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少波 《学术论坛》2007,(10):109-11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构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势在必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涉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各级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应构建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根据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甘肃省科技能力不强的原因及制约因素.提升甘肃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培养和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提高创新经济绩效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行为,但区域创新体系一般都存在诸如政府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创新资源有限、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强、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中介机构运行不够科学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创新行为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因此,要依据理性人特征,发挥政府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消除创新障碍,推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改革培育方式和模式,提高教育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提高科研人员成果的创新性;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中介组织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模式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对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正视我国当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以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平台建设的投入及管理模式,构建以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调节职能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入委托代理和绩效考评制度,最终建立起既体现政府导向,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的投入及管理模式和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面临全球化、创新战略与和谐社会建构的巨大挑战.提出培育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六大策略:政府创新文化、创新开发系统、长效激励机制、学习型政府组织、战略思维管理和创新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自主创新能力的生长和发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当前,优化制度环境,从制度上激励和保障自主创新活动;完善法制,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自主创新活动;造就创新型人才,从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服务自主创新活动;建设创新文化,从文化氛围上培植和催生创新精神和品格,可大大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在区域创新主体建设、区域创新运作机制建设、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以及区域创新的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为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这一过程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需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隋鑫  邵彤 《理论界》2010,(9):8-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本文从自主创新理论在我国的产生及其内涵研究入手,探讨了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对各国政府在创新激励政策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各级政府在促进区域自主创新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健全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必然选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多方面因素,关键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为其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我国自主创新体制尚不健全,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挥,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来加以突破。其中,政府、企业、社会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程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更需要千百万企业的主动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突破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把自主创新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产研结合的"上海三维药物研究中心"10年探索,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合作方式、推进机制和配套条件等的实践认识,提供了可以为社会所分享的"产研结合制度创新"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政府制度创新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政府提供的一种重要公共物品,制度创新能力是政府的基本能力。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制度,崇尚创新,从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以及国内不同层级、不同地域政府间的关系入手,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建设政府外脑和思想库,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政府制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政府首购订购:自主创新的重要财政政策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支持自主创新既是增强国力之必需,又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通过采购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成效已被国外实践所证明.本文针对我国新近出台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讨论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及功能,探讨了我国实行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的战略意义,指出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是鼓励、扶持自主创新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财政政策工具,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原始创新为基础,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为中心,以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为支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强化多层次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人才培养等建设,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配合与协调、多层次连动互动、科技资源高度共享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市场从小到大、市场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市场机制业已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体系尚在发育过程之中,市场体系进一步发育还面临着种种障碍,这不能不影响到我国市场的有效度。提高我国市场的有效度,必须从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秩序维护、市场体系完善、政府适度调控、经济信息指导和产权制度创新等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创新可分为政府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既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也要在环保、老龄化问题、卫生保健、教育等社会领域进行创新。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企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互动关系来阐释在创新领域中如何发挥企业创新与社会创新的优势互补关系来达到社会成本最小化和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乾 《中州学刊》2001,(2):31-33
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条件.它以区域创新体系为背景;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健全国家创新体系,降低创新风险,克服市场激励缺陷,保障创新者利益为依据;以国家导向、区域文化、创新政策和市场力量相结合、创新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相结合为构建原则.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能否真正起到刺激、保障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作用,还受制于政策的决策模式和运作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刘燕 《兰州学刊》2011,(9):220-222
入世十年,我国涉外版权冲突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是我国涉外版权冲突的现状表明,建设与我国法律体制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文化体系非常紧迫。文章认为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应当以企业为主导,激活企业创新和自主版权保护意识,创建政府与版权企业的新型关系模式,加快反盗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繁荣数字版权鉴定市场,将知识产权文化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