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社会道德与信仰的不可分离性——社会道德是一种信仰化存在。同时分析了,从宏观历史的角度看,社会道德整体上又是不断变化的。并认为,社会道德的信仰性与变迁性对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主体的精神世界产生了两种矛盾对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我们化解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对道德主体的矛盾要求,从而既坚守道德信仰又恰当地推动社会道德变迁的几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偏见     
道德偏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却未引起理论界重视的一种偏向性主观道德倾向。本文较全面地考察了道德偏见的实质和特征,分析了偏见产生的根源及其对社会道德生活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克服现实生活消极道德偏见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道德制度建设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制度是指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正规化、异己化,把人们的道德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道德具有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同等的效力和作用。这是历史经验的概括,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亦有理论上的依据。道德制度化必须辅之以制度道德化;同个体道德相比,制度的道德性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道德制度建设的内容和范围将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深化,道德制度建设重心在制度、关键在于制度体系的公正性和运行的合理性,道德制度的功能表现为制约与激励并重,仍须强调道德个体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优秀伦理资源的丧失,二是西方消极思想的侵害,三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从主观上来说,应当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我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道德失范现象,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  相似文献   

5.
道德的基本特性是主观性。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道德与自我意识分不开,另一方面,道德与主体的实践经验及情感意志分不开。而道德理想主义是道德的越位,也是道德的"不在场"。道德理想主义的实践之所以都遭失败,就在于它把道德理想与政治实践直接挂钩,通过道德理想的意识形态化(或宗教化)从而既从形式上背离了道德,也最终在内容上发生了道德的异化。当然,道德理想主义由于它怀着对道德或道德理想的始终关注,因而也有它强盛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的发展,有赖于对网络道德独特性的认识。道德环境的差异性,需要更加注重对网络氛围的建设;道德监督的自律和他律性的差异,更需要自律为主的网络道德准则。对道德标准的异同的认知,可以认识到网络道德的特殊性,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网络道德,建设和完善网络道德。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传统     
高扬传统道德而贬抑道德传统认知误区的消除亟待道德传统研究的推进。道德传统亦称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它是以道德生态为存在境遇,由道德价值、道德规范、道德理念等构成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多元综合性、开放变迁性、生态合理性的变体链。以理性存在者所处当下为界点,分别前溯后展,可把流变中的同一个道德传统分成两段,即"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和"建构的道德传统"。"被建构的道德传统"具有既定、先在性,是活着的历史的产物;而"建构的道德传统"是"被建构的道德传统"的自然延续,具有开放性;二者经由道德承续实现彼此沟通。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转型时期的内在要求出发,强调道德他律的作用,并针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把道德建设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缺憾,提出加强道德建设他律的重要性和有效的他律方法,同时,阐述了道德他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历史的和具体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道德具有不同的内容,对人的行为所作出的道德判断也会不同。但是,如果说以往历史条件下的道德基础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必然要求有一个确定性的道德基础,而人的道德存在就是这样的基础。人的道德知觉、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选择的能力等,都来源于人的道德存在,而不是通过教育的途径获得的。关于道德的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人的道德存在的形成,另一方面需要得到道德制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道德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历程。通过对这一历程的分析,总结了目前道德运行方式出现的新态势,最后论述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