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最缺乏的是理念,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出现了一些理念比较清晰,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效率主义、平等主义和社会公正原则。效率主义认为在中国不能企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其经济动机是短期的,战略目标是错误的,财政上是无法持续的,而且自损中国国际竞争力。平等主义认为社会保障要实行"平等主义"原则,范围扩及全民,所有中国公民凡是生活处于困难时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得到国家的帮助。而"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以社会公正为理念基础的,其内容是守住底线,卫生保健;强化服务,就业优先;依托社区,城乡统揽。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低保政策评析--以辽宁省的个案研究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形势发展需要,进入新世纪,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无论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看,还是与国际经验相比较,低保制度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可信赖的制度。它以明智的混合目标机制,为适应中国多变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种制度弹性。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城市低保制度充分发挥了其“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的特点。这表现在其一,弥补了“社会保险”和“就业与再就业”政策的不足。其二,达到了解决城市低保对象生活困难这一最直接的“民生”目标。但是,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作用都是有限度的。当社会各界对这项制度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时,我们应该联系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及这项制度本身的特点,参考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城市低保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分析和研究。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虽然城市低保制度确实是中国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发展得最好的,也是最与国际接轨的,但是,这项制度在发展了十余年后,可能被开发的内蕴几乎都已经被开发出来,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接近极限。由于城市低保制度或社会救助本身“先天”的不足,要想继续向前迈进,就需要寻找一种能符合新世纪国际国内新环境的新的发展思路。上世纪末在世界流行开来的代表新思维的新概念——“可持续生计”和“资产建设”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如果将“可持续生计”和“资产建设”这两个概念综合起来,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思维方式,也许在中国社会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应21世纪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崭新的社会救助制度来。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文明与现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保障是消除革命的工具,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长治久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体系以及特征进行展开,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浅析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资产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重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近二十年来取得很大成就,其改革走向与世界趋势大体吻合。我们改革了过去国家承担一切责任的“高福利”制度,重新强调个人责任,例如引入个人缴费,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医疗个人账户,住房公积金等等。“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成为中国社会保险的基本模式。这些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其实也是围绕着个人资产进行的。不过,多年来我们并没有从资产社会政策角度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过研究。因此,吸收国际社科界处于前沿的学术成果,从资产社会政策的视角考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 《兰州学刊》2006,(1):161-164
随着中国农村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已经成为农村改革的焦点。本文在梳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路径依赖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及其对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基本路径,即只有依靠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组织制度的创新,逐渐消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应农民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195 9年建立的户籍制度把中国公民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集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面向城镇居民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诸如就业安置、住房福利分配、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医疗社会保障和其他的补贴、退休养老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与集体相结合、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保障制度。1998年以来,中国虽然在全面推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推进,中国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双方经贸规模逐年扩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愈发频繁,由此衍生出跨国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中国和东盟在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合作以保障跨国劳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劳动力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当前,中国和东盟跨境劳工社会保障需求强烈,各国已有社会保障的制度基础,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也具备实践基础,但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仍面临着劳动力跨国就业的非正规性和社会保障的非便携性、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较大、受利益壁垒阻隔、东盟组织机构的协调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对此,可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构建完善的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协定,建立多种渠道的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力跨境流动的合作机制及配套服务,从而构建中国—东盟社会保障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计划型”社会保障制度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巩固新兴社会制度 ,显示和巩固国有经济地位等方面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缺点是 :存在不公正性 ,不能调节经济结构 ,缺乏必要的论证 ,带有阶层歧视色彩。 80年代以后 ,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 ;2 .保险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 ;3 .确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 ;4.“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逐步确立。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目标方面 ,应坚持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指导思想 ;在如何实行“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细节上 ,应建立“附合保险型”模式 ,即以社会保险为主 ,以社会福利为辅 ,以社会救助为补充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问题上 ,应开征社会保险税 ,改行政性收费为强制性收费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模式具有国家主义取向下的浓厚工业成就特质.这种政策模式特质通过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社会分层效应以及国家、家庭与市场的关系三个角度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总体上不高:它将社会各阶层固化在各自的适当位置,使阶层间的界限清晰且不断拉大,维持并深化了原有社会分层;在国家、家庭和市场的关系上,国家力量十分强大,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负责,家庭传统保障功能不可动摇,社会保障的市场力量软弱,急需培育.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困境与出路--政策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由于缺乏全国统一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呈现出多种模式,并且现有相关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农民工也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本文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侧重分析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质量的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保障供给模式单一、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缺乏与城市化相关政策的协调,并在这种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是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和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社会保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也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很不相称,与社会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当前社会保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改革管理体制,制订社会保障发展战略;改革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改革相关制度;把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社会道德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重要前提,支持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社会保障制度道德支持的主要原则是公开原则和行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道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公平道德、行善道德以及责任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重点从社会保险转向了针对贫困人群的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城乡贫困人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对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迅速推开,这些制度在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贫困人口的瞄准机制;保障标准低与"福利依赖"以及边缘贫困人群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要积极探索实施适度普惠型福利的可能性,同时要加强对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就是社会公平,也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树立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要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慈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进一步实现,也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转型,人口老龄化加快,对社会保障需求随之增加.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融资制度体系,对经济顺利转型和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向度功能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中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践中 ,因此 ,必须准确科学地理解把握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的公平与效率。一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是公平的产物 ,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践中 ,也存在保障标准、范围等影响公平的因素 ,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缺陷、反贫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视角看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限度是显然的 ;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包含着制度设计本身的效率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的效率问题 ,因此必须科学理性地对待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是以应对突发事件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制定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理论描述.在微观层面上,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表现为突发事件、公共舆论、政府回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在宏观层面上,社会转型、大众传媒发展及传媒市场化、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构成了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构架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农村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集体、家庭和非营利组织。政府重视、健全管理体制、强调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和完善法规体系是建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自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历经4个改革阶段,结合政策调整背景,在回顾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从社会保险征收主体转变和参保缴费两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社会保险征缴体制改革的政策效果发现:首先,税务部门统征社会保险费后面临着相关法规不完善、征收优势不够显著和政策弹性不足的难题;其次,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仍然偏高且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压力呈上升趋势;最后,面对劳动力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以及接踵而来的政策变革,企业在社会保险政策认知与管理上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从加强税务部门统征效果、设计社会保险缴费综合改革方案和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综合管理质量三个维度为我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玮 《天府新论》2010,(2):99-103
社会保障是人类社会化解生活风险的需要,这种需要由于受到特定经济、政治与社会水平的约束表现出不同的剩余产品供给方式,从而实现被期望的保障功能。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蕴含和实现着经济、政治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这使得社会保障成为人类社会良性运转的重要机制,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存在与发展是以不同的供给模式实现不同保障功能与其它能动目标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