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庭和睦,姐弟的感情也非常好。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要求我们姐弟尊敬师长、宽容谦让、勇于承担责任……记忆中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加点,当然也常常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也的确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生活是一面镜子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是学生干部,中学阶段更是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职务从班长、团支书开始越做越大,直到校团委委员、学生会主席。这期间,我的成长之路顺风顺水。求学初期,我对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  相似文献   

2.
徐相兰 《社区》2010,(23):56-57
读书伴我成长,知识改变命运。对此,我有太多的切身体会。 我出生于苏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的祖辈终日与土地为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充满了困难和艰辛。记忆中我的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姐弟:“要好好念书呀,要勤奋呀,家里很苦,书读好了才能有出息。”等等。  相似文献   

3.
木子 《新天地》2016,(6):36-37
今年43岁的顾颐出生在江苏盐城,家中有姐弟三人,他是老幺。父母都是农民,靠土里刨食供他们三姐弟读书,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4.
保姆阿大     
水石 《社区》2006,(14)
阿大是40多年前我们家的一个保姆,从我的大姐到我的最后一个弟弟出生,她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带大了我们姐弟5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阿大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在我的大姐降生之后,经人介绍来到我家的。因为她与我父亲是同姓,又长我父母十余岁,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太原市迎泽大街财贸大楼宿舍院内,有一个家喻户晓、人见人夸的孝子,他叫张宝玉。张宝玉是山西省水工机械厂的工人,今年49岁,因照顾长年生病的父母,至今没有结婚,还是孤身一人。父亲于1998年去世,现在他和80岁高龄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张宝玉共有姐弟4人,父亲在世时,是山西省商业厅职工食堂的一名炊事员,母亲是家庭妇女。宝玉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原先姐弟4人经济收入都一般,现在张宝玉待业下岗,父亲去世后母亲每月的抚恤金仅125元,生活相当困难。在一个天气炎热的下午,我前去采访这个家庭。一进门就看见一位瘦弱的老妇人坐在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我父母金婚纪念的年份,我们姐弟仨商议着给他们举办了一场金婚纪念典礼,以纪念他们携手经历的半个世纪风雨。两个不相识的人订婚了订婚礼物是一双皮鞋我的父亲吴绶镐1945年出生于瑞安湖岭吴山底村一个篾匠家庭。他7岁时随我目不识丁的祖父母徙居温州市区,先后在南蝉桥小学、永楠小学、育英小学、温州二中就读。父亲自幼喜爱书画,1963年入温州市工艺美术学校学习,1965年毕业分配到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8.
弟弟     
关邑 《山西老年》2008,(3):22-22
家里来信说,将近不惑之年的弟弟终于要成家了,对象是一个农村姑娘。由于先天不足,我长得又瘦又小。弟弟长得壮实多了,比我高出一头,看上去倒像是我的哥哥。因为体质不好,我9岁才上学,弟弟也闹着要去,父母就干脆让我们姐弟两个一同上学。开始,弟弟贪玩,成绩不好。半年以后,他就由倒数第二,进入了前五名。我是一个女孩,  相似文献   

9.
姚忆江 《社区》2008,(29):30-32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  相似文献   

10.
与马修斯强调的儿童哲学相比,朱熹的儿童哲学偏重于“成人哲学”与“家庭哲学”。因此,如果以马修斯的儿童哲学作比较,朱熹的儿童哲学是一种“没有儿童”的儿童哲学。这里的“没有儿童”,是指朱熹将儿童视为成人教育的前期阶段,表现为他的“小学”与“大学”的同构性。同时,朱熹在讨论儿童哲学时,主要是以成人与家庭的视角进行探入。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南宋儿童观在哲学语境的兴起还处在萌芽阶段;二是中国传统呈现为家国天下一体,儿童是在家庭中得以体现。基于此,儿童无法形成马修斯主张的完全“主体性”,父母也不存在为儿童“释放权利”的要求。因此,朱熹希望通过父母和师长的干预使儿童形成上达“天理”的伦理目标。在这一点上,父母和师长构成儿童上达天理的中介。但是,儿童对父母与师长的干预不是消极的“服从”,父母与师长对儿童的干预必须在道德本心的前提下才有教育的有效性,即对儿童而言,“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这达到成人与儿童互相限制的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11.
刘兵 《老友》2013,(12):42-42
自从弟弟结婚,与爸妈分开“另立门户”后。我们姐弟三家总是为爸妈担忧。大家工作忙,杂事多,后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制度:三家轮流,保证每个周末有一家去看爸妈;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另外两家通报;逢年过节.大家一定要去父母家。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令人羡慕的学历,也不懂圆滑的人情事故,在现实面前,我显得格外苍白、单纯而充满幻想。我是一个出生在工人家庭的孩子,父母对我有着很大的期许。我曾一度认为自己辜负了他们,因为高考失利,我进入了一所大专院  相似文献   

