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阶段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 MOOC 的特点,将其融入中华经典的课堂教学,从高校经典诵读课程的目标出发,探究高校经典诵读课程实施途径与考核评价。以期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课程的兴趣,提高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华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对经典的传承是大学教育应尽的责任,师范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经典的传承使命。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也成为当下之重。诵读技巧、诵读流程、诵读背景的有效选择能使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技能、运用技术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华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认真诵读、品味、背诵中华经典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格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典籍浩繁;阅读经典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传承,诵读本土文化经典意义重大。西 昌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学经典,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促成了西昌本土文化的繁荣。开展本土文化经典诵读实践, 需要开展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把诵读活动引入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努力搭就平台拓宽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雯 《成才与就业》2013,(21):37-38
中华经典学习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开展中华经典学习是提高市民人文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试点省市,自2010年起上海市长宁区已在普教系统中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率先将此项工作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旨在通过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进社区”学习活动在社区全面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使“中华经典进社区”逐渐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又一新品牌。  相似文献   

7.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纵横百万里,千古风韵响彻神州。”2010年10月21日.营管部精心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徐徐拉开帷幕。当一声声朗朗地诵读声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我们耳畔荡漾,一曲曲热血沸腾的红色旋律令我们振奋激昂……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更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是二十一世纪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经典诵读本土化是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在教育上的一种延伸,是优化“知行结合”教育策略的一种有 效途径和方式,是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经典诵读本土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热爱家乡,还可以对经典充满兴趣。 如何建立经典诵读本土化策略,是我们这篇文章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观就是人们的最高行为准则,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更需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型载体,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 以西昌学院为例,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如 何利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这个载体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素质教育持续二十余年,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对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方面的研究还不够。针对民族地区 大学生人文素养亟待提高的问题,提出诵读地方本土经典诗文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地区 地方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诵读地方本土经典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效果进行了论述,对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借鉴 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经典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的集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大力普及、倡导我国悠久的历史知识和经典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经典的体现,民族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因此,倡导经典诵读教育必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进入通识教育的实际方式:原著阅读与讨论探究相结合;作品欣赏与网络课程相结合;教改探讨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科学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确定的"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战略主题的一项重要举措。长宁区在普教和社区系统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提高市民文化素养,促进文明城区建设拓展覆盖面从学校到社区  相似文献   

15.
韩导勤 《中华魂》2008,(7):28-28
清明节前夕,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语委等共同主办,江苏省相关部门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会·清明篇"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据4月2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诵读与儿童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弟子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诵读能够培养儿童孝敬父母,关爱周围的人乃至关心整个民族群体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儿童对大家事、国家事就会富有责任心。创新精神是一种以责任心为前提的不断发明不断创造的精神。儿童有了责任心才能深刻理解创新精神的内涵,也才能承担起服务社会的重责大任。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经典的疏离、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和市场化浪潮带来的文化格调危机,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保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以及对文化格调的提升意义重大。在教育目的上要培养融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为一体的国民人格,在制度安排上要确保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基础性与稳定性,在教育主体方面应建设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学养的师资队伍,在教育内容方面应构建话语、知识和价值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关于古诗文部分的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那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便成为我们思考、申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诵读国学经典成为了一种时尚,对于"国学热",国内外人士持有不同的观点,面对盲目追求或是众多批判,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本文主要介绍国学再次受到关注的背景、原因,对与国学有关的几个概念加以阐释,以及社会对国学经典应该持有的态度。国民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带有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国学经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中华千百年...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诵读”的倡导和论争有比较长的过程,学界一般将其源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批著名知识分子的主张,以后的研究也大多在精英知识分子之间进行。《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摆脱精英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窠臼,汲取各地经典诵读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种开放、多元的经典教育理念。对这些经典教育理念的历史分析将突破以往经典诵读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经典教育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