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必须在具体的范围规定中来进行是否合道德的伦理价值判断。如果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上,它都将成为处理其它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自由传统是马克思精神成长的背景,人类自由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由此可见,自由是马克愚最为重要的理念。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对西方自由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思考的旨趣,以自由看待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是随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历史上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分工的必然伴生现象,而不仅仅是个人私欲恶性膨胀的结果。在自发分工的条件下,由于共同利益必然采取虚幻的共同利益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也就不是一个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平面式的矛盾,而是一个个人利益、真实的共同利益、虚幻的共同利益三者相互缠绕的矛盾复合体。因此,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也远非仅仅通过对个人私欲的抑制和范导就能够得到化解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是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民族国家内的表现形式。"中国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梦"的提出为重新审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提供了时代条件。马克思文本揭示出共产主义要回到人本身,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共产主义要实现人性复归,共产主义的现实性表征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的人性复归指向了马克思文本的哲学史来源,揭示了康德自由理论与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思想同构性,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更多地来源于康德自由理论。康德的先验自由、道德自由通过马克思的"实践"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现实自由,这是共产主义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范畴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在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意义上使用过集体主义概念,但是,他们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理论内涵作出过深入的阐释。他们认为,在私有制条件下,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就是虚幻的集体的产生,而真实的集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个人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他们极为尊重个人利益,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利益并不是抽象的,不能“贪杯过度”。  相似文献   

6.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群众观的批判,为建构马克思群众哲学提供了科学的逻辑前提,开启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起点,并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法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的群众展开划分,发现“人民”是革命的根本依靠力量,赋予“人民”是马克思群众哲学逻辑主旨的鲜明意蕴,进而又围绕着每一个人都彻底解放,在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探索中,走向了马克思群众哲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群众哲学的这条认识理路,内在地包含着从“现实的个人”到“人民”,再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路径。准确把握这一理论进路,不仅对于进一步开辟唯物史观研究新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彰显新时代人民主体理念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集体利益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主义原则的怀疑、抵触或否定 ,都与对集体利益的误解、曲解有关。从思维方法上看 ,这种误解或曲解源于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同质同态的理解 ,最初则源于对集体拟人化的错误理解。把集体利益视作同个人利益同质同态的东西 ,即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 ,使对集体主义内涵的解释具有明显的理论缺陷。其实 ,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异质异构 ,其内容包括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关系和建设精神文明 ,且以物质产品为其发展的条件。它是集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是判断真假集体的标准 ,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概念。由此出发 ,我们可以正确地把握集体利益的绝对性、至上性、权威性 ,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源流关系 ,澄清否定或误解集体主义的错误思想或糊涂观念 ,更好地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人类自由”的总体把握,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的自由、“个人的自主活动”、“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和“自由人的联合体”等多个维度。这些不同的维度可以总结为两个层面:哲学人类学视域的人类自由和作为历史范畴的人类自由。马克思在评价历史进程时所采用的自由概念,不同于他在哲学人类学中所阐述的自由概念,哲学人类学的维度侧重于自我实现,历史范畴的维度侧重力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成熟到完善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公式是:自由人联合体=人类解放=自由王国=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承载这一价值理想的制度是公有制和民主制的结合.只有"自由人联合体"或共产主义社会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0.
“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理想,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平等社会、以人的自由个性为宗旨的自由社会和国家职权复归社会的超政治社会。对于如何通向“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提出了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双重解放方案。这种方案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未来社会实现方案,揭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的社会变革与运动的本质。“自由人联合体”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是世界左翼力量开展社会运动的精神旗帜和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尤其是中国对“自由人联合体”的赓续发展为世界共建美好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施蒂纳对自由主义的抽象的“人”的批判和对现实个体的关注,无形中促进了马克思告别人本主义哲学,深入反思自由的主体,即现实的个人是怎样的。马克思发现,施蒂纳眼中现实的个人——利己主义的“唯一者”依然是具有抽象本质的、脱离现实条件的“人”,其设想的“利己主义者的联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唯物史观的发现让马克思认识到,现实的个人必须从事物质生产,并在其中结成了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状况。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构建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在德语中具有市民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层含义.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批判了现代市民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崭新的共同体来解决问题,但这些表面的相似性却暗藏着两人理论上的根本分歧.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导致共同体的失落.黑格尔将其原因归结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分离.因此,他试图通过理性国家这种共同体来教化个体,通过有产者的思想改变来维持市民社会的存在.马克思没有囿于抽象意义上的一般市民社会,而是深入到了现实存在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烙印的具体市民社会.他提出了与黑格尔不同的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即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挽救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虽然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各异,但同样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一场规模空前的科学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将从某种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完全开放;从广大范围的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经济走向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将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决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色诺芬、柏拉图、斯密和圣西门等人的分工思想是马克思分工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分工思想萌发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创立后,马克思分工思想走向成熟,它不仅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研究视域,形成了唯物史观分工思想的研究方法,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需要正确地把握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是指导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科学价值观,也是所有市场主体需要遵循的道德要求。集体主义原则需要赋以新的内容和形式,要以集体和个人的辩证关系为出发点,科学地界定集体和个人的地位、作用和利益实现问题,全面地理解自我牺牲。集体主义的实现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其主体性可从不同视角加以把握,在认识、实现过程、目标落实等方面,集体和个人都具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理想,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展开的历史过程,当代公民就生成于这一过程中。当代公民与社会公共领域相表里,与自由平等发展的自由人相衔接。从阶级阶层人到当代公民,再过渡到自由人,直至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这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公民发展确定的历史路径。同时,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当代公民生成的最重要社会背景和通向自由人联合体的新路径。因此,推进公民社会组织建设、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公民生成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发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尼采和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指向都是"人","超人"和"自由人"分别是他们构想出来的理想人,两种理想人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尼采拒斥普遍性,马克思则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尼采和马克思学说这种整体指向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超人"和"自由人"在具体特征、具体追求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不同。马克思的"自由人"设想更具现实性,"自由人"的发展更全面;尼采的"超人"体现了精神的解放与生命本能的释放,对人的发展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在深刻揭示人的本质与批判虚假的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未来社会组织形式的理论学说。现实的人是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出发点,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其本质,以公有制为前提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是其物质保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其价值旨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扬。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对当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为共同富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公平正义是其价值追求,和谐世界是其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公平思想源于人类社会诞生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氏族社会成员生存需要的社会秩序理念,但原始时代的公平还算不上社会公平,作为血缘纽带的封闭性的氏族公社,有限的公平理念也只是禁锢于氏族群体的部落之中。伴随着生产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人类为稳定社会制度与秩序形成了以自然为依托的宗教神学伦理道德,规范着社会秩序与人类公平。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辟了近代人文理念的先河,而建立在资本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公平制度与法规,维护的则是有产者的利益和人格。只有马克思建立在消灭私有、剥削、阶级基础上的社会公平,才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的真正自由、解放与公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