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其相应的文化,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因子,则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自诞生至今,各类词汇丰富,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成语)和用法很多,这些习语和用法往往具备多种内涵。如果不了解这些内涵,人们在理解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交际。以“兔”词汇为例,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有关兔子习语(成语)的含义差别,可以管窥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其相应的文化,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因子,则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表现形式。英汉两种语言自诞生至今,各类词汇丰富,与动物有关的习语(成语)和用法很多,这些习语和用法往往具备多种内涵。如果不了解这些内涵,人们在理解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交际。以“兔”词汇为例,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有关兔子习语(成语)的含义差别,可以管窥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跨文化交际理论,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着重分析了虚义it在一些固定结构和习语中的特征、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组成英语一般词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习语的语义特殊性分析其语义特征,探讨英语习语的理据及语义演变现象,这对正确解释和辨别习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英语习语被当作是一个固定的语言结构,是词汇的一个部分,其整体意义与其各组成部分是一种任意的关系。文章以Lakoff等的认知理论为依据分析和研究习语,认为习语不单是一个语言问题,大部分习语其本质是概念性的、认知的,并以含有eye和hand的习语为例来探寻习语的整体意义与其成分之间的认知联系。  相似文献   

7.
习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四个方面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进行简要探析,以及对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及加注法四种常见的习语翻译方法的介绍,可以为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9.
准确理解和翻译习语是英语学习中的重难点。正确地翻译习语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正确把握和使用习语。英汉习语的翻译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  相似文献   

10.
立法语言中的法律常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法文本的词汇系统中,除法律术语外,最有研究价值的是法律常用词。根据法意表达功能,将其分为语篇连接词、法意具指词、书面语体风格词、情态词、模糊限制词、介引对象词、近义区别词、高频法律术语构成词(素)八类。准确掌握法律常用词的用法可以提高立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can和may的分布特征及语义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传统语法不考虑不同情态动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导致语言学习者在使用can和may中出现偏误的现状,对中国学生使用can和may的偏误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就惯用语的记忆、理解、应用和书面产出四个方面,运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探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隐喻意识的提高对英语惯用语学习的影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惯用语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学生对惯用语的书面产出能力虽有明显提高。该实验结果为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与隐喻能力同等重要的外语学习观念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俄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 ,研究俄语成语已视为语言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俄语成语按其构造和组合程度划分为溶合性成语、综合性成语、组合性成语三大类型 ,按其来源大致归纳八大类。通过分析俄语成语的类型和来源 ,说明俄语成语如同其他语言的成语一样 ,是语言社会的时代的产物 ,而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中,格助词 和 的用法很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这里就它们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依据性动词、动词的表现意识等方面阐释了它们容易误用和相区别的地方,揭示了两者的共存现象,指出了在实际运用中,要依据其存在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说话人的表现意识或意志以及与格助词有直接关系的谓语动词来正确选用它们。  相似文献   

16.
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模型,从最初的提取模型到后来的Superlemma模型,经历了从单一模型到混合模型的变化,但是混合模型依旧不能解释惯用语成分性质(如词频,是否存在比喻意义)对惯用语整词加工的影响。文章依据几个具体研究对惯用语理解提出了一个修正模型,以期对惯用语理解机制提供更加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平经》"从"和"自"的介词用法及其框架结构的考察,发现介词"从"和"自"分工较为明确,介词"从"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介词"自"。"从"和"自"的介词框架结构使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的句法功能和使用情况与"从"字框架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除介词自身的发展演变外,"介词框架结构"也是影响介词发展演变和兴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指出,道书语言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道书的语言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习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习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乎能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通过详细分析习语翻译例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异同,从两种语言文化匹配程度这一新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最佳策略,有利于教师跨越文化障碍,提升习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成语通常具有整体性、凝固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这些特点给成语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徐盛桓的含意本体论找到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其原因在于事物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常规关系.试图在含意本体论中的常规关系的指导下探讨成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语言材料及前人对俗成语、类成语的研究,探讨了俗成语、类成语的划界问题。认为俗成语是介于成语与俗语之间的较为习用的熟语,类成语是介于成语与自由短语之间的具有半熟语性质的短语。详细分析了俗成语的形式、意义、语用三个方面的特点,辨析了俗成语与相关词语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