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41年,西南联大化学系教授曾昭抡率领由大学生组成的“川康科学考察团”赴凉山彝区考察.他们从昆明向北沿怒江而行,顺利渡过怒江到达西昌,准备继续向彝区行进时,却听到了来自官方和私人的种种劝告:“安全无保障,建议绕道行.”原来,由于历代大汉族主义迫害少数民族,强悍的彝族同胞要见机报复,很多汉人进入彝区后都会无故失踪.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对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 ,促进彝区经济文化发展 ,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的凉山大学 ,今年成立了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这是我省继西南民族学院成立彝族文化研究室和美姑成立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之后的第三个彝学研究专门科研机构。该所所长由凉山大学副校长韦安多兼任凉山大学成立彝族文化艺术研究所@阿吉  相似文献   

3.
大小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最为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在大小凉山开展的以改造和改善彝民居住条件为基础的“彝家新寨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彝族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对“彝家新寨建设”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彝家新寨建设”是开展彝区扶贫工作的一项科学举措,成绩巨大,真正抓住了彝区发展的根本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彝家新寨建设”为内容的扶贫开发,是党和国家开展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一个典范,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4.
信息革命和新的传播媒体在凉山彝区的出现,一方面是凉山彝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凉山彝区的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人类所经历的五次信息革命中,凉山彝族自身所发生的是语言革命和文字革命.印刷革命、电信革命以及数字压缩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革命,凉山彝族仅是受益而已.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出现,对凉山彝区信息的传播和彝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但有了先进的传播媒介,并不意味着有理想的传播效果,还必须注重编码的语言符号,即彝语文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从古至今活跃着被称作"德古"的特殊职业群体。德古运用习惯法和判例解决凉山彝族地区大量的民事纠纷。他们为凉山地区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解析彝族德古的特征、彝族德古现当代的状况入手,研究德古在民间调解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古是维护彝区社会稳定、促进彝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本土资源,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整合是彝区法制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清代 ,彝族地区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存 ,口头约定或者立写契约作为土地买卖、典当和租佃的依据 ,体现出政治上的不平等以及经济上的剥削关系。汉族地主、商人到彝区买卖土地使一部分彝族“无田有赋” ,情况更加复杂。文章分凉山彝区和云贵彝区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凉山彝区地貌多样、气候多变的复杂环境,该地区旱、涝、雹、雷、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也孕育了凉山彝族独特的灾害文 化。凉山彝族灾害文化主要表现在民间信仰、毕摩文献、生产生活等诸多层面。通过加强灾害文化教育不断强化生态观的传 承,挖掘彝族灾害文化,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通过不断发展多元的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为凉山彝族生计的 多样化提供新出路,提高减灾抗灾能力,为凉山彝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8.
彝族作为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员,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数艺术家为传播和发展彝族民间美术作出不懈努力。介绍“彝画”概念提出者和研究者阿古扎摩的“彝画”作品,分析其美术作品中如何通过蕴含的彝族史诗和民族风情,对民族精神文化进行阐释;通过在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入现代绘画技法,使其“彝画”作品表现手法多样;通过对彝族“三色文化”的运用及创新,传承和发展了民族优秀文化,阐述阿古扎摩对凉山彝族文化传播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尧汉先生把他几十年来对彝族历史文化调查研究的作品,赞喻为是在彝区寻找到的“山野妙龄女郎群”。其中,民主改革前川、滇大、小凉山彝族社会性质是“氏族奴隶制”,则是被他自诩为是在彝区寻到的第一个“山野妙龄女郎”。正如他在总结其学术生涯三十年过程时所说,他在第一个十年(1956—1966年)“从事凉山彝族父系氏族制及其氏族奴隶制”的“实地调查研究”,是“在四川大凉山、云南小凉山”寻找到的一个“山野妙龄女郎。”“足见“氏族奴隶制”说在刘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具有起步性的重要作用。而《彝族文化研究丛书》副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立国之本,也是民生之基。凉山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凉山彝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严重缺失。2015年8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聚焦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重点领域,出台17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实施"一村一幼"建设。为给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在对凉山彝族地区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发展凉山学前教育的意义、目前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为内容,对凉山学前教育教学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凉山彝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不再是过去自 我封闭的社会,与外界的交流、交往、交融越来越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与此同时,彝区社会发展仍存在 不少问题。凉山彝族腹心地区和多民族杂居区的彝族聚居村落的彝族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社会生活 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从人类学视角分析当前彝区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彝区德古的相关实例,探 究德古对当今彝区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明代凉山黑彝反抗土司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凉山黑彝反抗土司的斗争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是互相关联的。黑彝反抗土司的斗争是以经济变化为基础,同时又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将土司驱逐出凉山中心区,逐渐利用租佃制剥削奴隶、依附民的黑彝,成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当权派。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封建因素开始萌芽。研究明代凉山彝族社会这两方面的重要变化,对彝族奴隶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应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凉山彝区文物保护与文物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客观、科学、翔实地分析了当前凉山彝区民族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办法,对于指导彝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抢救和保护彝族文物,促进文物资源向文物资本转变,推动彝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小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个彝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尤以汉、唐、元、清四个王朝统治时期尤为突出。其中,清王朝经营凉山彝区对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许多问题迄今仍有继续探索的必要。本文拟就清王朝在经营凉山彝区时,对所谓的“夷患”以及采取的措施问题,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生态文化的继承与凉山彝区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凉山彝族生态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天人合一”、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价值观。构建了自己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神山、鬼山森林文化,这些对保护凉山彝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凉山彝族纠纷中,只要有人死亡,就会有人承担相应的“???”即死亡赔偿金,属于彝族纠纷中“????”即死亡纠纷这 一类。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归纳与分析,发现凉山彝族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有自己一套严格的“老规矩”。该规矩是彝 民族长期沿用、默认和遵守的,同时也被纠纷调解人应用在实际的纠纷调解中帮助对纠纷进行定性与定责。从彝族社会常见 的死亡纠纷出发,分析和了解本地视角下彝民族对本民族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方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买卖婚是私有制社会形态的产物,身价钱是买卖婚的重要标志。现今,彝区社会形态已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而彝族婚姻却没有走出身价钱这个误区。本文针对“身价钱”这个彝区婚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其历史流存到现状的深刻分析,点出了身价钱在凉山彝族婚姻中百害而无一益的事实。并对改变这种陋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特别是四川的学者,正在对“家支”问题展开研究,但对它的性质、作用以及我们应有的政策等,都还存在着分歧意见。这是当前对凉山彝区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对它进行理论研究,为当地党和政府抓好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依据,是社会科学应当力求发挥的先导作用和反馈作用。为此,本文就凉山彝族宗族“家支”制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略抒己见,向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19.
在藏彝走廊东端,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间的文化涵化现象显著。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婚俗礼仪和本土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钱大坤 《社区》2009,(20):31-31
“换童裙”是凉山彝族妇女由孩童人成年社会的礼仪习俗。彝语称为“沙娜洛”。由于凉山彝家给女孩举行“沙娜洛”,往往十分隐秘,不事张扬,直到1991年深秋,我主编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凉山彝族》时,才在“彝诺”大裤脚聚居的美姑县寻访一次“沙娜洛”——换童裙的仪式。“沙娜洛”换童裙.一般在女孩15—17岁之间举行。也有在女孩月事潮后举行的,仍取单岁视为吉利。凉山彝族十分重视女孩的成年礼,限定为“女人的天地”,禁止男性观礼。我拍摄时为求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