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排污许可设定法律审视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被纳入立法计划的现实语境下,有必要对我国的排污许可设定进行法律审视。排污许可设定需顺应法律与政策精神,与设定原则和范围相符,并区分创设与规定,排污许可事项设定的法定依据应当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决定不宜设定排污许可,应严格规范省级政府规章设定排污许可。我国设定排污许可事项的实然方式为法律、国务院决定、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尽管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央地排污许可设定在国家与地方层面及许可证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全面规范排污许可设定制度,依托《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完善排污许可设定与规定,规范地方排污许可设定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设定程序执行与监督,并优化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与监督机制。 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建立的基本价值诉求是实现环境保护的公平正义,体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污染者担责"的环境法治原则.我国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在环境治理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在环境治理体系中侧重于过程治理阶段,从全周期治理结构的连续性上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协同性较差.我国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不仅应当从环境质量管理、流域区域纳污监管规则等方面着手,而且应当有效地解决现有环境法规范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与其他环境法律规范相互协同,进而夯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在环境治理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实现环境法律规范共治的规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如何将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等环境治理工具进行互动与衔接是未来环境治理制度改革的关键。两种制度在现时的环境下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及相应的变革路径。两种不同的变革路径却有着共同的价值需求,即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衔接与互动。在衔接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争议就是维持或简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这种衔接思路的差异制造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制度逻辑:一种以维持环评审批为核心,另一种以简化环评审批为核心。就中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方向而言,简化环评审批似乎已是不可阻挡之潮流。是否应当以简化环评审批、强调排污许可为目标进行两种制度的衔接。简化环评审批并不等同于弱化环评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衔接构造上,应当遵循的思路:在宏观上,以效益最大化统领全局;在具体操作上,秉持“在简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大环境中,寻找强化的契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进程中,夯实衔接的构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公法的私法治理”理论在现代行政法中呼声日高,原先公权力味道甚浓的有限资源特许在现实中已经开始了二级市场的流转。《物权法》规定了矿业权、取水权等特许的用益物权属性,为该部分特许的流转发展提供了法律空间。创造社会价值、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能是允许这些特许进行流转的目的所在。法律积极引导、政府有效监管与尊重私权利主体意思自治相结合,有限资源特许的流转必将走上良性轨道,为扭转我国环境资源紧张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论证企业间以排放指标为标的的排污交易、环境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排污行政许可及排污费是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三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提出对它们分别进行法律规制的设想。认为为使环境行政管理不对排污指标的市场配置机制造成障碍,法律应明确排污交易适用商事交易规则,对于排污交易引起的排污权主体变动,应以对出卖排污指标企业进行许可证变更或解除以及由购进排污指标企业申请新排污许可的制度模式进行承认。此外,还论述环境管理部门在排污交易相关管理体系中应具有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6.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率先采用的制度,但该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无论是在法律规范层面还是在法律实施层面都没有成为实际运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应当使总量控制从宣言变成活的制度,即具有运行功能的污染物排放总行为控制制度。要赋予该制度运行能力,《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须建立海洋环境质量目标制度,对确定海洋环境质量目标的主体、确定许可排放总量的主体、分解许可排放总量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对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中的排污者义务和责任条款的实效受到有关条款可操作性的制约,对可操作性的分析从法律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进行。排污许可管理和环境监管部门的查封扣押权的规定属于法律不完整;建设项目未评先建的法律责任、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和信息公开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义务、建设单位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义务、超标超总量的法律责任等条款属于法律不够明确,相对而言,规定行政拘留适用的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关按日计罚的规定则和其他法律不协调。因此,有必要分别不同情况对有关条款进行落实、细化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中的排污者义务和责任条款的实效受到有关条款可操作性的制约,对可操作性的分析从法律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进行。排污许可管理和环境监管部门的查封扣押权的规定属于法律不完整;建设项目未评先建的法律责任、重点排污单位监测和信息公开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义务、建设单位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义务、超标超总量的法律责任等条款属于法律不够明确,相对而言,规定行政拘留适用的条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关按日计罚的规定则和其他法律不协调。因此,有必要分别不同情况对有关条款进行落实、细化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论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和分析了作品法定许可使用的一般法律性质、法定许可使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关系 ,以划清作品法定许可使用与合理使用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11.
论制度的功能演变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功能发挥过程是复杂多端的.自发形成的制度的功能演变大致是由满足占主导发展为限制占主导,而自觉设立的制度的功能演变则复杂得多.制度变迁始于社会成员对制度限制功能的反抗.制度变迁的理想目标为制度文明,而制度文明的产生更是交织着种种矛盾.制度创新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八)改变了社区矫正制度在刑事实体基本法无法可依的局面,但社区矫正制度的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社区矫正存在基本实体法滞后的现象.目前我国没有形成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从不同层次的立法角度来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农村经营体制中家庭承包经营层次与集体经营层次存在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指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体制创新 ;探讨了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以股份合作制改造集体经济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推动农业进行微观经济基础改造和中观层次重组两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制,二者在基本职能、导师队伍建设、导学方式、平台构建、工作机制、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前者重在人生引导,具有开放性,属于隐性教育的范畴,后者重在学术指导,属于显性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信息机制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信息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首先从控制论的观点出发,把行政管理体制分解为信息机制、决策机制和动力机制。然后,运用信息传输原理讨论信息机制的作用及其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接着,从行政管理职能的分解开始,根据职能对信息的相互依赖性提出行政管理结构的信息优化模型和方法。最后,讨论用电子政务来改善行政管理体制的信息机制问题,提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路和应用系统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和学院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高等学校普遍施行的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和学院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而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学院制下有效推行学分制,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保证灵活性下充分注意可控性;建立符合我国高校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分制。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学分制体制与学院制管理模式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普遍实施,考试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多改变,即从统一的模式转向多样化的模式,考试制度的改革要适应学分制实施的要求。从学分制对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和适应学分制条件下的考试制度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集中反映国家政权民主的组织性的基本制度,它与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根本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国情下,在国家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激励的制度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中并不缺少各种激励措施,但这些措施很多没有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究其原因是缺乏制度保证造成的.因此,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会使企业激励措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有利于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出发,论述了构建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阐述了学业预警机制的内涵、目标、职能、原则、预警内容及预警等级划分,提出了高校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工作系统设计构想,并指出了学业预警机制的运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