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灾群众集中居住的安置社区,是灾后社会重建的基础场域,也是社会工作者介入的主要空间.为了把握安置社区的需求,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整体上梳理安置社区的特点,为评估安置社区需求建立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 安置社区的主体是受灾群众,这是无人置疑的,也是很多人不屑思考的事实.但问题在于,受灾群众作为社区主体,可能带来怎样的社区发展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受灾群众进行分析.由于灾难的突发性,受灾群众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进入安置社区的,政府也是在有储备性准备而无现实准备的情况下开展灾后安置工作的,在紧急救援后安置受灾群众是临时或过渡性安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问题,国家集中建立了众多安置社区,其中Q安置社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内,是5·12地震后都江堰市乃至四川省最大的城市灾后居民安置社区,安置居民近一万两千人,Q安置社区主要特点有:人口来源复杂、老年人口比例大、失业者多、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户多、疾病及伤残人员较多,贫困问题成为安置点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一般的意义上,研究者们往往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定位来明确其角色,把社会工作者定位于使能者、管理者、教育者等诸多角色.经过5· 12地震后社会工作介入社会重建的实践,研究者们对灾后社会重建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进行了众多研究.其中,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韦克难综合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的观点,提出社会工作者主要的灾变服务角色非常多元,包括:(1)支持受灾个人及其家属;(2)协助个人与资源的链接,增加资源的可及性;(3)防止受灾者出现更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4)预防个人、家庭、团体、组织和社区的瓦解;(5)社区组织者;(6)改变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增进受灾者的福祉.这些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但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域,其功能和角色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讨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但更需要深入到灾后服务的不同时段、不同场所讨论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和角色.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5月30日至6月25日近1个月的时间内,都江堰市的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基本完成了近12000名居民的安置入住工作。随着居民安置入住工作的逐步完成,安置社区这一新型社区形态成为大家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安置社区工作该如何开展?灾后居民的生活状况依靠什么来改善?上海社会工作者服务团华东理工大学队的援建工作者在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探索并提出了通过激发和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来解决社区问题、建设和谐社区的观点,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至今,北师大一港大剑南社区服务中心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剑南镇开展灾后社区社会工作已有近三个年头。在2010年7月之前,我们的工作主要聚焦于非常态社工服务,即为灾后重建临时安置阶段(板房区)的居民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各类社区活动、弱势群体个案、社区组织发育、基层干部赋能、社区领袖赋能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协助四川灾区进行社会恢复和重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建了四支服务队,前往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逾200日的专业服务,协助居民与其外在环境重趋“适应性平衡”。实践显示,专业智慧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7.
谢水木  刘娜 《城市》2008,(9):38-40
5.12汶川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从抗震抢险到灾民的过渡安置再到灾后重建.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笔者有幸在天津援建四川灾区过渡安置房前线指挥部的规划组工作了一段时间.参与了20多个过渡安置房地块的规划工作.其间深感过渡安置房建设与永久性建设存在很大区别.在使用上存在临时性和短期性.而在建设上则存在快速性和简易性.因此我们在规划中也采用了有别于永久性建设的规划方法.尤其是仿生学的原理更是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苍溪是农业大县,耕地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对于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农业大县,在"5·12"特大地震后,全县42750亩耕地严重损毁,农村房屋倒塌13131户,严重受损10624户,引发地质灾害253处,需要避险搬迁的灾害点62处,涉及905户3508人.灾后重建用地需求和耕地占补平衡成了全县灾后重建的大事.县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多次到受灾现场实地调研,对受灾群众的经济实力、安置意愿、重建方向和劳动力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9.
吕雪峰 《社会学》2009,(4):40-46
汶川地震后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是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包括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灾难频发激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善心与力量,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工作,给紧急救援与灾后重建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不过,社会力量之巨大与活动无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带着观光的心态进入灾区"、"灾难成为志愿者狂欢的舞台"、"在灾难中寻找自身的存在感"等不和谐音符也偶尔出现.之所以如此,正是社会公益力量在激情服务后未能有效回归到以受灾群众为本与可持续服务的理性状态. 我作为理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在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理县坚守了两年半时间,又于今年4月赴芦山地震灾区雅安市天全县开展灾后社会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有三个阶段:“紧急救援、临时安置、重建家园。针对灾区重建的三个阶段,社工可以在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目睹者、小区居民以及救灾人员进行的悲伤辅导、压力管理、紧急安置等紧急服务。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有针对性地为受灾群众开展安置服务、情绪安抚、赈灾措施、资源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学校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而应重在完成校园安全在普及学生安全文化教育上的全部努力。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教育部就下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其中特别强调要在尽快配合建设部门做好教学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胡锦涛在陕西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1日来到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实地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解决长期住房要在灾后重建中统筹解决5月31日,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就尽快恢复灾区的生活秩序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处,是恢复灾区生活秩序的前提。要根据受灾地区的不同情况,做好分步实施。解  相似文献   

14.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  相似文献   

15.
灾后重建是多层面的,既涉及物质性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人们(尤其是因灾致残人士)的生理康复,也涉及人们的心理调试、生活方式调整、家庭和社区关系重建等诸多方面。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协助人们的社区关系重建,以促进社区互动、形成社会支持、凝聚社会资本,使人们通过社区互助实现自助。笔者根据作为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第二批领队在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祥园援建的经验,谈一谈对社工介入灾后社区重建原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灾后心理重建和其他所有的灾后重建一样,是一个专业而长期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我们要将这一工作与对灾难造成的经济方面的补救和重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笔者曾与十余位同事和学生共同在四川都江堰"勤俭人家"社区开展灾后援建工作.我们以"安置社区"为核心概念,以社会关系的恢复与重建为主题,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系统的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服务结束后的一次会议上,一位领导曾经问我:是否可以把都江堰的经验运用到上海的社区建设中?我当时回答:"那要看你理想中的社区是怎样的社区."确实,无论是社区建设的实践者们还是社区建设的研究者们,都有一个关于社区建设的图式,这个社区建设的图式构成了他们社区建设实践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从已有社区建设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情况看,特别值得关注的社区建设图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从社区居民自治的角度主张社区应是一个高参与度的社区,希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参与度高、具有自治能力,进而能够对国家行为进行监督的社区;二是从社区功能的视角主张社区应是一个居民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社区,追求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出入相扶、守望相助的社区.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推进"5·12"地震受灾农户恢复重建工作,四川省广元市国土资源局朝天区分局多措并举,克服人员少、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去冬今春共完成7073户灾后重建户农房规划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我国陆续经历了多起地震灾害,每次地震发生后,笔者都会作为爱德基金会代表深入到受影响最严重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作为几次灾难救助的亲历者,在紧急救援过程中,我目睹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也发现了民间公益组织和政府都应当反思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是国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始及基础.通过规划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内容、政策支持和参与重建各方的责任及协调机制等.村是农村灾后重建的基础.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行政区域,也是农村灾后重建恢复社区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