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对牧区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以畜牧设施建设、饲草种植、草地改良、草地流转等为主的草原后续产业发展已成为草原生态保护和藏区牧民增收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实地调研,针对不同贫富程度以及不同经营规模的牧户进行差异分析,发现以暖棚建设补贴为主的补贴在不同类型牧户间的分配差异明显,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牧户后续产业发展的限制,资金扶持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加强牧区人工饲草种植、草地改良、促进不同类型牧户参与人工饲草地流转以及转变扶持方式都将有利于牧区后续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草场流转市场转型背景,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820个牧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信息渠道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及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和代际差异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转型市场下,社会资本仍能促进牧户草场转入,但作用方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关键网络节点和牧户主动利用社会网络能力的作用凸显,社会资本总量和被动依赖社会网络信息资源流入的作用式微。(2)网络信息渠道促进了牧户草场转入,但尚未对社会资本形成替代,社会资本与网络信息渠道并行不悖。(3)社会互动通过降低草场流转的交易费用促进了牧户草场转入,而关键网络节点、网络信息渠道不存在相应机制。(4)社会资本、网络信息渠道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表现为新生代牧户转入草场更加依赖网络信息渠道,中生代、老生代牧户转入草场仅依赖社会资本。据此,建议在建立和完善网络和实体草场流转交易平台等方面完善草场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草场承包制在西藏的推广进行效果分析发现,草场承包后,加重畜牧生产经营成本,导致缺乏技能型牧民产出不适感,降低了牧民抵御风险的能力,部分牧户因缺乏草场等生产要素而陷入贫困。建议草场产权改革,要顺应资源的自然属性要求,保持草场质量,将现代产权与地方性社会认同相结合,推动草场产权改革,遵循规模经济、社区合作,探索草场经营模式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减少牧业人口,降低草场压力。  相似文献   

4.
对牧区旗县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几个主要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牧民人均纯收入与放牧草食畜和有效草场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 0 .5 76 ,0 .5 19) ,与人口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 - 0 .4 2 6 ) ;国内生产总值、牧业产值、有效草场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对人均纯收入的直接作用最大 ,通径系数分别为 0 .5 5 8、0 .4 4 9、0 .342、0 .2 5 2 ;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纯收入的间接作用前四位因素依次为 :人口 (0 .389)、舍饲和非草食畜 (0 .35 5 )、粮食总产量 (0 .343)和有效灌溉面积 (0 .336 )。提高牧民人均纯收入要着力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和牧业产值 ,同时考虑恢复提高有效草场的生产能力兼顾舍饲和非草食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退化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共同作用,草地资源面临着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的危机。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地退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剖析了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认为制度不完善,过度放牧,牧民生产单一等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就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青海省祁连、门源两县340份牧民户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熵值法评价牧民户生计资本,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牧民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草原补奖标准明显低于牧民户期望值,草原补奖收入对牧民户家庭增收贡献有限;(2)调研区域牧民户的生计资本整体比较稀缺,且五类生计资本分布不均衡;(3)禁牧政策的实施显著影响牧民户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4)草畜平衡政策对门源县牧民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高于祁连县;(5)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是影响高原牧民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生计资本.为进一步完善草原补奖政策,建议提高草原补奖标准、重视生计资本积累、注意分区施策、强化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草原沙化问题不仅使我国草原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草场完全失去放牧价值,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为提高当地牧民生活水平,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和草地向良性化发展,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不少牧区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着草畜平衡的模式.本文介绍和总结了社区草畜平衡的不同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维护草原建设,提高牧民牲畜出栏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为研究对象,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为案例地区,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当地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牧民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估计.通过研究得出,当地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着较强烈的参与意愿.家庭总收入水平、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拥有草场面积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当地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宣传推广、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综合考虑牧民在生计能力方面的差异、丰富草原生态补奖的形式,从而提升牧民的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9.
