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鸣 《社科纵横》2008,23(2):167-168
本文分析了海明威<老人与海>简洁与含蓄的文体艺术,并从美学的视角,审视该作品的内涵:整篇小说像一幅油画,像一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感.对于现代人进一步研究美国散文风格、语言文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申雅辉 《社科纵横》2008,23(12):130-131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他们或从网络上浏览新闻,或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网络新闻语言和网络语言在如下方面有所不同:从语言特点上看,网络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具体、简洁和通俗;而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创新、夸张、经济和粗俗.从词汇语法运用上看,网络新闻的词汇力求准确,语法严谨;网络语言词汇别出心裁,语法不尽符合规范.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网络新闻语言修辞贴切;而网络语言夸张,随意性强.  相似文献   

3.
田俊武  聂宝玉 《社科纵横》2007,22(3):176-178
《中国旅行计划》是美国先锋派作家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短篇小说集《我等之辈》中的第一篇,同时也是桑塔格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力作。小说中作者深遂的中国情缘是通过其新颖奇特的文体技巧体现出来的。小说的整体结构、叙事手法、句段运用和语言修辞等方面都使人耳目一新。本篇试从文体角度分析这一短篇小说,从而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独特的文体同时能够更深入理解作者深深的中国情缘及作品的深层涵义。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语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它言简意赅,发人深省,闪耀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俗语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自汉唐起就有人研究俗语。俗语追求通俗平易的语言风格,在俗语中凝聚着丰富多彩的修辞艺术。俗语在文学语言中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俗语不失为语言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5.
法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明末天主教耶稣会稀见抄本《拜客问答》一册,总字数计约万言,内容遍涉欧洲风俗、世界地理、各地物产等领域,且包含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为明末士人开启了一扇瞭望西方社会文化的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拜客问答》用来呈现“西学”“新知”的载体并非当时占据书面语主流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话文,其中亦夹杂欧化语。本文集中研究《拜客问答》这一文本,考定其作者及撰述年代,分析其撰述目的,进而探讨其文体形式与语言特色,并尝试以汉语书面语系统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这一历史背景为框架,考察该文本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唐代精怪小说中的趣味化作品,是唐代小说家对小说娱乐功能的自然追求,也是对小说文体独立的积极响应.关于这个问题至今尚无专论,本文从精怪小说趣味化作品对传统文学观的疏离角度,论证这类作品实则承载了唐人的娱乐诉求,也可佐证文体意义的小说于唐代确立的论断.  相似文献   

7.
王梵志诗用典特色初探李宇林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这是众所周知的。过去论者基于此,较多地论述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然读诗发现,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并可由此窥见诗人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情趣。因而,笔者拟对梵...  相似文献   

8.
通俗历史读物,在历史知识的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大多来自通俗的历史作品.所以,要重视历史教育,发挥历史学的科学功能和社会功能,通俗历史读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写好通俗历史读物,并非易事,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这里谈谈"史义"对通俗历史读物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占据维特根斯坦思想核心地带的,是其艺术气质而不是科学精神。对维特根斯坦而言,音乐是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衡量精神事物的尺度;作为深层的精神背景,音乐深刻影响了维特根斯坦哲学著作的结构形式,其还有以音乐阐述哲学思想的偏好。新的思想方式必然伴随新的述学文体。维特根斯坦是出色的文体家,“语言批判”贯穿其思想脉络的始终,并赋予其哲学著作以长久的文学价值。维特根斯坦将哲学视作一种语言行动,即一场与语言的搏斗,由此而展开了以思其非思、以言其不可言的“诗化哲学”;后期维特根斯坦修正了“唯名论”思想,把语言从形而上学返回到日常生活的使用当中,使哲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基于语言“构成性”“生成性”双重结构的认识,维特根斯坦以“描述性”语言克服了“语言的空转”,立体呈现超因果思想的生成过程。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强度使自己成了未来知识界的智慧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明 《社科纵横》2006,21(4):110-110
公务文书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写作,在语言的运用上区别于其它的文体写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上提倡平实、简明、精确。  相似文献   

11.
张振龙 《唐都学刊》2003,19(1):74-77
从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观念的演变历程看,文学观念每一次出现大的变迁,都是与文人的文学创作紧密相联系的。建安前期的文学创作就对文人的文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表现为:文人诗赋创作中通过借用前代作品抒情达意,加深了他们对诗赋文学抒情特征的感性认识;散文创作也使他们对该文体本质特征、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深化了。这些都大大推进了建安文人文学观念的情感化历程。  相似文献   

