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导进城目标设定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东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33-37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外,其理由是农民已获得了土地提供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弱化,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与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设计/方法】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落后和发达两个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就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农业保险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非农就业是农业保险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通过提升农业效率加速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因非农就业水平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比非农就业低水平地区,农业保险在非农就业中、高水平地区,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8
以南京市栖霞区579户农户为样本,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非农就业与宅基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和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之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中,农户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农保对家庭的非农就业情况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从事的职业对是否存在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新农保、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时间、对抵押权的态度和对处置权的态度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的职业、家庭人口数、宅基地的取得方式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研究对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和鼓励非农就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滕姗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1):1-5
对农民生存、发展而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农民还具有基本社会保障功能,许多农民利用农闲到城镇就业,当农民失去工作回到农村后,仍有土地耕种,生活依然能够得到保障。然而当前土地提供的就业既没有给农民带来足够的收入保障,也没有给农民带来相应的养老保障,农民的就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能否有效保障种地农民的可持续性就业,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重点攻关的民生课题之一。如果国家承认农民种地即就业,那就应当给农民提供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待遇和配套保障。 相似文献
6.
唐茂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4-27,103
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制度演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阻碍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诸多因素,并从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在近几年的山东临沂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战略和制度设计等因素不仅使城市化成本有所提高,而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吸纳非农就业的能力,致使城市提供足够非农就业机会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为此必须针对相关制约因素,采取有效对策,实现城市化进程与非农就业增长的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农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启平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6):81-85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加剧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危机,农村的非农就业机会缺乏导致农村劳动力利用不充分,从而引起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缓慢。大农业具有顺生态性和多功能性;我国发展大农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大农业依靠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新的社会分工,拓展和深化农业产业链,使与农业相关的非农职业需求不断扩大,从而拓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资本占有贫乏,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这使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城市边缘。其个人风险在不断累积并必然演变成社会风险,进而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文章分析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现状,以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矛盾重重、宅基地使用权不完整、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阻碍了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而使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被不断强化。而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又反过来阻碍了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因此,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应当同时推进、配套进行。当前形势下,我国应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制度,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农村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载着社会保障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经济发展、文化和情感寄托等多种功能。现实中由于农村社会保障缺位而使土地保障地位凸显,便产生了“土地换保障”的认识与做法,实践中发现这是一个不对等命题。正确认识土地权益与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对等性,准确把握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通过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帮助农民创造更多财富、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等途径,正确处理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适时促进农村土地由保障功能向资本功能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地具有保障和资本两大功能,不同的土地功能定位,对人们的土地利用心态、行为和土地利用效果产生着重大影响。分析了当前过分强调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种种弊端,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适时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由保障功能向资本功能转变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姚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3-38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度持续增大,就业压力与之俱增,人力资本之外的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的内涵,论述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提出了规避社会资本消极影响的措施:高校发挥资源优势,积累社会资本;家庭发挥能动性,提升社会资本维度;大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拓展社会资本、转变社会风气,减少社会资本消极作用;学校将就业社会资本与学生素质挂钩;家庭将拓展社会资本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学生转变观念,不把社会资本作为就业的"救命稻草"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侯胜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5-28
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迫切需要加快土地流转,以避免耕地抛荒并实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又要求保证流转土地的用途和性质不变,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当前土地流转中出现了"非粮化"冲动,并且由于地方政府和乡村集体参与其中,这种冲动趋于严重和复杂,已威胁到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能力.为了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确保农民土地产权、促进粮农增产增收、规范乡村集体和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星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4)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很有必要.当前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农业的比较收益、土地变动和调整、经济发展水平与非农就业比例、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此,应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大力发展非农产业,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改革户籍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体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60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它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建立农民工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武汉都市圈12个县(区)的农户及村集体调查数据,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研究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并对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示范点的乡村产业振兴情况及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激励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的增强促使土地流转行为愈发频繁,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农业多元化发展优势逐渐凸显,乡村振兴活力被激活。然而,不同类型村域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对象和土地流转年限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产权认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弱化农地产权安全性的行为,激发农户生产和投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于城乡统筹考虑的一个思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格局基本形成,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制度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期待。各地实践表明,我国基本具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但这一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进行,其基本框架应由养老、医疗、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等制度体系构成。当前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点在于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体系等问题的突破。同时也将面临以下难题:实现全覆盖难、保障资金的筹集难、保险关系转移难、保障功能扭曲效应的消除难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