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深圳市民政局派出了一支来自社工处、市社工协会、市慈善会的8人组成的先遣队开赴甘肃文县灾区进行灾后援助。为把援助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深圳市社工协会设立了深圳社工文县工作站,轮换性地分批输送深圳社工前往灾区提供服务。经过一段时间卓有成效的专业工作,深圳社工们在家园重建、贫困学生援助以及学校、医院重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在文县急需救助的个人/单位与深圳的爱心个人/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完成了对灾区学校的援建速配、贫困生与深圳市民的援助结对等工作。下面截选的是深圳社工在灾后学校重建中的工作日志。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在经历了争取将社会工作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整体规划的大量努力之后,因应灾区全面恢复重建的需要,(汶川)广东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汶川大同)在广东援建工作组和汶川县委、县政府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为回应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在汶川的物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在广东援建工作组的大力推动和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东社工界提供技术支持,广东社工站于2009年11月正式组建。广东社工站秉持“助人自助,温馨和谐”的理念,依托在汶川乡镇设立的社工站网络,招聘社工面向全汶川有需要的群体开展以“精神家园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大胆探索本土灾区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紧紧抓住上海对口援建契机,借助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的专业服务和技能优势,围绕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有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灾后重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实际,以惠民利民为奋斗目标,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开启了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大门,年轻的社工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因对专业的承担和救灾的热情,进入灾区提供专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超过1000名社工参与了震后紧急救援、社区重建、个人咨询及家庭后遗症的处理.经过他们5年的不懈努力,人们看到了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然而,作为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先锋,这一群体本身却很少受到关注.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有哪些特征?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分析他们面对的挑战,并对如何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灾害社会工作者队伍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在这个时刻将我们在灾害社会工作领域5年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反思,期望能对雅安灾后重建的社工介入,尤其是中国灾害社会工作运作机制的形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5·12特大地震给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使都江堰原先的社会关系和社区格局遭到了严重破坏。地震后,上海社工第一时间进驻灾区,以“重构社会关系、重建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推进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灾后两年的时间内,社工们用热情支撑着举步维艰的首创工作,用专业践行着职业,在都江堰的街头巷尾创造了无数爱的奇迹,他们参与灾后重建的实践也成就了都江堰社会工作的“成年礼”。社工们从个人心理重塑、家庭和邻里关系重建、政策及需求评估等方面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汶川地震后首次公开亮相,中国社工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历时5年。作为灾难的见证者和灾害社会工作的践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紧急救助到社区重建的整个过程。在汶川地震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大地又遭地震重创,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过去两年了.最早进入灾区开展服务的广州社工,仍然坚守在灾区一线。中大一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广州启创水磨社工站和北川县陈家坝乡社工站、中大平武县南坝镇社工站、新家园社工站、汶川县大同社工服务中心(广东社工站)是代表。广州社工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中我们也看到社工精神和社工理想的坚持,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周小燕这个名字在国内社工圈小有名气,她是出了名的坚强勇敢的“铁姑娘”.在网上搜索“社工周小燕”,就会发现这个年仅28岁的姑娘,在大学时就获得了广州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十佳学生党员称号,是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汶川地区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还是汶川荣誉市民以及2013年中国最美社工.她服务的案例获得了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她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机构称号,她负责的项目获得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和年度特别奖,等等.可以说,周小燕的事迹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1.
3年,若是发生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入行的社工来说,或许只会是个人职业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段短暂时日,然而在5·12汶川地震灾区这样一个硬件重建和社会文化都在快速变迁的特殊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5·12地震灾区最本土的社工,四川社工是灾后重建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两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前行,探索着社会工作长效发展之路。作为本土高校社工力量的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于2008年11月曾在北川县安昌镇建立社工站,重点对灾区基层干部开展心理援助服务。2009年4月.该校根据需要,与香港浸会大学共同在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建立了社工站,以社区能力建设为重点介入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复旦大学服务队的成员,我们先后前往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城北馨居祥园小区的安置点,运用社工理念和技巧,从事社会重建工作。在短短一个月的服务经历中,我们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4.
5·12地震后,广州社工是国内第一批进入灾区介入灾后救助和重建的队伍之一。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务实的态度参与灾后救援和重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5·12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者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动员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了评估社会工作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功能与作用,我们选取了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灾民安置点、汶川县水磨镇水磨小学、  相似文献   

16.
4·20芦山地震发生,我想到的是5年前的汶川地震.那时,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受益者".我跟随上海社工服务团来到四川都江堰,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一个月.在那场灾难中,灾民们失去了很多,但我们这些所谓的"救灾者"并没有失去什么,顶多住了一个月板房,洗了一个月冷水澡,仅有的两次轻微"余震"也有惊无险.  相似文献   

17.
资讯     
雅安地震重建将推进新型城镇化针对"4·20"芦山地震,机构分析称,雅安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仅为0.07%左右,此次地震的严重程度小于2008年汶川地震,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宏观经济将延续前期运行逻辑。此外,除少数公司略有损失外,绝大部分川籍上市公司均通过公告"报平安"。机构提出,"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重建工作很可能成为"新型城镇化"最理想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汶川地震后,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以筹委会的身份,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发起了“点燃希望,助人自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行动,组织60多名广州社工赴四川映秀支援灾后重建,开创了“政府+高校+社团”的社会工作“广州模式”。经过汶川地震的突发灾害介入,广州社工开始对社工应急救助服务进行反思,思考如何结合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从灾难救助到日常应急事件处理,及时回应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与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社工队伍相比.四川社工稍显稚嫩,但是.作为灾区的本土社工,他们是灾后重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在灾民心理干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省外社工服务队的启迪下积极探索着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还稍显稚嫩的中国社工,曾经和志愿者大军一起汇人抗震救灾的队伍中。在这支首次踏上大规模救灾之路的专业队伍中,除了有政府背景的“上海社工”、“广州社工”、“深圳社工”外,很多非政府组织(NGO)也在灾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