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象极光一样神奇而遥远的世界极北民族爱斯基摩人尽管人数不多,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其人操爱斯基摩语,系蒙古人种。作为民族群体,据考爱斯基摩人早在4—5千年以前即形成于白令海沿岸地区,后逐渐东迁,直至格陵兰岛。据仅有的民族学资料、民俗学资料、人种学资料、考古学资料和语言学资料判断,爱斯基摩人的先世极有可能是我国史料中古秽人的一支。由于无法考证的历史原因,他们渐渐适应了北极圈一带冰天雪地的生活,具有极强的抗寒忍饥能力,发明了猎取海兽的旋转渔叉、兽皮舟、冰雪屋、封闭式毛皮服装等等。18-19世纪,爱斯基… 相似文献
2.
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壮族的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原生型民间宗教和外来创生型宗教三个层次,其中原生型民间宗教--麽教和师公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内部结构比较完整,基本具备了宗教的构成元素.与世界各种创生型宗教相比,仅在无地区性和全民性宗教领袖、无绝对权威主神的不同.壮族宗教的特点主要有8个方面,其中多种宗教神灵和谐共处,为国内外少见. 相似文献
3.
云南壮族源于古滇濮和句町濮人,是当地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与居住在广西等地的同一民族一样,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濮”中的大姓自称“濮越”或“越”,亦称“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就已经懂得使用各种石制生产工具,进行集体劳动来获取生活资料了。这种原始时代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学者们根据云南壮族民间传说及“丝摩”文《戈管》(人源经)的记述,将其中的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咪弘”制时代,而父系氏族社会则被称为“布弘”制时代。咪弘(mε~(31)xu(?)~(44)),壮语“母皇”或“女帝”之意;布弘(pu~(11)xu(?)~(44)),壮语意即“父皇”或“男帝”。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资料都证明,有史以来,壮族先民就已在今壮族聚居区劳动、生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壮族先民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不仅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原始艺术,而且还包括了与之密切相关的,虔诚而强烈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远古,原始宗教几乎成了氏族、部落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对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云南马关县壮族习俗(侬人)水泽膏腴之地所占最多。数百年来生殖繁衍,人口较他夷族为盛。其俗男惰女勤,好居楼房。有侬语无侬文,近代男通汉语,其有习儒而青其矜者。以废(旧)历六月初一日为岁首,染五色饭,椎牛祀神。侬人服式,男子略似汉人。女不缠足,挽... 相似文献
6.
壮族民间造物观念可以分为实用为本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因材施技观念、因人设计观念以及融入传统文化的观念.壮族民间造物观念对现代设计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乘佛教当考察傣族宗教的时候,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和泰国、缅甸的情况一样,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小乘佛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的二元结合体。据说,小乘佛教是从缅甸传来的。关于其传入的准确年代尚不明了,不过到元、明以前即12世纪末,传说最高统治者中已有了佛教信仰。到15世纪(明代),佛教已在人民中间普及开来。因此可以认为,佛教很早就传入了傣族社会,并逐渐在人民中稳定下来。关于传统的本地信仰,后面还将谈及,这里仅试图说明小乘佛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图腾作为一种表象符合,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在云南壮族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众多的图腾符号出现,服饰图案作为图腾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存在,依照图腾的色彩和式样、文化表征应用在服饰中,有崇尚生命、寄寓吉祥等含义,在壮族的服饰图案中我们能够找到图腾崇拜的踪迹,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的壮族图腾,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找到壮族图腾可寻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壮族,是本省五个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由自称为布侬(p′u~(22)nwa~(55))、布雅衣(pu~(22)jaai~(35))、布傣(p′u~(22)taai~(31))的三种人们共同体合组而成,俗称侬人、沙人和土僚。他们主要居住在文山州(87.1万)、红河州(8.3万),曲靖地区(2.5万)、昆明市(0.8万)、昭通地区(0.5万)、丽江地区(0.4万)大理州(0.2万)、西双版纳州(0.2万)和思茅地区(0.1万)。玉溪、楚雄、东川、临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人口总数为100.3万。 相似文献
10.
藏族原始宗教观念演变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指出:“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哲学如此,而完备的精致的宗教观念也是如此,因为每一领域中都有一定的思想材料,“这些材料是从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并且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在现代人的思维中凝结着历史上思维发展的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特殊的宗教文化背景的分析,分析了云南地区宗教多元化对白族木雕审美意识的影响.白族木雕是中国传统木雕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宗教背景,白族木雕体现了复杂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文化》是迄今第一本研究壮族宗教的专著,它使我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种种原因,在壮族中要写一本宗教专著,谈何容易?没有吃螃蟹的勇气是做不成的。在写这本专著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大前提是壮族有没有宗教?黄桂秋多年担任《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副主编,负责翻译整理和后期统筹工作,翻开《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整理翻译班子名单就知道,他是其中翻译原文的核心骨干,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壮族有没有宗教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一回答对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使人们在思考壮族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时尊重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期的地域神和五守舍神都同早期的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广南县壮族八宝歌书是刻写在日常器物上用于提示民歌内容的表意图符,图符及民歌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人生价值观、生产生活知识经验、社会文化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歌书图符共收集到1072个.八宝歌书与云南富宁坡芽歌书同属一个符号体系,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文学价值、音乐美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壮族的都老制及其蜕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老(或称寨老) 组织是壮族传统社会中家庭之上的社会组织,亦是壮族土著社会的最高民间组织。这一组织的运作便是都老制度。关于这种制度,史籍亦有零星记载。《隋书·地理志》云:“诸僚铸铜为大鼓”。其“俗好相攻,多构仇怨,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宋史》卷495亦有类似的记载。壮族的“都老制”千年传袭,迄于解放前夕,广西上思、龙胜等地的壮族人中,还存在着比较完整的都老制。由于都老制在壮族历史上延续很久,考察其内涵及演变过程,就觉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7.
《麽经布洛陀》与壮族观念文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观念文化系统 ,大都是关于对世界事物的评价标准 ,即按自身的各种需要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 ,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实践中 ,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点的观念文化体系。壮族民间麽教经典《麽经布洛陀》则集壮族观念文化体系之大观 ,其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 :源于物质的世界观 ;物我合一的生命观 ;共存转化的事物观 ;崇拜一神的宗教观 ;管理有序的社会观 ;赏善罚恶的道德观 ;勤勉和睦的家庭观 ;求知探源的爱智观 ;创造进化的历史观 ;两种生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狗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作为原始人类主要的狩猎工具而在全世界各民族中普遍得到尊重和爱护。壮族及其先民世代居住的岭南地区,气候温热,水源丰富,植被繁茂,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原始社会时期,该地区的采集和渔猎经济非常发达。所以,狗在当时人们生产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左江流域崖壁画中狗的形象之多,地位之突出,使之成为仅次于人的动物。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青铜竹节筒上的漆画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壮族的封建社会在及形式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两种不同的模式。桂东地区形成以地主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而桂西地区及云南地区则形成以领主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农奴制度。为什么桂西地区和云南地区的壮族建立起一个与桂东壮族的地主封建制不同的封建农奴制度?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的中央王朝统治情况和接触汲收汉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本身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此,桂西和云南地区的壮族在封建制形成及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要义之一。作为全国宗教和谐的典型代表省份之一,云南宗教文化融合的本土民族化、民俗化与世俗化,诠释着多元宗教兼容并蓄的"宗教生态平衡",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