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林惠祥人类学论著》(以下简称《论著》)是一部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论述范围之广,探索问题之深,影响之大,在国内人类学著作中是少见的。有些文章在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论著》是林惠祥教授的代表作,对当前人类学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将近元旦,喜得宁夏社会科学院景永时先生所赠由他主编的《西夏学译丛》三册,十分高兴。其中有孙伯君女士编《国外早期西夏学论集》(简称《论集》)两册。《论集·说明》中称,在众多国外早期西夏学论著中,只收集“涉及西夏语言、文字、文物和文献的研究”论文,对“单纯就汉文史书描写历史事实的文章不予收录”。不言而喻,这个定位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各族人民热烈庆祝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召开《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我作为曾经在西藏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战士而应邀参加这次会议,十分激动与兴奋。 社科院民族研究所和《民族研究》编辑部的领导以及在坐的各位藏学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资料、论著宏多。这一批批的科研成果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科学领域词语中,常用"经典著作"称谓.如对马克思、恩格思论著,常称之为"经典著作";又如对我国古典名著诗歌、小说中的《诗经》、《楚辞》、《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作品,亦常称之为"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5.
民族植物学在美国创立86年之后,在我国正式出现了运用该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的研究成果。1982年,原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裴盛基研究员发表了《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一文,在国内首次使用“民族植物学”这一学科名称,标志着中国民族植物学学科的正式创立。1984年,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的陈山做了题为《应该重视民族植物学的发展》的学术报告,标志着民族植物学学科在内蒙古的引进和开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广西著名学者刘介的《岭表纪蛮》与黄现璠的《广西壮族简史》代表论著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学术观点以及学术贡献作了系统的比较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惠安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婚俗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曾经引起台湾、厦门等地一大批学者的关注,随之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惠东人研究的论著文本。其中《惠安民俗》这本书就来源于1992年11月在惠安县举行的"惠安民俗研讨会"的会议文章。在本书之前研究惠安地区的论著已经有了诸如《崇武研究》、《惠东人研究》等,特别是《惠东人研究》和本书,在调查时间与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十分相近,具体描述了惠安  相似文献   

8.
"雍仲"符号文化现象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学界对“雍仲”符号的叙述有不少文章论著可资参考。根据笔者所掌握资料,国内对这一符号进行较全面研究、罗列资料较齐的论著当推王克林先生发表于《文博》杂志1995年第3期上的《“”图像符号源流考》一文。除王先生的这篇文章外,笔者在其他书刊杂志上也翻阅过一些材料,但都没有像王先生这篇文章内容全面,论证严谨。本文结合上述有关材料,尤其是结合反映于藏族文化中的有关这一符号的材料,拟对雍仲符号在藏族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索。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求得今后对这一符号较为客观真实的探讨与解读。…  相似文献   

9.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任乃强 《中国藏学》2001,(4):138-144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四川全面解放。五零年元旦,解放军整队进城。那时四川大学还未放寒假。有一天下午,我正在课堂讲课,助教邱俊杰从系办公室来说:“解放军李夫克(西南军区副参谋长)同志在办公室待你问话。”我结束了讲课,回到了办公室,会见李夫克同志。才知他是来向我征求有关西藏问题论著的。农经系同事们已经把我著的《西康图经》三册从图书室提供他了。他又同我国藩署街家里,取去了《康藏史地大  相似文献   

11.
1998年的民族理论研究仍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发表的论著很多,与往年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研究的论著明显少于往年,而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如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等方面研究的论著则显著增加,显示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开始由理论转向于现实问题。一、关于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期我国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民族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因而关于邓小平民族理论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今年也不例外。有关邓小平民…  相似文献   

12.
中亚史中的西藏吐蕃在世界史中所居地位之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亚史中的西藏——吐蕃在世界史中所居地位之展望》一文是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森安孝夫先生的一篇新作。今年4月森安先生应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的邀(?)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时在中央民族学院作了学术报告,参加者有各科研单位教授学者等50余人,此文即是为这次学术会议撰写的,后因故改讲别题。经译者征得森安先生的同意,在我刊首次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生态民族志散文不同于生态人类学论文论著。生态人类学论文论著往往通过严格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搜集数据,以客观的态度撰写学术报告,或作纯粹的学理探讨,或为生态治理建言建策。而生态民族志散文多从人类学家个人的感受和情怀出发,集文学审美与学术认知于一体,侧重于人与环境关系之呈现,从而给人以审美愉悦,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爱与关注。发表此文,希望引起故乡的人们和地方政府对西溪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与治理。衷心祈祷故乡的人们诗一样地栖居在这世界上。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采访     
程野萍 《中国民族》2007,(12):57-57
难忘的民族情结让我把副业当正业 1978年的一天,国家民委文化司的鲁生同志约见我,说他看了我刊登在《人民文学》的中篇纪实性小说《风雨人间》后,认为写得真实生动,想邀请我参加《民族团结》杂志的复刊工作。当时,由于放不下从事了30年的医学事业,我没有同意。1984年,鲁生同志又经多方询问找到我单位,说《民族团结》要将月刊扩为半月刊,急需选调合适人才,希望我不再拒绝。  相似文献   

15.
赵书 《中国民族》2007,(11):58-58
《中国民族》(《民族团结》)创刊50五十年了,真是可喜可贺。自我第一次读《民族团结》到现在,已近30年。《中国民族》是我的良师益友,无论是从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启迪,我衷心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6.
这部《中国回族姓氏溯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回回民族姓氏来源的重要论著和工具书,是一部对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著作。回族年轻作家魏德新先生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几乎跑遍了全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从各方面搜集了第一手...  相似文献   

17.
无弋剑,是春秋时代活动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著名民族领袖人物。然而,有关史书典籍对他虽有所记,但均言简意略,寥寥数语;特别对其民族即古代民族戎族是何戎种族、籍贯与何时因何被秦人虏拘为奴隶,以及逃归后,又具体活动于何方水土等问题,至今空置。故,笔者在编修《甘南藏族自治州志》过程中,反复核对了《后汉书}),《史记)},《左传》,《安多政教史》等史典,及现代的有关民族历史论著和资料作一残述,试补空白短漏。敬望同仁学者不吝赐教。一、无大爱剑是何籍何戎种族及何时因何被秦人拘执为奴隶多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的民族史料…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八月,我和王云同志编了一本《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油印本),一时颇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这批碑刻发现的经过及其在宋元史研究上的史料价值,已略见《大理五华楼元碑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一文,原文俱在,兹不细述。应当在这里提到的是:元碑中有一篇《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是近年所发现的直接关系侬智高起义的新史料,不可多得。已故的黄现璠教授和其他几位同志,均在他们的有关论著里,引用过  相似文献   

19.
百越文化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近年来,研究百越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论文论著纷纷问世,例如蒙文通的《越史丛考》、蒋炳钊等的《百越民族文化》、陈国强等的《百越民族史》、董楚平的《吴越文化新探》、彭适凡的《中国古代南方的印纹陶》、何光岳的《百越源流史》等,或通论或专题探讨了百越民族源流、时空分布、社会状态、文化内涵及百越与  相似文献   

20.
牵动人心的话题文/马忠旭读《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问题研究》关于少数民族人口问题,过去许多专家学者曾做过不少的调查和研究,有关的论述和文章也不少。然而,单就某一个民族地区特别是省级以上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的专项研究论著,还不是很多。严天华、陈秀英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