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朱熹法律思想是一种以儒法思想为基础的融合了诸子百家精华模式的思想。在融合过程中,只求发明传统经典本义与真相,会通求于一是。朱熹法律思想创新具有采撷精华、不惟圣贤,只见其因袭、不见其创造,力图使其成为尽善之境的致治准绳的特色,体现了最能守传统与最能创新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朱熹博大的思想体系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法律思想。科举中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者的影响,使朱熹认识到“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法律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的法律教育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针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内容,大致分四个层次:君主的正心修身、臣的法律运用、民的道德教化和子弟伦理教育。同时朱熹提出了通过政府以法晓谕、社会法律教育、学校法律教育、家庭法律教育、刑罚法律示范等法律教育的形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向引人注目。百余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他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近三O余年来,论者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资料和论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曾国藩的法律思想似乎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论著虽有提及,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曾的法律思想特点是“保守”和“反动”,“凶残”加“虚伪”。笔者以为,曾国藩是晚清年间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法律思想也有其复杂性。他既具有封建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具有初步反映“…  相似文献   

4.
朱熹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其以天理为核心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的思想中不仅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同时并不放弃法律对社会治理的作用,在朱熹为官就仕以及传播治国平天下道问学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有关诉讼的各方面问题,其中诉讼公正问题是重要的一个问题。一、朱熹公正的内涵所谓公正就其词义而言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而作为司法诉讼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公正的原则,使案件处理既符合法律,又做到公正公平,特别是在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下更应当按照公平正义观念处理纠纷。公平公正的原则自古…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6.
白鹿学规蓝田乡约指南宋反动理学家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白鹿洞原址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相传唐朝李渤曾在此隐居,后来改建为学館。南宋时,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朱熹曾在这里讲学,史称白鹿洞书院。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亲自订了一套反动学规,规定了学生“修身”“处世”“接物”等必须遵守封建教条,为反动统治阶级培植忠实奴才和帮凶。蓝田,地名,即今陝西省蓝田县。乡约,同乡人共同遵守的规约。据《宋史·  相似文献   

7.
修律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政是清末统治者为挽救苟延残喘的政权而采取的应时之策,带有明显的反动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它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修律也是如此,它是为挽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具有它的反动性;同时它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引进了一些近代的法律思想和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制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阳剑兰 《云梦学刊》2009,30(5):77-79
自我教育思想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了解和分析朱熹的自我教育思想,探讨其自我教育的方法、实现过程,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相似文献   

10.
在本体论或理气观上,朱熹哲学是柏拉图式的两个世界思想:但在心性论和道德修养领域,朱熹的心学思想却是系统、深思熟虑的,表现于各个方面。这就构成一种矛盾。而冯友兰、牟宗三否认有这种矛盾,一以贯之地以柏拉图式共相思想解释朱熹的心性和格物致知思想,认为格物致知是向外求理的认识论,把它用之于道德修养是思想糊塗、不通;朱熹所讲的性善、性即理及心之德,也被认为是告子和荀子一类思想。在这一解释模式之下,由程颐到朱熹、由北宋到南宋所发生的思想历史运动被抹杀了,朱熹对北宋诸子的思想集大成实际上变成了一句空话。冯友兰、牟宗三解释模式之成立,是混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区别所导致,是切削掉朱熹哲学体系中与此模式相矛盾的最基本的材料或对之进行曲释所导致。然而,这对朱熹本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不公正。  相似文献   

