自称“专家”,但把案主看成:有问题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社工与案主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社工处于主导位置。许多一线社工也是主导着所有计划的开展,案主则被动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和安排。这种情况下,要求案主去突破自我、发挥潜能是很难的。他们不习惯仅依靠不断的自我调节来解决问题,非:静希望社工给予权威性的、专业性的“指点”。如果社工不能给案主“引路”,则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对社工产生怀疑与不信任,使得工作目标无法达成。同时,由于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求助者为了“面子”,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求助,但—旦求助,他们就想得到实实在在的、实质性的帮助,甚至是彻底解决问题。于是,社工又习惯于向老师、督导、专家索取意见,以求对案主的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从广州市家综项目评估尤其是第三年服务评估的情况看,购买方已经能很清楚地提出个案的深度和成效的问题.如果家综不能提供超出居委会、民政科服务水平的专业辅导协助案主解决问题,专业能力就会受到质疑,甚至有购买方提出,没有觉得社工做的服务是购买方和居委会不能做的.  相似文献   

9.
要做好个案社会工作,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与案主建立牢固、良好的专业关系。然而,由于服务对象(药物滥用者)长期脱离社会,普遍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和负面情绪,所以社工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取得案主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个案背景: 案主芳芳(化名),小学三年级,功课不好,在学校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在家与父亲关系不好,父亲工作很忙,很少与她沟通,且以一种家长制权威的方式对待芳芳;母亲在家中处于无权地位,不敢干涉他们父女之间的事。芳芳参加了欢乐学堂,与社工张老师成为好朋友。最近芳芳想去野生动物园玩,  相似文献   

11.
与一些新社工交流,他们有的说,为戒毒案主开展小组活动有用吗?8~12个人围坐在一起,聊上一两个小时,看得出什么成效?最后案主还不是要靠就业、低保生活?有的说,他们对戒毒案主进行了无数次的个案辅导,为案主申请低保、廉租房,提供就业辅导,疏通家人关系,最后案主还是复吸了。  相似文献   

12.
社工与案主的沟通过程,其实质为信息探索的过程,通过鼓励案主分享其信息、思想、感受、经历,使双方对相关问题的起源、发展、结果有一个逐步清晰的了解,并通过这个过程明确案主目前的优势和资源,为日后的问题解决提供帮助. 在问询中,有时案主会—下子给出很多信息,且这些信息错综复杂,让你剪不断、理还乱;有时案主又会碍于情面或受其他因素影响,仅给出只言片语甚至沉默以对.这时就需要我们在问询中注重信息的加与减.  相似文献   

13.
贫困生属于就业弱势群体,他们在人际关系、资源整合、职业素养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将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嵌入到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增权理论认为,个体拥有的权力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挖掘和激发案主自身的潜力,消除案主由内、外环境导致的无力感,达到增权的目的。基于增权理论,对贫困生实施增权,需运用循环提问等技巧正确评估贫困生的无力感,通过"主动增权"与"被动增权"相结合的增权模式,来增加贫困生参与、控制影响其目标实现的事件的权力,最后从增权系统和增权技巧等层面实施增权,协助贫困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有位社工向我求教一个问题:他的一个个案案主看过电影《亲密治疗》之后,向他提要求说能不能帮忙找个性工作者,想体验性的感觉.这位案主高位截瘫,常年卧床,但他曾经是运动能力超好的青年,不幸在一次极限运动中伤及脊柱神经,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虽然父母的积蓄可保证他一辈子生活无忧,但对于性的渴望和追求不是父母、看护以及社工能够满足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背景:2008年3月4日,一封由12位母亲联名签署的求助信寄到全国妇联权益部。这12位母亲分别来自北京、新疆、广东等12个不同的省区市。她们的孩子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却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联名信里,这些母亲哭诉着自己的苦恼与忧愁。一位母亲讲道:"看到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去上学了,而自己的孩子却一个人孤孤单单,我的心在滴血……"尝试与这些母亲联系交流并不容易.她们躲躲闪闪不肯露面,也许是被"歧视"的经历伤得太重,她们变得小心翼翼。在与她们有着联系的北京益仁平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位"乙肝妈妈"终于接受了采访。于是,我们走进"乙肝妈妈"的世界,体会她们的百般惆怅和无奈……  相似文献   

16.
工作人员自杀是个人精神健康问题和工作、生活压力过重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杀以及导致自杀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员工的生命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巨大损失。研究表明,一旦有一名员工自杀,他周围的10~20名员工将产生自杀倾向,同时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不是每件自杀或自杀尝试都可以防止,但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能够减少员工自杀的频率。  相似文献   

17.
共情,亦称同理心,对于社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那么,为什幺要共情?我们一般会回答,因为案主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案主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大家的生活环境不同。为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想法?因为所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事物不同会导致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诸如此类。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延伸到科学艺术领域,再回过头来探讨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容易说服自己不仅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案主共情,而且在生活中对万事万物都需要“共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创新教育已刻不容缓!而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要注重情境的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要鼓励尝试,变式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有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充满创造活力、充满想像,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作为英语教师应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需要、动机和期望,寻找和尝试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可选用如下几种激励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性原则、自我实现原则、乐学原则、外部强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15年3月,广州市海珠区妇联专项“3861我的家”社工热线接到一个记者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个22岁的女子在一家小旅馆里即将临盆,但她的男朋友失踪了,怎么都找不到人.她一个人非常无助,需要帮助,希望社工能够介入. 当托付终身遇上欺骗失踪 心乐园社工张萍与燕冰迅速与案主接触,首先安抚她的情绪,给予她心理支持,很快就获得了案主的信任.案主名叫阿娟,与年龄相差17岁的男友恋爱,因遭到家里坚决反对,她在半年前义无反顾地与家人断绝了来往.她发现自己怀孕后曾想过不要这个孩子,但是男朋友要求她生下来,并且把她安置在小旅馆里养胎,男友自己则回老家赚钱.案主感到原本一切事情都在“美好地”发展着,完全看不出突变的端倪,但当她即将临盆并被医生建议入院之际,男朋友给她转账700元钱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