12.
齐学东 《求是学刊》2013,40(5):142-148
在根据古代小说改编和新编的动画影视作品中,和《西游记》相关的作品最多、最成功。从解释学、接受美学的维度看,小说《西游记》在改编和新编成动画片时,因为小说语言转换成动画画面、原著文本的历史视野和导演们的当代视野的融合、观众的期待视野对创作和欣赏的作用,使得动画作品和原著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忠实于原著的改编作品都尽量保留原著的情节、人物形象,通过作品传播古代文化,给人以教益。新编类型的作品,更关注娱乐性、趣味性,以搞笑为能事,但也能激起观众对原著的兴趣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毛海莹 《浙江学刊》2007,(3):103-109
宁波籍现代文学女作家苏青的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写作内容和“直言谈相”的表述风格赢得了四十年代上海滩读者的青睐。然而作为一个市民作家,她独具地方特色的作品语言却少有人关注。本文独辟蹊径,试图从语言民俗学的角度来解读苏青作品语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4.
吕肖奂 《阅江学刊》2014,(2):101-106
游士自视为士人阶级并努力向士大夫靠近,但其社会身份却更接近平民。游士议政诗歌具有士大夫般的忧时忧国情怀,却因为过于激烈直白而被质疑为卖直钓名、粗豪亢厉之作;游士诗歌力求风雅,却被视作矫语高蹈的伪风雅;游士诗歌情调语调通俗,却与平民赏爱的话本、杂剧、南戏尚有一点距离,无法被庶民百姓广泛接受。游士阶层介乎士大夫与平民之间的中间游移性质,使其诗歌成为传统文体大幅度变革的载体,是南宋文化转型以及文学转型时期一个士庶交接、雅俗杂糅的文学形态,也是俗文学冲击下雅文体之俗化达到了临界点的标本。  相似文献   

15.
杨东林 《唐都学刊》2004,20(5):25-29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对诗赋的分类,其义例与标准后人有种种之推测,但不论如何,它毕竟是对文体的一种直接分类,是人们对文体进行辨析的一个基础;它所使用的推本溯源的方法,亦对后世文体论的方法取向有深远的影响。《独断》从用语格式之程式规格来说明文类的特点,是从形态上明确论文体的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明作为语言体式规范的"文体"概念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于泉源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题材、主旨、视角、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文体风格等等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使读者目不暇接,艺术情趣独特多样,审美心理也形态各异。与此同时,文学流向亦呈多方面的特点。从审美意...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他超越语言的实用和审美层次,赋予语言感性、并置和批判面向。面对20世纪语言的危机,阿多诺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突破传统语言概念化的表达,实现向唯物论立场的转向;以并置的语言结构和星丛式文体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进行反抗,从而抑制理性主体的膨胀,挑战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同时通过语言的批判面向,抵制语言的交流性,使语言免于被轻易消费和挪用的风险。阿多诺视语言为思想的组成部分,经由语言实现其同一性哲学批判。其语言观不但自身具有多重面向,而且能够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18.
浅析辞采的成因魏成春辞采,即“文辞的色彩”,是指任何一篇文章的任何一个段落的语言特色。如简练、丰腴、质朴、华丽、通俗、典雅、明快、含蓄、庄重、幽默、豪放、婉约等。对文艺作品来说,辞采是语言风格的基本单位(一种或数种辞采,可构成一种语言风格)。辞采的形...  相似文献   

19.
杂纂简议     
杂纂是一种简短的警句式文体,为中国文学所独有。它形象生动、精练而机智地叙述各种生活情境、人的行为及其内在动机、人的习性及其长处弱点和感情的爱憎好恶。这些警句之所以饶有兴味,不仅仅因为这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样式,而且也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散文体裁。这一文体不同于变文或话本,不是“说话人”而是文人创造的,内容多为日常事物,语言不象古典散文语言那么艰深,而更接近口语,大量使用俗语和日常词汇。杂纂产生于9世纪,一直流行到19世纪。写过这类作品的作家先后有李商隐(9世纪)、王君玉和苏轼(11世纪)、黄允交(16—17世纪)、徐树丕、陈皋谟和方绚(17世纪)、韦光黻和顾禄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渐成气候,主要的诗歌流派有观念主义、后观念主义和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诗人破除了传统诗歌的写作规范,大胆进行语言实验,把各种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纳入诗歌文本,使诗歌的话语方式、文本形式及文体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话语建构表现为口语和隐喻的交错互补,文本形式表现为拆解与再造的双重模式,文体特征表现为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多维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