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具有典型性。“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展了法律规范构建和合作组织建设的实践,促进了国际法治合作的发展。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两个新课题,即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以及现有平台和机制的发展。通过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法治合作机制发展的平等互利原则、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绿色发展原则和兼容并包原则,构建理念认同和全方位沟通交流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促进达成及遵守“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法律文件。“冰上丝绸之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北向延伸,其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借鉴“海上丝绸之路”的经验,学习其法治合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以期构建完整的中国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68-70
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地理位置优势、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真实的经济优势关系到更好地提升新疆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新疆2007—2015年发展对外贸易的状况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新疆发展开放型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疆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5.
高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外语政策是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应确定新的关键语言,并制定基于关键语言的国家外语能力行动方案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长期外语教育规划。建议相关部门为更多的中国人提供学习关键语言的机会;培养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水平关键语言人才;建设好关键语言人才库和语料库。在外语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各级政府、外语教育者、外语学习者、非外语专业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团体均应享有话语权,而相关研究机构应通力合作,做好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并加大实证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17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战略构想,它给中国及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国家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给沿线国家的学生带来更多留学机会,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保持适度规模,依托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依托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还应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科学技术人才和语言文化交流人才同等重要,承担科学研究的责任,需要加强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合作,承担社会服务与智库责任,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支撑,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责任,增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与学术交流,还应承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责任,在办学理念、师资、生源、科研等方面要有国际视野,取长补短,密切国际合作关系,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9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文化呈现的舞台与文明展示的平台。在此视阈下,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得以不断彰显:世界文明观念重新发现,世界各人种民族不断融合,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形态开放交流,人类物质文明相互流通,人类语言媒介交汇传播,人类观念信仰开拓延展,人类艺术创造相互展示、传播、交流,以及人类思想精神融汇沟通等方面。在这条路上,人类文明空间与时间相互融通、物质与精神齐头并进、人种民族相互融合、宗教与世俗相互适应、文化与艺术相互补充、经济与政治良性互动、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真正具象地释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命题下"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细微肌理,因之也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新“丝绸之路”与当代中亚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80-87
贸易畅通是全面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贸易合作绩效是衡量贸易畅通的重要指标。该文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导向,依据投入产出系统构建了贸易合作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绩效水平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效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合作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其效率水平有待改善;新疆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整体排名变动不大,仅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排名有所波动,塔吉克斯坦的排名始终靠后,其合作效率水平亟需提升。 相似文献
11.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1-110
业达开发区是首批创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不同于坐落于上青天(上海、青岛和天津)和深圳等工业基础雄厚、科教事业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也有异于那些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相对闭塞、开放程度较低的中小城市的开发区。业达开发区所在的烟台市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和国际化水平在国内比较适中,其发展经验和成果,走过的路径和面临的问题,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有一定的可资借鉴的意义。基于前期对业达开发区发展要素、路径、经验和问题的研究,结合分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对其有效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谢剑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52-58
"一带一路+"源于"一带一路",但在形式、价值和意义上又不同于"一带一路",它有自身独特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一带一路+"是实现"一带一路"的主动发展思路,它的内涵从民生、经济、价值上由发展向利益再向文化递升,具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多元共生、以人为本的特征,在方式上有解构和建构两大突出功能."一带一路+"的策略运用要坚持重点支持、蹲点开发、定点连片的"黄金三点"方式,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业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模式五大特色模式,在促进"一带一路"顺利实行的同时,把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15.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54-60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应尽快转变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新疆经济具有高速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外贸发展方式上存在着思想观念束缚、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力资本开发不足等问题。该文从贸易理念转变、生产要素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国家进行了区域划分,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涵盖四大区域的不同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差异,构建了交易成本可变的区域均衡模型。理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望通过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各区域的经济贸易联系。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形下与各区域进行经贸合作的效果,对比实际贸易变化可以证实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最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逐渐递进的理论,其起点是经济一体化进而到区域一体化,最终述诸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所希望推进的是一种全球化的新范式,这种新范式摆脱二战后形成的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政治体制,力求达到抑或是实现符合全体国家利益的一种体系.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引起各方关注.从美国在中亚的外交资源的分配和现实的可能性来看,推进"新丝绸之路"计划既是美国力图保障阿富汗战后安全局势稳定所做的政策安排,也是其中亚战略的一项长期内容,是美国介入中亚事务进而保障其地缘政治利益的最佳选择.在"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框架下,美国对中亚事务可能更多地采取"有限介入"的方式,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在政治上采取激进的方式推动中亚国家的民主化改革,而是与中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和非政府组织方面的交往,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这种柔性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并将更多地以这些方式来塑造和扩张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和战略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