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依据辩证法和系统论将物质客体的性质划分为内在性质和关系性质,并将这种划分推广于物质世界,将它的性质划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认为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种划分对于讨论量子力学哲学有重大意义。爱因斯坦的实在论强调内在性质,是实体实在论,玻尔的实在论则是关系实在论。他们之间的分歧还在于没有认识量子世界与宏观世界在实在性上的区别。本文作者提出多层次物质观和多角度的科学实在论,同时承认量子世界、经典世界、现象世界、经验世界和理论世界,并强调它们在实在性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普特南的科学哲学思想由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到最后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实在论,其哲学立场虽有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但是一脉相承,即由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再超越两者的对立,最后回归生活实践,进入一种新的哲学视野.其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对原有理论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4.
真值实在论坚持科学理论的命题具有具理性,科学理论的术语具有指称性,并且认为前者蕴涵后者。这些又被真值实在论视为科学成功的解释项。外在真值实在论把真理解释为对事实的符合,并以此担保指称的确定性。内在真值实在论把真理解释为有根据的断定,井提出了相应的指称理论。本文分析表明,真值实在论存在着逻辑上的循环、理论上的粗疏和实践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当代心智哲学有关意向性的争论首先集中在"人的大脑中是否真的有概念、信念和判断等"这一问题,由此发展出实在论和取消主义两种相对的立场观点。丹尼特将自己有关意向性的看法称为"意向立场"观,从常识心理入手将意向立场中运行的物质系统重新定义为意向系统,力求在物理世界中为意向性解释锚定一个合适的位置;是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温和的意向性实在论立场。意向立场观为我们理解意向性及其实在性提供了一种比较新颖的视角和一些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也为之后意识和意向性的自然化作出了很好的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持有一种非常独特抱歉在论观点,他从未认真考虑过与因果性分离的实在论。因果性是实在论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他并示把因果性和实在论融合在一起,相反,他仍坚信因果性的普适性,深信因果性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终极的基本假设,最多只能是扩展和改变因果性的形式,而不应该放弃因果性本身。对他来说,只有通过使用严格的、非概率定律而建构起来的那种实在论,才值得认真对待。科学探究的动机对于他的实在论观点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切都来自于对大自然的合规律性的信仰之上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及其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横断研究方法论越来越具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反实在论作为科学哲学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它必然要适应整个哲学发展的趋势,诉诸语用学及其分析方法来对其理论进行构造、解释和评价.因此,文章站在20世纪反实在论的立场上对语用学的走向做出具体探究,从而揭示出20世纪反实在论语用学转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逻辑实证主义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内在论的立场,以命题意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为方法,力图在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严格划界,以此拒斥形而上学,把哲学变成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这种立场、方法和哲学观是以怎样的本体论作为其基础的呢?逻辑实证主义坚持的是一种经验的实在论,或者叫素朴实在论,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在者的承诺的本体论,而不是关于在的本体论,这种本体论表现在它的名词化的语言观中。  相似文献   

9.