11.
朱熹,南宋时期人,他是缝孔子之后,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所建立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较之先秦以来的各种唯心主义学说,都更为严密、精致和完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正统思想,在历史上曾起过极为反动的作用。列宁说过,哲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的历史,而唯心主义则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我们如果把朱熹哲学放在人类认识中来考察,把它作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花来看待,就会发现在它中间也包含有不少合理的成分,而辩证法思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们研究朱熹哲学时所不应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朱熹的矛盾观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2.
张宏华 《晋阳学刊》2012,(1):139-141
学界对朱熹与道教的关系多有论述,但对其诠释道教典籍的著作《周易参同契考异》[1]却鲜有研究.朱熹思想精深博大,兼采众家之长,其易学思想同样是汲取各家融为一炉.《周易参同契》[2]本是一部道教经典,但朱熹不仅对其中的道教术感兴趣,而且将其纳入了其先天易学的传承谱系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朱熹的先天易学思想和《周易参同契考异》,探讨朱熹易学思想与理学思想的关系及宋明理学对道教内容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张俊 《船山学刊》2007,(4):111-113
朱熹是孔子以来儒学之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孔孟思想,以其作为本源的基础之上,广泛吸收了佛道,尤其是佛教的理论模式,在利用佛教理路的架构上,承载了儒家道德价值体系.本文在前人基础之上对朱熹思想的佛教理论源流作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主要就朱熹的生平经历,其思想的本体论、心性论以及修养方法四个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之上,本人在三个思想层面分别提出了朱熹思想与佛教的差别所在,并在文末对这一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论朱熹的身心健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察朱熹身心健康思想形成的原因 ,作者认为朱熹之所以在健康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这与当时儒佛道三教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同时也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关。其次 ,作者分析了朱熹身心健康思想的主要内容。作者指出朱熹身心健康思想是以其生死观、性命论为根基的。朱熹在吸纳和总结历史上儒佛道养生思想的基础上 ,形成了一套养生法度 ,他以道德修养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门径 ,以为养生重在顺道、持中、主静、宜时。朱熹的养生思想是他心性哲学的逻辑表现 ,也是一种实践的体现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的工夫论在早期继承并消化了胡宏因利欲间发现良心苗裔然后操存涵养,进而提出察识端倪说之思想;这是其早期工夫论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但是,学术界往往将张与朱熹的思想“等量齐观,”从而认为张的思想与朱熹的思想并无二致,或差别不大;本文旨在考察张早期工夫论思想,并进而探讨张与朱熹的思想交涉,以及在这场交涉中张思想的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的朱熹思想研究呈多向展开态势,本文拟就学界关于朱熹思想与佛教、朱熹思想与道家道教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认为十余年来关于朱熹思想与佛家、道教关系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成就是卓越的,将在朱熹思想研究中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并对宋明理学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何晓萍朱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达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元、明、清三朝600余年,是仅次于孔子、董...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7)
本文主要探究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其军事思想的具体统领作用,重点讨论了朱熹军事思想中的"理"本位属性、"仁政"原则、"三纲五常"伦理原则、"中庸"精神与"王霸"观念等五个问题,探究了这些问题怎样影响朱熹对于北伐战争的立场、军队战争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军事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朱熹理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朱熹理学思想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却仍是一块空白。我所以撰写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补朱子学研究的这一空白,而且是想通过解剖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具体地说明理学与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研究中国实学史理出一条发展线索。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次地使用过“实学”这一概念,并且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他的实学思想。在《大学章句序》中,朱熹指出,从汉唐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他的实学思想,是在同俗儒的“无用”与佛老的“无实”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他的实学思想较为丰富,主要有:实理论、实性论、实功论、实践论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20.
汤勤福的博士论文《朱熹的史学思想》(齐鲁书社2000年1月出版,下简称汤著),拜读之后有一些感想,必欲一吐而快之。一汤著在史学史研究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朱熹《通鉴纲目》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通鉴纲目》“凡例”是朱熹所撰,他还撰写了部分的“钢”,而“分注”则是朱熹托其学生赵师渊撰写完成的,即认为《通鉴纲目》的主要作者不是朱熹而是赵师渊。这一观点影响极大,几成定论。对此汤著作了说细的考辨,得出了全然不同的新论断。作者考证,元朝贺善曾指出当时有人怀疑《通鉴纲目》非朱熹所作;全祖望、王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