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加强落后地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落后地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妇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妇女思想政治素质普遍低。结合落后地区农村妇女生存现状和妇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对落后地区农村妇女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与日本合作的国际合作结合项目 (IP)在中国部分农村的实施 ,对农村妇女产生了多方面的有益影响 :项目以妇女为中心 ,开展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 ,增强了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开展计划生育 /生殖保健优质服务活动 ,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 ;促进农村妇女转变婚育观念 ,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农村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独立自主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3.
农村妇女的借贷行为有利于减轻"贫困女性化"的现象.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的社会性别意识、是否参与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丈夫的文化程度等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福建省农村妇女借贷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的有年龄、丈夫的职业和家务劳动.  相似文献   

4.
选取上海市奉贤区Z镇妇女群众和妇联组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农村地区妇联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化色彩较强,联系群众不够;组织保障薄弱,影响作用发挥;妇联干部兼职过多,履职能力不足等。农村妇女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创业就业和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健康保健、亲子教育和扶贫帮困。为此,农村妇联组织要转变工作理念,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为广大农村妇女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公众基础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与培训需求?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组织大学生对南京城区422名公众进行院前急救相关抽样调查?结果:各单项基础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均在19.7%~37.2%,公众对整体基础急救技能的知晓率约为11.6%;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掌握基础急救技能;认为培训最佳场所是医院或急救中心的比率相对较多,大多数人选择利用专门的人体模型模拟练习作为培训最佳方式?结论:南京地区公众的急救知识还十分匮乏,公众掌握急救技能的比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十分渴望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媒体和学校应大力宣传急救知识;培训场所的选择可以多元化,培训讲座结合模拟练习应是最佳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6.
走出就业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教育是一项亟待开展的系统教育工程,它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的培训,还包括就业理念、就业意识、就业心理指导、就业政策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内容。我们要走出把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误区,重视和开展就业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现阶段的特征,尝试着把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结婚生育期、子女成长期、子女离巢期、空巢期、鳏寡寓居期五个阶段。在结婚生育期,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不重视婴幼儿教育。在子女成长期,农村家庭对子女成长中教育要求低,方法不当,教育消费支出不足。从结婚生育期到空巢期,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发展缓慢,轻视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动力不足。鳏寡寓居期,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为此,农村居民家庭需要提高妇女教育水平,注重胎教与儿童早期教育,重视对子女教育消费与家庭成员培训水平,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实现教育与培训消费效益在家庭生命周期内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已充当着"半边天"甚至"多半边天"的角色。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层次低,村务管理活动被边缘化现象突出,法律知识欠缺,参与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不高。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较低、承担多重角色及难以灵活转换等。因此,应以更新农村妇女的思想观念为先导,建立以利益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支撑、以服务为推手、以法律为保障的新的农村妇女工作机制,提升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学教程》是中师一门主要专业课,师范生教育技能培训在教育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师范生如何强化教育技能培训?本文试就教育技能训练中的目标、途径和模式等问题作一些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银川市失地妇女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当前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妇女发展存在的文化素质偏低、综合能力较差、就业率较低、以及征地制度和补偿制度设计中的缺陷所导致的农村妇女的基本权益受到忽视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等解决失地妇女问题的建议,以期更好地保护西部失地农村妇女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能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以及语言艺术的体现.它是建立在教师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堂好课,科学性是基础,教育性渗透在科学性之中,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技能、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艺术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技能、手段的研究、培训是教学艺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培养高职生技能素质的意义、前提等进行了分析 ,并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提出了加强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切实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通过点面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提炼了文化程度、科技意识、科技实践能力、科技态度和科技信息获取能力及价值取向等6个因素,作为衡量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构成。提出加强对进入生产领域后的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教育,以尽快提高科技意识和就业技能为主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妇女能顶半边天”是毛泽东时代激励妇女奋发崛起的革命话语之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妇女在农村常住人口中的影响超半,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责任超半,在农村家庭建设中的担当超半,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贡献超半,其作用由毛泽东时代的“半边天”向“超半效应”转化。新时代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进、科学种养技术的广泛推广,为农村妇女进一步发挥“超半效应”提供了文化基因、时空条件和科学支撑。新时代对农村妇女发挥“超半效应”提出了更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农村妇女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要求又对时下乡村振兴提出了提高活动密度、增强培训效度、提升关爱程度、加大参政力度等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妇女教育是农村非正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妇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家政推广"是一种适合农村妇女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村妇女需求的非正规教育方式,并且结合在太行山区开展家政推广工作的实践,对农村家政推广的目标、内容、方法、实施和效果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民工技能素质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是解决农民工技能素质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农民工技能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入手,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师实施融合教育量表"共分态度、技能与认知3个分量表及1个一致性分量表。本量表的信效度考验结果令人满意:在信度方面,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至0.93,重测信度在态度分量表为0.81,技能分量表为0.78,认知分量表为0.64,总量表为0.80,均达0.01的显著水平;在效度方面,其建构效度及效标关联同时效度考验显示良好。建议特教教师据以检视自身专业态度及素养,行政人员据以评测新进人员是否适合融合教育及师资培训需求,培训单位据以测试课程起点与成效,提高培训实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迅速兴起,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村改居"社区的数量持续上升,失地妇女数量增加,但失地妇女群体的素质和生存技能不高,如何开展"村改居"社区教育,提高失地妇女整体素质和生存技能非常重要。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着重对"村改居"社区教育妇女参与状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村妇女突破传统的单纯从事农业劳动的局限,以挖掘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提高个人和家庭农业收入为目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日本农村妇女创业的主要特征是个人创业活动与家庭和地区关系密切,妇女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妇女创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妇女个人的努力,也得力于日本政府在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营销策略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日本的经验表明,农村妇女完全有机会进入农业价值链的顶端,深入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但需要国家在促进农村妇女充分公平的经济参与上起主导作用,采取相应对策和创造妇女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助推妇女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新常态下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是提升我省人力资本,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经济新常态为劳动技能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时代背景,赋予其进行过剩劳动力的转岗培训和提高现代从业者素质的双重任务。总结分析国内先进省市劳动技能培训的成功经验,目的在于诊断我省所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加强与改进我省劳动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