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06,(6):40-41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1.女友是个美女确实很赞,但我更想娶相貌一般的女人 人人都以为恋爱时男人更喜欢美女,但事实并非如此.对男人来说,美女带在身边会让他们脸上有光,因此也总会幻想自己的女朋友是个大美女.但他们也知道,过于美艳的女人会让人产生不安感,容易后院失火.一旦娶了美女当老婆,他们总会担心自己的漂亮老婆被其他男人惦记,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来做后期的维护,而这会杀死很多神经细胞,让他们感觉"累觉不爱".而相貌平平的女人通常对老公的期待值不是很高,一般也不会嫌弃自己老公为家庭幸福所作出的努力,不但如此,她们还能操持家务,辅助老公.所以说,在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会站着一个聪明而且体贴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常常是被老公开玩笑外貌不够靓的"糟糠妻".  相似文献   

3.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她知道未来在自己手中。认识徐润莉,是因为玫琳凯;而因为徐润莉,也让我更了解了玫琳凯。在一次玫琳凯南宁公司例行的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徐润莉。主持人请加入玫琳凯一年以上的老"玫琳凯人"上台,每个人说一句话。徐润莉就欢快地大声问了一句:"亲爱的,你们爱我吗?"台下马上齐声回答:"爱!"徐润莉脸上的笑容灿烂得让身边的人都禁不住想跟她一起飞翔…一-一对徐润莉的第一印象就这样产生了:这个女人自信、光彩得让人无法忽视她!再观察后慢慢发现,每一个"玫琳凯人"都有那么一点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但一下又想不出来,这"不同"源自于哪里?徐润莉告诉我:"你看她们的眼睛,就能发现她们光彩照人的原因,她们的眼睛都是晶亮的,特别有神,而这就是玫琳凯所要给予女性的东西——美丽而自信。"我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的确,谁能忽视美丽而自信的女人呢?  相似文献   

4.
正我有对双胞胎女儿。上幼儿园时,因为担心她们打架,故意没让她们在一个班。现在要上小学了我很纠结:如果把她们放在一个班,她们会打架。但是,老大的学习和动手能力都明显强于老二;老二虽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姐姐,但也没有上进心。这种情况下,是放在一个班,让老大带动老二?还是把她们分开,老二就能强大起来?小孩子打架很正常,从"怕她们俩打架,没有放在一个班",就说明她们在家里老打架。由此推测,父母没有给予她们友好相处、彼此爱护的教育。另外,在你们眼中,老大强于老二。所以老大经常受表扬,而老二总被批评。区别对待两个孩子,才是导致老二没上进心的根源。所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周围的"80后"新妈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也听说了她们的诸多"育儿新闻".  相似文献   

6.
晃娱乐 《现代妇女》2009,(12):F0002-F0002,I0001
岁末年初,数不清的应酬聚会……导致脸色难看,状态不佳在所难免,更别说有时间和精力做保养了。其实.年末的明星也和我们一样忙着吸金,可是看上去依然那么光鲜靓丽。其实,与其说她们会化妆,不如说更懂得伪装。我们从明星那里挖掘到3种能立即改变形象的“伪装戏法”。让没有时间保养的你利用身边道具,三五分钟就能抚平皱纹、改变脸型,变身人人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有首老歌叫"爱拼才会赢",歌词记忆犹新:"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如今是个"拼"时代,拼爹,拼孩子,甚至还有拼老婆的,真的都是为了"赢"吗?我看未必.到底什么缘故,不用说明了吧,否则云南白药也无法治愈"在拼一族"的心灵创伤. 《红楼梦》里宝二爷生活的时代,比如今更拼.旧社会、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强分尊卑,不拼怎么行?比如王夫人靠宝玉"拼"未来,贾政对宝玉的"不类父"就恨得牙痒痒,当宝玉在清客面前拽了文,贾政又有些"自得",这都是典型的拼孩子.而荣宁二府之所以无限荣光,谁又能说不是"我爸是李刚"的最好诠释呢?  相似文献   

8.
朋友建了个QQ群,名叫"飞越疯人院".我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你想想,是不是疯子离自由更近?我一想,还真是,一个人疯了,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能活得更自我. 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夏天,在公园的甬道,他光脚踩在鹅卵石上,对着一地牡丹高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常有一些观众,饶有兴味地看他,他视而不见,唱得忘乎所以.我一度怀疑他精神不正常.  相似文献   

9.
女人     
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男人是奇怪的东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What a strange thing is man!andwhat is stranger is woman!”请不要误会我是女性憎恶者,如尼采与叔本华。我也不同意莎士比亚绅士式的对于女人的至高的概念说:“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我喜欢女人,就如她们平常的模样,用不着神魂颠倒,也用不着满腹辛酸。她们能看透一切的矛盾、浅薄、浮华,我很信赖她们的直觉和生存的本能——她们的重情感轻理智的表面之下,她们能攫住现实,而且比男人更接近人生,我很尊重这个,她们懂得人生,而男人却…  相似文献   