草畜平衡制度为何难以实现“草畜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草畜平衡制度是我国草原管理和生态保护的基本制度,但在实施中却难以达到"草畜平衡"的目的。文章基于内蒙古地区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从草场生态过程和牧民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了草畜平衡制度在实施中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表明:一方面,干旱半干旱草场存在一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特征,承载力管理不一定能实现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牧民对载畜量的控制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决策,并受到市场、畜牧业生产周期、生计需求的限制。而现行的草畜平衡制度在这两个基本环节的处理上采取了简单化、标准化的思路,导致该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文章认为,在资源时空异质性异常显著的干旱半干旱草场,目前将"草畜平衡"作为落实到每一微观牧户的实施手段,其可行性值得商榷,草场管理中更应该侧重生态系统的弹性管理,而不仅仅是关注作为阈值的承载力本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草地资源退化沙化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至于草地资源退化沙化原因,议论纷纷,侧重各异,但大体上可概括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超载过牧也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西鸟珠穆沁旗实地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原畜牧业生产状况进行论述,分析草地利用中的超载过牧状况,并提出了加大“三牧”制度的投资力度,加强草畜平衡的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推进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2006至2010连续五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和正蓝旗等3个地区的22个嘎查290个牧户展开生产和生活跟踪调查,经过整理数据与统计计算分析发现,畜群结构、畜类结构、牝牡和年龄结构在阿巴嘎、锡林浩特和正蓝旗三个不同草原类型中,具有突出差异性和持续性。正蓝旗牧户和阿巴嘎旗以及锡林浩特绵羊生产用途不同,前者为毛用型生产为主,而后者为肉用型为主,但是绵羊的畜群结构没有明显差异。三个地区牧户自宰自食率明显下降,而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高0.175个单位。(2)政策执行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执行认知提升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升0.283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升0.18个单位。因此,应加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规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行程序,提升政策执行中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以此调动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西藏牧区草场产权制度缺陷较易引发贫困。畜牧业大户对小户草场产权利益的侵占、政府与社会目标的冲突、家庭人口增加与草场继承问题、维护草场产权费用过高等都有可能造成部分牧民陷入长期贫困。解决草场产权及其相关问题,才有可能实现西藏农牧民的富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因素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少数民族牧区面积广袤,却位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解这一区域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生产问题,笔者对川甘青三省少数民族牧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生产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牧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超载严重、退化普遍,牧民生产技能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传统、生产效率低下是当前牧区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生产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牧民自身素质和生产习惯是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加强草原建设,控制放牧数量;培育新型牧民,提高畜牧生产效益;增加资金投入,实施生态补偿是解决牧区发展与保护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草原牧区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型离不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调整。随着草场承包责任制改革,围栏已不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更是界定牧区人地关系与相关主体关系的重要符号。人地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牧民生计层面。在草场承包经营背景下,围封牧场定居放牧成为了牧区主要的生计模式。与此同时,围栏的出现同样重新塑造着牧民彼此、牧民与集体、牧民与国家以及外来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可将当前的草原牧区概括为围栏社会。围栏社会中的人地关系与主体关系的转型性特征也成为进一步推进牧区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主要背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一直是我们关心的课题。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自身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量实践,结合实际,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管理进行了分析,首先探讨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有效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退牧还草不仅涉及全民的长远利益,也直接影响到部分牧户的当前利益,如果不对这部分当前利益予以足够重视,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找到均衡,退牧还草的预期目标能否实现是令人担忧的。本研究就退牧还草政策对敖力克嘎喳牧民的收益影响进行回归分析,指出政策对牧民收益的负面效应,并针对负面效应对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提出尊重市场规律和牧户意愿,坚持长期的补贴政策,加大政府退牧还草投资力度等政策建议,从而可使退牧还草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草原环境急剧恶化,半农半牧区草原比牧区退化的更为严重。本文以内蒙古半农半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域的气候与人为活动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草原退化与相关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气温升高、草场过度放牧以及不完善的草场管理利用制度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结合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实际,提出了发展草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完善草原产权制度等草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中小研究所绩效考评的现状,对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绩效考评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