13.
夏爱华 《社区》2014,(28):53-53
母亲住在郊区,去母亲家一次,需坐长途车。因为这个,也因为工作忙,成家后,我们姐弟四人各忙各的,去看母亲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重阳节那天,我回去看母素。4个小时的旅途,让我觉得很是疲惫。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走到母亲的小院前。  相似文献   

14.
邢江峰 《社区》2008,(24):31-31
辽宁一位读者咨询:1997年,我与张某结婚。由于我父母家儿子多,且家庭生活贫困,而张某是其父母独生女,从小体弱多病,结婚的时候张某要求我到她家“倒插门”,做她家的上门女婿,婚后与她家人共同生活,我表示同意,于是在与张某结婚后与岳父岳母一家开始共同生活。张某于2006年因病去世,但是我一直没有离开张家,负责赡养岳父岳母。2007年我再婚,婚后与妻子也在岳父母家住,并没有放弃对两位老人的赡养。2008年2月份,由于城市改造,岳父岳母现有的住房被拆迁,开发商支付补偿款60多万元,我考虑到为了将来生活方便,想用房子拆迁后的这些钱购买两套连着的房子。但是岳父岳母却认为,房子是他们家的,我没有权利使用房屋的拆迁款项,所以不同意我的意见,请问:虽然我是上门女婿,但我在婚后与岳父母共同生活多年,对该家庭也付出了相当大贡献,是否对该家庭财产应当享有与其他成员共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家庭消费生活明显地出现了以孩子为中心的偏向;比起多子女家庭来看,独生子家庭通常在儿童早期教育上更舍得投入;但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期许也就更高了,因此对孩子造成的压力也就更大。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子女的代际经济支持是农村父母重要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家庭关系与农村代际经济支持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辽宁省实地调研获取的有效数据,描述辽宁省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获取的现实状况,运用交叉分析和有序回归方法分析子女数量对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数量对辽宁省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具有显著影响,是否与父母同住及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父母代际经济支持也具有显著影响。提出落实生育政策,创新养老模式;弘扬优良传统,重视养老问题;繁荣老年文化,实现互利共赢;加强政策扶持,健全保障措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与美丽相伴     
吴迪 《新天地》2012,(4):16
"您不知道吧,我是石家庄的人",说这话的时候,灰白的头发烫着花,面庞娇小、五官精致的赵秀霞,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带着几分孩子气,很自豪,很可爱,也很养眼。她说自己在石家庄出生,石家庄长大,儿时很多关于臭美的趣事,至今仍记忆犹新。赵秀霞在家排行老二,曾是童养媳的母亲18岁之后就相继有了他们姐弟几个,老二得到了上天眷顾承继了父母的优点,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聪慧伶俐,姊  相似文献   

19.
父母对子女升学就业的期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广西部分社区的有关调查李秋洪一、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倾向于根据家庭背景来评价个人的价值或地位,家庭不仅给予个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的家庭背景。反过来,个人也必须为家庭...  相似文献   

20.
婚房在婚姻缔结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父母给子女购买婚房的现象已十分普遍。文章通过分析城市家庭父母和子女在婚房购买中的理念和行为,透视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反馈模式有所发展,但未被彻底颠覆,家庭中抚育—赡养的代际关系得到了延续。然而,代际支持的时空、强度和内容都有了变化,由此形成了新反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父母的财产转移提前,对子女的支持力度更大;父母和子女分居不分家,代际互动频繁;子女对父母的支持更多体现在精神情感方面的支持,父母的支持与子女的回馈不均衡,回馈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