10.
小小我的爱     
<正>当你唱着"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少年儿童,幼儿园的孩子。她们是花朵,她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不歌颂她们,多么希望她们健康成长,多么企盼她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下面我就作一首《小小我的爱》的歌来唱和赞美他们吧。诗以"我"为中心,突出了一个"爱"字,宣染了幸福快乐的我,被家庭、社会和政府所关爱,也反映了自己的一点小委屈、小情绪——"打我骂我是爱我?"党和政府允许生二孩后,他们有了哥哥(姐姐),或妹妹(弟弟),他们是多么的幸福。作为祖国的花朵和未  相似文献   

11.
想想 《现代妇女》2010,(3):57-57
明星们出现在荧幕上时总是光鲜迷人,精致的面容可以由化妆师一双巧手来"妆饰",可脖颈上的"千沟万壑"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她们衰老的秘密.都说女人容易老,无论年轻时如何风情万种,年纪一大,在眼角还未"光芒四射"的时候,脖颈早就诉说了她的沧桑.  相似文献   

12.
在深圳,有一大批被抛弃的"母亲级二奶",当初不小心怀上孩子后,为了证明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不顾"老公"的强烈反对,执拗地生下孩子.她们中有部分人甚至还坚信,有了孩子也就能拴住"老公"了,就算日后万一被抛弃了,自己也好拿孩子作为筹码与对方谈判.然而,当她们真的被抛弃后,这才体会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的巨大辛酸和无奈……  相似文献   

13.
半张床主义     
"她们大约要洋气一些,现代一些,言行淡定,很像是见过世面的样子.她们给我们小城带来了一缕时代的气息,这气息让我们想起诸如开放,沿海,广东这一类的名词.也许是基于这种考虑,这对姐妹就为她们的发廊取名叫做‘广州发廊'."这是我看到一网友诉说温州风情中谈及的广州发廊.  相似文献   

14.
"从王益身上获益的大有人在,刘芳菲的区区200万其实什么都不是。"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真正赚到的是另一位主持人。她与王益恋爱期间,基金经理为她贡献了不少内幕消息。"这个官员很直接:"当明星容易,但你们能接受你的女儿未来每一年要跟100个不同的男人上床吗?"你有钱又怎么样,别人也有钱,即使你有钱,你的钱又不会给他们,谁稀罕你的钱,人家就是要睡,你们还想让孩子进这个圈吗?  相似文献   

15.
年过四十之后,触耳总是这类"女人吁天录". 当初"一不留神"写了个<致橡树>,被浪漫纯情的姑娘们苦苦追索二十多年,似乎我在经营着一个橡树苗圃哩.尽管紧接着又写<神女峰>,告诉她们"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年轻人是不耐烦听完的.等岁月把她们从悬崖上逼下来,已找不到那个可以痛哭的肩头了.  相似文献   

16.
亲子趣事     
《女性天地》2011,(4):53-53
吃苦 一天,我问儿子壮壮:“你长大了想要干什么?”壮壮回答:“我要当一个武术明星。”“当武术明星,学武术可要吃很多苦啊,你能吃苦吗?”“当然能,我都能吃苦瓜了。”  相似文献   

17.
吴义 《职业》2016,(6):65-66
在当前,以"微"为名的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网络化、信息化、大数据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认知.在愈演愈烈的"微"时代,我们的教学也应当借助"微"力,让课堂充满"微"力.本文就微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7987次磨砺     
在中国商业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相较于男性企业家的进攻风格,她们擅长防守;相较于男性的"英雄主义",她们更强调团队;相较于男性的跑马圈地,她们更长于精耕细作;相较于男性的直觉决策,她们更稳健思考。在这个危机重重的时代,她们奋勇崛起,她们的故事振奋人心,她们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19.
如果孕妇突然喜欢穿老公的衣服,其实也是在给老公提醒:你作为丈夫的存在感,作为父亲的责任感,都到了必须同步强化的时候了!前几天,已经怀孕6个月的读者李女士给我发了一封邮件,在信中写道:"眼看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发现穿老公的衣服更有感觉,从他的拉链式毛衣,到他学生时代宽松的运动裤、还有现在的冲锋衣……甚至梦里的自己也都穿着丈夫的衣服!"在邮件末尾,她问我:这样的打扮,你们男人能接受吗?  相似文献   

20.
徐矫健 《职业》2007,(15):16
前年,笔者从一所初中调入技校担任班主任.凑巧,笔者以前的一位学生就分在我的班里.当他得知我是他的班主任时,很兴奋,觉得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但是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对待他就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此,他似乎不能接受,觉得我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