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农民工回流的正面效应分析发现:农民工回流形成区域性居住地聚集现象,且农民工回流的区域带有明显的势能转移特征;农民工回流缓解新农村建设中缺乏人力资源的局面,有利于新农村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农村区域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更为紧迫和重要。在当前我国发展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的公共职能,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县级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发展银行也面临着法律地位不明、经营环境不佳、自身功能不足、经营补偿机制缺陷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为此,应积极探索基层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鄢新萍 《理论界》2006,(12):40-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凸显了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找到了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实现了从“消灭农村”向“建设农村”观念的根本转变,彰显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趋向的必然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勾画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范围除涉及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外,还应该涵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工程投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相应的产业支撑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通过政府和农民共建农民城可以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变成市民。而在乡农民的土地产权则需实现家庭化,同时避免农村土地的反复调整,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养老保障权。长期改革的实践证明,近些年来的农村政策和改革、发展思路难以使内陆广大农区富裕起来,多数个体农民的发展遇到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政府调整有关“三农”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政策,既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更支持在乡农民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走股份合作或协作的道路,帮助有条件的村发展第二、三产业,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是循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步伐,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基本观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方向是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保证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必须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以小城镇为载体。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刍议桂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桂林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县党政领导"一把手"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宣传与培训,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家寨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五个结合",全面推动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创新思维,创新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思路:以搞好科学规划为前提条件;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组织保证;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努力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从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此为导向,我们应该从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及长远目标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宁  张兵 《社会科学家》2006,(3):106-109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指出了新的方向,文章在回顾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曾经的探索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误区,对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以金融支持为杠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涛 《兰州学刊》2008,(4):113-114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但如何解决农村人才的短缺和富余劳动力的问题,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高素质的人才。长期…  相似文献   

16.
村图书室建设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软肋"?怎么认识和解决?本文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教训,结合当前形势提出较为具体的操作措施,对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组建并长期巩固提高村图书室建设贴近实际,有具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调动农民创造新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支持新农村建设是财政责无旁贷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财政要做的事很多。其中,降低中央财政集中度、归还农民土地收入、着眼于实现农民的利益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要开展的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新农村建设目标就初步实现。基于这样认识,本文集中探讨以上四个问题,对如何降低中央财政集中度提出若干思路,对归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作了重点分析,对财政支农重点提出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并重转变为集中于农民的意见,并提出要选准若干基础设施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突破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农村基层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织保证,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根本保障。但现阶段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总体上偏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有待提高,村民自治组织和法制建设也有待加强。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法制建设以及农村居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民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和福建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