普特南早期研究的重点在于用实在论观点解释科学革命的现实.研究者一般把他这一时期的观点归于塞拉斯、夏皮尔等人的科学实在论阵营,并且认为他日后的内在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是对这一立场的完全背离.事实上,此时普特南的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反对一般科学实在论的观点.他通过反思卡尔纳普、蒯因、库恩等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可以相容于实用主义图景的实在论观点并贯彻于日后的思考中.这主要包括:数学、逻辑学的抽象对象需要实在论解释,其存在问题则依赖于我们的表征;不仅物理学,而且数学、逻辑学都具有准经验基础,是可错的;科学语词的指称是固定的,它并非相对于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佛教和传统基督教都是持实在论立场的,但佛经和《圣经》中同时包含了非实在论的哲学思想.佛教的净土可以从非实在论的立场得到理解,而基督教的天国则可以在非实在论意义上得到解释.它们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存在,而只体现人的生命状态.这一理解和当代非实在论宗教哲学具有很多契合的地方,基于非实在论的净土观和天国观颇有相通之处,这为在佛教和基督教之间展开有效的对话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元理论内涵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方法(逻辑)。作为一种新近兴起的哲学流派,批判实在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元理论立场。在本体论上,批判实在论持客观分层的社会本体观;在认识论上,持主观的相对主义认识论,但又坚持判断理性主义;在研究方法(逻辑)上,采取多因果的回溯分析法。国际关系中的批判实在论以"突现"理论为基础,重新理解层次分析法、国家和施动者—结构等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方法和概念,推动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的目标在于追求世界的和谐统一。人类思维在感觉经验基础上通过心理的直觉的途径自由创造的概念实在,可以近似地描述一个独立于主体的统一的客观实在世界。本文认为,这就是爱因斯坦物理实在论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的考察和剖析,展示了爱因斯坦的实在观念及由此形成的构造性思维模式。本文强调,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具体地指导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于科学哲学乃至哲学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史上主要有先验论和实在论两种占统治地位的规范理论,但这两种理论与作为社会实在论一般立场的规范理论严重冲突.本文从社会实在论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作为社会现实元素的规范是如何可能的.鲍曼深入分析了规范的两个条件,并详细阐述了法治国家的逻辑结构,企图在法学之外寻找法治国家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的意义。自70年代以来,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围绕意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提出了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成真条件语义学理论,后者提出了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辨明条件语义学理论。本文分析了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并探讨了双方基本观点可能蕴涵的不同的形上学立场。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争论双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而且提出了一种探索语言意义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是结构实在论中的一员。相互作用是结构的动力学成因,曲率模型是量子力学理论结构的具体化。“现象实体”、“曲率模型”是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学中现有矛盾协调统一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包含了多种理论思潮,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为最主要代表。SSK 通过反叛默顿的 STS 传统,坚持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基本观点,并意图对科学知识进行内部的社会学研究。但布鲁尔的本体论的实在论和认识论的建构论陷入了无法保证科学有效性的相对主义困境。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意图以理论的反实在论和实践的实在论予以解决。科学的有效性依靠实践来保证,从表征到实践的思路转变是实在论视野下 SSK 走向后 SSK 时代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切科学”中,合乎逻辑地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其中也包括历史或历史学。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与科学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源于所从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史研究的切身体会,爱因斯坦把历史区分为“内部的或者直觉的历史”和“外部的或者有文献证明的历史”两种类型。在历史与科学各自具有的客观性问题上,表现出爱因斯坦对历史的思想矛盾,其缺陷在于他没有把自己的科学认识论贯彻到历史之中。如果从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完全能够达到与科学同样程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但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爱因斯坦坚持历史是有价值的创造者们创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将因果关系归结于人类联想习惯的规律,而在传统实在论视角下探究因果关系势必会遭遇这一“休谟难题”。社会科学家卢曼试图避开这一难题,从“功能结构论”的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偶然发生的,将观察者地位提升到首位,但却将功能主义极端化,最终在因果关系上走向了建构论立场,与形而上学渐行渐远,抛弃了实在论的本质。因此,有必要带着批判意识重新认识因果关系,马里奥·邦格正是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因果关系理论,将因果力量、机制和社会结构作为因果关系的核心,承认因果关系的本体论性质,为社会科学中因果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把真理当做对科学成功的说明,但无论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真”还是宽松意义上的“似真”,历史表明真理与科学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分析表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理论成功提供的说明要么是同义反复,要么就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实在论的说明,因此真理或近似为真成了理论成功惟一可以称得上自然的终极说明。但接受这种说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修改对真理的传统定义,并采取对科学的信任态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深刻影响文明进程的人类巨星爱因斯坦,其特立独行、叛逆传统的思想品格和无畏勇气,已为学界和世人所共知。文章借助新近翻译出版的《爱因斯坦全集》这一权威文献,深入揭示出爱因斯坦人格特征中巧对分工、顺应体制的另一面,以期超越传统的爱因斯坦研究格局,让读者看出一个超越物理学智慧、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为自己开解科学之路与巨人之路另一个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